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控制视角下零售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婷婷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和经济环境的日趋变化,零售企业面临着新的经济变革时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相较于其他行业,零售企业的经营特征更明显,财务风险扩散性更强,加之财务风险本身具有多元化、不确定性、不易识别等特点,一旦监控不及时,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财务风险问题严重制约了零售企业的发展,基于内部控制下开展风险识别与监控工作,可以从环境、管理、控制、监督等多个角度出发,建立更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因此,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对连锁零售商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零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多不完善,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频频发生。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为零售业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售企业;财务风险;连锁零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03-014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3.142
  1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分析
  1.1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指财务管理活动运行中,因存在不可控因素,在企业融资、投资活动中产生的风险及资金使用、分配环节中存在问题,造成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影响企业目标偏离的同时,出现偿付能力下降,从而促使金融企业陷入资金危局,甚至引发企业破产可能性。
  1.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通常以营运资金、会计信息、成本控制、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管理内容。因此,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有助于企业资金高速运转。资金运营既是企业获取经济收益的渠道,也是企业正常经营的物质基础。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从资金流入、流出、分配等各个环节开展监管工作,掌握企业收支进度,维护资金安全。其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信息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数据欠真实、数据传输错误等环节,一旦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还会带来审计稽查风险。通过财务风险防范可以从根源上规避财务数据失真问题,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其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虽然财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风险防范则从财务工作实施阶段入手,通过对投资决策、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等关键环节的预测、约束和控制等,合理压缩运行成本,促进企业投入报酬率最大化。其四,加强财务风险有利于实现价值最大化。增加股东净资产是企业的发展动力。股东向企业提供经营资本,也是为了向自身创造更大价值,一旦无法获得股东资本投入,企业有可能会走向破产。所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不断强化企业发展实力,向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进一步增加股东财富。
  2零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中国商铺连锁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明确披露,2019年百强连锁企业营业额较去年增长了10.8%,近两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走低。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8年的11%降低至9.3%,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的增速[1]。店面数量的增长为8.0%,是前百强企业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2019年,全球前100强企业中有近一半的企业盈利增长在0.5%~5%,企业报告的负面业绩或亏损明显高于前几年。由于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具备客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并存性等特点,这决定了提高零售企业的财务绩效乃至企业整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内部监控。企业为了大幅提升运营效果,通过减少运营成本的方法间接增加核心业务收入,确保连锁零售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财务风险监测对零售连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企业信息反馈系统较为滞后
  大多数零售企业都是连锁经营,在信息传递方面企业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信息传递效率、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一方面,从内外信息沟通情况来看,信息渠道不畅通会导致客户信息反馈太慢,影响企业的市场反应灵敏度,也无法及时为商业投资决策提供数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管理链条过长,各部门无法在共享平台上及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1]。
  2.2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低
  零售企业的商品周转速度较高,需要具备较高的资金营运能力。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商品质量,在采购环节以价格作为主要供应商选择的判断因素,这使得采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现销售假冒劣质产品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零售企业对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消费水平上升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需要企业加强对库存产品的控制。从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增长。但是零售连锁店内部商品库存管理的低效导致了大量客户的流失,影响了企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公司现金流速率[2]。例如:大部分零售企业都存在库存积压的问题,滞销产品会增加库存管理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金运行压力;或者,企业对市场预判不足,畅销产品补货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收入。据调查报告明确披露,我国零售企业商品的缺货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每年高达830亿元的损失都是因为缺货导致的。总的来说,零售商运营资金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了企I效率[2]。
  2.3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集中度不足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当前零售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零售企业没有及时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是提高企业整体实力的关键。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控制,有效防范操作不规范带来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内,不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配界定不清是当前零售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存在人员和岗位分配不合理和不科学问题,影响了公司内部运作和控制机制的有效性[3]。此外,零售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资格水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致使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更有助于提高内部业务运作的效率,避免操作违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nlc202302131246



  3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对策
  3.1建立连锁零售企业信息交流机制
  基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零售企业的信息采集必须要全面覆盖不同门店和部门,确保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高度融合,以便于风险识别与预警工作。基于此,零售企业可以加大信息化投入,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风险预测报告的支持下,形成风险数据库。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具备高度共享功能,不同层级与部门人员可以在信息获取权限制度下,及时获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市场之间形成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具体来说,首先,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预算范畴之内,通过加强与软件公司的联系,可以立足于企业整体,重新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更新已经落后于进度的管理系统。不仅要保障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顺畅,还要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取供应链信息,加快产品在上下游供应链上的周转速度,为采购、库存和销售等作业环节提供信息依据。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关键业务环节入手,监测资金运营情况和库存数量变化情况,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连锁零售企业各部门进行财务审计,主要审计其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公司的内部管理效率,实现了一线销售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的交流互动,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也能够减少管理和人力成本。
  3.2优化经营资金的内部管理
  加快存货周转率,并严格控制存货损失,才能有效提高企业收入,增加现金流入,同时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链的顺利运行,避免财务风险发生。在这一过程中,零售企业可以针对资金运营设置评价指标,指标内容包括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成本和费用收益等指标,用来监测和评估企业的资金状况,并作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判别标准。此外,由于零售企业的资金运营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环节,即采购资金与应收账款。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对供应商的选择,采取网络公开招标的方式,在充分考虑质量、需求、供货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货物供给链条高速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是零售企业这一类与下游客户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营销策略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应收账款规模。企业需要注意挂账风险,对不同客户建立资信授权管理制度,并采取差异化的手段及时回收外流资金,以此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也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3提高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设置等,优化内部控制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内部环境建设。零售企业需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层组织结构,在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的共同参与下,确定经营决策和战略方针,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例如:对于大部分连锁型的零售企业来说,对决策层进行明确分工,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方向。只有通过周密的调研和事前评估,才能够确保店面选址、业务布局的合理性,避免仓促投资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及财务风险。同时,精简企业的组织框架体系,可以发挥部门协同效应。以企业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其他分支机构作为利润中心和执行中心,强调管理协调一体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从基层员工入手,强调企业文化认同感,公司应该积极建立和谐的决策机制,让员工自发参与到业务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公司的归属感增强,也能够强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业务活动。此外,由于零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度较大,因此,零售企业还要考虑到加强文化建设,在激励机制的支持下,以销售业绩、营销成本、服务质量、个人成长等指标评价员工的工作,并挂钩员工薪资奖励与岗位晋升,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零售企业自身也需要结合员工的特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机制,促进员工不断成长,拓宽自身的知识层面,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
  零售企业开展风险识别和防控对于规范会计处理手段、降低经济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风险识别环节,由于零售企业对市场依赖程度较高,而财务风险会伴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因此,零售企业的风险识别应当是一项严谨性、持续性的活动。企业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动态监控,防止经营活动中形成新的财务风险没有被识别。其次,在风险评估环节,财务风险评估一般可以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零售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标准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判定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威胁等级,对风险要素进行合理划分。最后,在风险防控环节,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来应对财务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过度关注风险防控往往会忽略风险应对成本。例如:大部分零售企业在采取赊销手段开展销售活动时,往往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应收账款。如果为了防范坏账风险就要求所有交易活动必须当场结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可能产生的应收风险、挽回坏账损失,但可能会影响到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反而会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市场拓展。因此,零售企业的风险防控策略必须要遵循成本效益平衡原则,避免矫枉过正。此外,零售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风险防范措施的时效性。一切经营活动必然会涉及资金运转,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而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必须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某商品在销售活动中出现了严重的滞销现象,商品生产商预计对这款商品退市处理。零售企业应当以市场反应为依据,尽快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即不再采购该商品,并尽快制定剩余库存处理计划。如果等到该商品完全退出市场才采取应对手段,企业则可能需要通过大幅降价(低于采购价格)的方式处理库存,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结论
  总之,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利润。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零售企业市场竞争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从内部管理不足角度出l,通过改善内部控制管理职能和市场竞争的沟通机制,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一步步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环境,确保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积极采取对应的策略,实现经营的有效管理。只有勇于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使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丽萍,张吉,周海君.内部控制框架视角下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监控[J].财会通讯,2014(32):109-110.
  [2]张吉,林丽萍.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探讨――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J].财会通讯,2014(2):119-120.
  [3]刘德智.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纳税,2021,15(32):103-104.

nlc202302131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51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