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福珍

  摘 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并从政府、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企业等多角度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29-0100-03
  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形势逐渐l生变化,正由经济竞争逐渐转向科技竞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强调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在现有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的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最基本力量,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持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长期、稳定、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市场融资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技术创新活动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了冲击。基于此,要想使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信贷资金,创新驱动因素中的金融要素则有待深入挖掘。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企业研发创新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权益类资本、政府补贴和企业债务类资本三大类。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的企业权益类资本有限,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外部融资资金,包括风险投资、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其中政府补贴属于国家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另外两类都来自市场的金融支持。目前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多集中于政府投资、税收优惠、直接补贴、银行信贷等方面,而银行贷款的持续供给是企业获得稳定资金的保障。国外学者对金融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企业信贷额度、银行分布密度、信贷管制的放开都与企业创新活动正相关。一些国内学者则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银行的金融支持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如信贷可得性的提高、银行授信额度的提高、银行信贷的持续性供给等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否获得金融系统的支持,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受到缺乏足额抵押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因而难以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另外,创新活动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很难得到金融支持,以至于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一直非常严重。G20投资和基础设施工作组(IIWG)以及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中小企业融资小组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倡导各国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打破了区域金融服务能力的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客户触达能力,并以全方位性、高效率性等优势重构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发布后,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成为改善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获得持续投入的动力来源。正是由于数字金融这种普惠性的特点,可以使
  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连续、稳定地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已有文献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驱动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对各割裂的金融市场进行整合,颠覆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为缓解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许多机遇。
  (一)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数字化技术,利用场景、服务等优势,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客户数据的挖掘处理,开发和捕捉“长尾”群体,缓解了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了资金供求匹配度,推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了信贷扭曲程度。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拓宽金融制度边界和包容性,提高了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可得性。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融资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后不断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不但拓宽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提高了金融业务信息的透明程度,而且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数字技术促使金融业务信息有效传递到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搜寻成本。数字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了信息筛选和风险甄别能力,提高了贷款流程审批效率,降低了风险评价成本,也降低了业务处理的协调成本。第三,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数据抓取和有效整合,构建起新型的征信体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缺少担保的问题,加快了审批流程,扭转了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劣势,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创新
  依照融资次序理论,只有在企业内部资金供给相对充足的时候,才会有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当企业内部现金流不足,无法支撑创新项目研发投入时,企业会优先向外部投资者寻求债权融资,来保证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如果仍然无法满足资金需要,企业才会通过稀释股权来获得外部融资支持。另外,在企业进行外部创新融资过程中,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很少披露具体研发创新情况,导致了资金供需双方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外部投资者在企业研发项目上的投入意愿,最终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此时,企业更倾向于削减研发投入,可能会放弃具有投资价值的研发项目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创新的效率。由以上分析可知,因创新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产生资源交换,以获得外部资源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产生与发展,不但丰富了现有的金融体系,而且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生态,有效缓解了企业普遍面临的创新融资约束问题。而中小企业凭借决策速度快、反应灵活等特点,更容易把握发展机遇,利用融资约束的改善,顺利获取创新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只有解决好中小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效率。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nlc202211111455



  三、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四川省中小企业创新的实现路径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推动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肯定。随着新旧模式的融合与切换,传统金融体系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方面的不足与矛盾愈发凸显,金融要素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显得空前重要。在此背景下,应该推进政府、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等创造性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信贷”平台,实现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赋能和金融创新,加速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产业融合,补全传统金融服务短板,更好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上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制度环境是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基础,也是激励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经济制度,持续推进科技金融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数字金融耦合发展、高度融合。首先,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保障制度建设。提高金融的市场化程度,通过税收政策、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资产参与科技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延长对企业创新的投资周期;鼓励建立风险投资机构,扶持担保公司以及金融租赁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创新担保方式,为真正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搭建融资桥梁。其次,完善科技金融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消除对创新主体的融资歧视,纠正传统金融部门的“锚定效应”,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融资模式,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通过政策沟通和资金融通等方式,对潜在投资者给予适当的市场引导,切实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融资能力的提升。此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培育中小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二)努力打造科技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
  政府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宽带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加强和引导产学研合作,创立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夯实“大、智、移、云”等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应用基础,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金融机构应不断拓宽传统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及云计算技术建立一个便捷、共享、高效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便于企业间信息交流,促进企业间合作共赢。政府应与数字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联合设立数字金融试点项目,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提高其覆盖率,为日后数字金融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精准施策,制定差异化数字金融服务策略
  企业性质不同,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也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驱动也存在差异。深挖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丰富数字化产品供给,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金融生态服务,提升资金的可获得性和运转效率。提供因企制宜的金融信贷产品,尤其是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扩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广度、深度和服务的质量。一方面,着力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构建多维度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全面审核中小企业借贷资质,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信贷资金的可得性,激发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强化非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可以推出优惠型创新金融产品,或者加大研发投入专项扣除力度,鼓励非高新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创新,充分提高非高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四)建立和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
  数字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创新了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因监管不到位引发一些系统性金融风险,想要从根本上完全消除数字金融的固有风险,仅仅依靠完善现有监管体系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相关部门要借鉴世界各国对数字金融进行监管的优秀经验,对现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改革,提高数字金融技术标准,并加强技术管理,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有效拓展审慎监管。一方面,建立综合型的数字金融监管部门,利用技术手段监控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对互联网借贷和网络众筹等行业乱象的整顿力度,防范客户信息泄露风险,保护企业在创新项目融资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督中小企业的支付行为,对于打着“创新”旗号改变金融资金用途的行为严加管制,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考虑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推动数字金融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这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各主体利益不受侵犯、实现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在当今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也应提高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适应能力,使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自身发展。首先,中小企业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在经营过程中专业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财务操作的规范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合理披露财务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研发项目信息,缓解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小企业创新信贷可得性。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应该尝试与信息服务供应商合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重视非结构化信息的记录和保存,以确保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形成完善信息管理数据库。再次,寻找正确的科技金融投入渠道。中小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条件及外部环境,结合项目投资周期,增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理性选择;借助于数字普惠金融渠道获得融资后,合理配置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率的项目中去,使数字普惠金融更高效地发挥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庄芹芹.资本市场功能视角下的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1):4-13.
  [2] 项康丽.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水平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参考,2020,(19):80-92.
  [3] 李浩研,崔景华.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的协调模式对创新的驱动效应[J].务研究,2014,(3):85-89.
  [4] 李后建,刘思亚.银行信贷、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5,(7):1089-1099.
  [5] 滕磊,徐露月.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华北金融,2020,(8):71-74.
  [6] 曾之明,谭显合,陈姣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么?[J].区域金融研究,2021,(12):5-11.
  [7] 贾军,邢乐成.信息通信技术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金融制度边界的分析框架[J].中国经济问题,2016,(3):123-135.
  [8] 文红星.数字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21,(12):103-111.
  收稿日期:2022-02-01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数字普惠金融对四川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研究”(2021JDR0285)
  作者简介:顾福珍(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科技金融研究。

nlc202211111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204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