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对“新工科”实践的指导意义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薛国刚 吴莹 卓士创 李敏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叠加中国工业正在进行的换挡升级,中国高教界倡议旨在加强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工科”建设。对于地方综合性高校,分析了其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立足工程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实践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工程实践上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基于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借助校外资源,提出了强化“新工科”实践培养的四种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毕业生;就业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45
0引言
作为一个工业大国,中国正处于全面迈向工业强国的进程中,同时伴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加之2016年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缔约成员,我国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做出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界于2017年2月18日形成了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复旦共识”,定义了“新工科”的范式: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4月8日,“天大行动”指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6月9日,“北京指南”明确了“新工科”研究的五个更加:更加注重理念引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模式创新,更加注重质量保障,更加注重分类发展。工科注重技术,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是工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工科毕业生直接面向工业生产,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提高工科生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的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在“新工科”建设的新形势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的一重要内容,必然会获得更多的重视与关注,更多地去创新实践的形式。
1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定位
江苏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办好办强师范特色专业的同时,内部亦办有相当数量的工科专业,比如电子信息、光电科学与工程、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测绘工程、生物制药、材料化工、软件工程等。根据工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工程引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江苏师范大学工程教育的定位立足于工程技术,主要为江苏这一经济强省输送合格的技术型工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所在地江苏省徐州市,正全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及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出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及以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医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力争在“十四五”迈入万亿俱乐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注入,人才的成长亦需要合适的环境与机遇。地方与高校在人才的培养及使用上应形成共振效应,高校的工程教育应主动契合地方经济建设。
2地方高校工程实践现状
地方高校的工程实践受限于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结构等影响,当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概述如下:
2.1部分实验设备老旧
工科专业新建之初,必会设立与专业课程对应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实验内容能反映当时的技术状况;随着办学时间的延长、使用频次的增加,部分实验设备开始老旧,故障率高,部分实验内容已无法跟踪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已产生了不利影响,需要更换实验设备、更新实验内容。
2.2课设训练效果不彰
课程设计是在工科专业主干课程已大部分修完之后的一项综合性专项训练,是对已学基础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比如光电技术综合设计、光学系统综合设计。一项课程设计,一般给两周的训练时长,但并不是闭门集训,与其他教学任务并行。以光电技术综合设计为例,两周的时间内需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参考文献查阅、可行性分析、PCB制图、模拟仿真、元器件采买、电路焊接、实物调试一系列过程,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少部分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甚至牺牲部分睡眠时间,完成了设计目标,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了竞争力。大部分学生离理想状态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多是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或是寻找外部支持,课设训练的效果打了折扣。
2.3实训受疫情影响严重
自2019年末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且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大增,中国抗疫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多点散发的巨大压力,对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2022上半年这波奥密克戎疫情,江苏省呈多点散发态势,非保供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打断,更无法完成接收高年级本科生来企进行校外实训的工作。江苏师范大学工科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省内企业,学校本身也面临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只能转向加强校内实训,而校内实训也存在仪器台套数不足、无法再现真实生产环境等困难。新冠疫情具有时效性,一旦疫情消退,校外实训必将会正常开展。
2.4“双师型”教师数量欠缺
近年来,工科教育有理科化的趋势,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多,工程实践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师资结构的不平衡、不合理。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在师资引进上的限制与顾虑,客观上导致了重科研成果,轻工程实践的师资结构;二是教师的考核与晋升,企业实践经历并非必选项,教师主动对接企业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不显著。以上原因,都导致了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3就业大数据对工程实践的意义
江苏师范大学工科实践教育这一环存在充分的改进提升空间,除了持续加强校内建设之外,尽量地去借助社会、企业等外部资源以充实办学,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历届校友是连接这些外部资源的一个中间载体。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2005年开始招生,已毕业了十四届本科生。这些学生或进入相关企业就业,或选择继续深造,据初步了解:有的已成长为某一方面的技术专才;有的已担任上市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有的已是名校博士毕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大数据进行统计梳理、深度挖掘,借助校友力量对本专业的工程实践给予支持与指导,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提出“新工科”实践培养的四种模式:
nlc202301141133
(1)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企业就业,大多选择去了江苏省内的光电子高新技术企业,比如苏州友达光电、无锡尚德、无锡法尔胜、徐州格利尔、徐州协鑫硅材料等。依托校友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工厂实习,直面生产一线,同时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聘请校友为企业导师,进入课堂为本科生授课,让学生接触到产业前沿,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为学生带来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全新设计理念,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每年的“校招季”,邀请校友所在企业来高校开展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招”,开拓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2)在明确“责、权、利”的前提下,校企合作在深度与持续性上进一步发展,可以共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企业捐赠资金用于共建专业教学实验室,借助企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高校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派驻企业交流学习,充实自身的企业实践经历,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更进一步的,则是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科研实验室,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产业教授进驻,集合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与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1+1>2”的效果。
(3)光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融合了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要实现在这一领域的高质量就业,本科阶段的工程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向上提升至工程科学的层次。光电科学与工程专业,历届皆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光电子领域继续深造。这些校友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考研信息咨询、考研资料传递,提高应届生的考研率,进而提升其就业质量。
(4)增强与校友的联系,拉近高校与校友的情感距离,杰出校友以实物捐赠、设立奖学金的方式回馈母校,挑选产业前沿问题举办校级光电设计竞赛以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对优胜者予以奖励。
4结语
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提出“新工科”倡议正当其时。分析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的定位以及工程实践的现状与不足,在加强校内建设的同时,亦应借助校外资源以充实办学。基于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提出了“新工科”实践培养的四种模式,为今后强化工程实践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EB/OL].(2016-06-02).http://www.cankaoxiaoxi.com/edu/20160602/1179860.shtml.
[2]林建华.工程教育的三种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21,(7):15-19.
[3]徐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EB/OL].(2021-04-19).http://dpc.xz.gov.cn/xwzx/001001/20210419/05ffa7d3-3c1d-482f-ba10-593977cca16d.html.
[4]袁靖宇.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观照与战略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5-57.
基金项目:光电教指分委2019年“新工科建设与实践”教育教W研究项目(gdxgk45);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7KJB480005)。
作者简介:薛国刚(197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电检测技术研究。
nlc202301141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4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