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2”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英语能力衔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冰 何洪

  摘要:英语能力作为中高职“3+2”涉外商务类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在“3+2”一体化人才培养前后段课程和技能衔接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英语在涉外商务类专业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中高职“3+2”前后段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角度对如何促进英语能力的衔接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英语能力衔接;涉外商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42
  1英语能力在涉外商务类专业中的定位和作用
  涉外商务类专业是指面向外贸业务员、商务文员等涉外工作岗位的,从事外贸、商旅等涉外商务活动的应用类专业总称,涉外商务类专业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等专业都是涉外商务类专业的典型代表。与一般的商务类专业不同,涉外商务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外”字特征,所从事的商务活动也具有较强的涉外性。涉外商务活动的主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个人性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涉外商务活动产生较大影响,而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语言文化差异往往成为影响沟通效率、制约沟通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涉外商务活动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无形壁垒,提升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是拓展国际视野、夯实沟通技能的关键所在。
  在当前所开设的众多涉外商务类专业中,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无疑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创新,与五年一贯制高职以及三年制高职不同,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跨校、跨专业、跨学历等典型特征和鲜明特色,是目前职业院校中广为实行的招生形式之一,在所开设的招生专业之中,涉外商务类专业具有普及度较高、就业需求大等优势,因此在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具有开设,较高的普及率以及较好的社会认可度都为开展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前后段院校的衔接是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涉及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许多方面,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技能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在中高职衔接时技能衔接必然也是重中之重,作为涉外商务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英语技能的培养无疑是中高职前后段衔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英语学情分析
  外语技能培养与其他专业技能相比有其特殊性,在能力要求和学习方法上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课程前后段衔接的思路和方法,要结合涉外商务类专业转段前后的不同学情以及外语学科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外语技能衔接策略。
  在职业院校涉外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英语以及商务两大课程门类,每个课程门类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英语类课程相比,商科类课程具有较强的模块化特征,前修和后续课程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显,多数课程开设的时长为一个学期,跨学年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每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也相对固定,具有比较强的规律性。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学习各种外贸进出口单据的缮制,由于外贸单据的种类相对固定,虽然有些种类的单据在形式和布局上可能会有些许差,但是在单据的主要内容上却相差不大,虽然外贸单证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内涵和主要内容模块仍较为固定,因此一旦掌握了各种单据的缮制方法,就等于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和要义,无论其如何变化并都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英语类课程不同于商务类课程,从学科规律上来讲比较强调连续性,特别是在口语、听力等技能的培养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需要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方可保持语感,在开课时长上英语类课程许多都是跨学年开设,目的就是在于保持连续的学习状态。以《英语口语》课程为例,作为涉外商务类专业中专门为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到涉外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之前的重要语言储备,可以在实习之前的1-2个学期连续开设,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从入学即开始开设,覆盖从入学到顶岗实习之前的完整培养过程。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是跨校培养,前后段院校不同的校园文化、语言学习氛围以及中高职阶段不同的英语能力目标要求等因素都会对外语学习的连贯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在中高职“3+2”衔接的过程中前后段院校往往较多关注课程的衔接,但是课程的衔接有时难以做到与技能衔接同步,课程的衔接主要以不同教材的难度梯度作为前后衔接的标准,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即完成了课程衔接,但是学生有时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并未达到对应的能力水平,这样就出现了课程与能力未能同步衔接的状况。商务类课程知识点与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相对直观,教材章节目录中所列出的知识点基本上也是对应的技能清单,实训课程的教材更是如此,在编写思路上完全按照技能模块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来进行编写,一般来说只要将教材中所学内容很好的掌握并在课后加以练习,基本就可以达到该门课程的能力要求。
  而英语技能的培养仅靠教材是难以做到的,无论听、说、读、写、译哪种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付出极大的努力并且具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方可达到技能要求,由于中高职阶段学生的学情差异较大,因此在英语技能方面要实现跨学历层次的前后段无缝衔接存在一定难度。对于涉外商务类专业来说,在中职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为主,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虽然属于中等教育序列,但是中职作为职业院校的类型之一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英语作为普通高级中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占有优势,也有足够的课时保障,而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与高中完全不同,具有一所职业院校的所有特征,在其课程体系中涵盖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课程模块,为了体现涉外商务类专业的职业性,在课程体系中往往商务类专业课程占比较大,再加上必须开设的公共课,这样留给英语课程的课时就相对有限,因此在有限课时中只能将听、说、读、写等技能全部囊括在一门课程之中,将口语、写作、听力技能作为独立课程进行专门开设的则相对较少。中职阶段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的情景为主,对词汇、语法、表达的要求相对较低,而转段进入高职之后的英语技能主要是各种商务背景下的听、说、读、写训练,专业性和难度明显增加,转段前后英语能力跨度较大,特别是对于“3+2”的学制来说转段之后仅有一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除去公共课程以及商务类专业课程以外,与三年制同专业的高职学生相比,英语课程总学时大幅缩减,在就业面向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上与三年制高职学生相同的前提下,在英语能力的要求上与三年制高职学生相比却并未降低,这对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中职阶段英语语法还处于基础强化阶段,尤其在高阶语法的使用方面尚未娴熟,对于转段后高职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续《国际货运代理英语》《经贸英语》《货代函电案例分析》《外贸函电》等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

nlc202301141218



  3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英语能力衔接对策建议
  3.1中职阶段在英语能力提升方面所采取的对策
  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中职阶段英语的学习主要为升入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中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情境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多样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与其他同学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外语听、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与此同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虽然中职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存在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但中职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教师应充分把握中职学生学情特点,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不断树立和提升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1.2结合涉外商务知识开展英语教学
  要将英语课程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思政教育相融合,促进外语知识与专业课程相互贯通,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外语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可将与海南自贸港相关的国际商务知识加入其中,不仅加强了外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将英语课程和专业、自贸港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1.3要让学生明确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可以邀请涉外商务类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鲜活的事例引导、鼓励学生学好外语,增加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特别是海南省建设自贸港以后涉外商务类业务会大量增加,也必然需要大量的涉外商务人才,而英语交际能力是涉外业务中必备的工作能力,只有熟练地掌握英语才能适应涉外业务工作的需要。
  3.2高职阶段在英语能力提升方面所采取的对策
  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后段英语学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就业岗位要求以及学业压力对于转段后的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2.1精准定位学情,做好前后段语言技能衔接
  鉴于英语在涉外商务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条件中都将考取一定级别的英语等级证书(或具备相应的技能)作为毕业的硬性指标之一。此外,从就业角度来看涉外商务企业对于毕业生是否有英语等级证书也较为看重,因此,学生进入高职阶段以后除了要学习多门专业英语课程之外,还要面对英语四、六级等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这些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后段院校在英语课程的开设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在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内容的讲解,在保持语言学习连贯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转段前后语言技能难度的变化有一心理上的适应过程,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灵活设置,制定符合转段学生学情的考试难度和考核标准,增加口语等实践类项目在考试成绩中的比例,循序渐进地增加课程难度。
  3.2.2增加文化元素,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外语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可以得到体现。涉外商务活动属于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涉外商务活动的参与者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的客户群体,对于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跨文化课程的开设力度,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跨文化元素,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技巧。以海南为例,省内职业院校涉外商务类专业中所实行的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五年的人才培养周期旨在培养厚植家国情怀、掌握扎实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类技能型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3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做好外语课程思政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的前后融通,加强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力度,以外语为载体通过选取国内外一些杰出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励志人生经历等内容,并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精神品质进行凝练作为外语课程思政素材,与此同时要注重开发海南本土课程思政素材,深入挖掘以“侨商”文化为代表的海南本土优秀文化瑰宝,以具有国家情怀和浓厚乡情的优秀华人华侨、企业家代表作为典型和楷模,将华人华侨在国外的艰苦创业历程作为涉外商务类专业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立志成为海南自贸港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将来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海南故事。
  参考文献
  [1]张红芸.中高职“3+2”贯通培养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财富时代,2021,(06).
  [2]关潘妍,陈果.于“3+2”高职英语课程衔接设置的合理性分析[J].英语广场,2018,(08).
  [3]吴扬,潘妍,徐正东,等.“3+2”分段培养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学一体化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英语广场,2018,(06).
  [4]刘娟音.“3+2”高职教育英语教学两段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5]魏艳秋.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3+2”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6]郭立伟.国际商务专业“3+2”中高职相互衔接的思考――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海南省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贯通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HngjS2022-21);202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疫情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对外贸易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研究”(HNSK(YB)2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冰(1982-),男,黑龙江肇东人,硕士,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何洪(1974-),女,海南定安人,海南省财税学校高级讲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教研。

nlc202301141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415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