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柯 朱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交融,全球各国能真正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显得格外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世界与中国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该类文本的翻译格外重要。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结合近年报告具体实例,对该类公文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方法,为政府公文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公文特点;翻译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89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各国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为全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是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纽带。翻译作为传播文化的桥梁,是国内外交流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独具中国特色政府公文的翻译,能够让世界各国认识当下真实的中国,发出中国声音,传达中国态度,展现中国形象。
  1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1.1理论背景
  上世纪60年代,随着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召开,人类社会将环境保护纳入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一过程中,为追随社会进步的脚步,并紧贴学术发展的方向,“生态”一词被引入了翻译学领域。自此之后,翻译学者开始从“翻译生态”视角出发认识翻译活动,这是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的直接原因。
  1.2理论基础
  整体主义是生态学的指导思想,生态翻译学的观点是:翻译是一个和谐共生的系统,所以任何一个生态行为都会对全局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受到达尔文“适应选择”原理的影响,胡庚申提出了“适应或选择”理论。他认为翻译中译者占据主导地位,文本为依托地位,跨文化信息是核心,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译者要采取对文本转换的翻译方法。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生态智慧是生态翻译理论的根基,所以生态翻译学要寻求译者和译语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政府公文的应用
  “生态学”和“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两个重要概念,是译者研究翻译的另一个学科视角。生态学认为整个翻译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翻译即适应选择”是核心理念之一。译者在翻译中,要尽量保证译文符合译入语的生态,保持译文在译语生态环境与原语生态环境的平衡统一。所以译者在翻译中需要注重协调各个因素,完成三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的适应与选择。
  2.1语言维
  语言维需要完成原文形式的转换,这也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原则。译者在翻译中要尽量保留完整原文形式,准确传达原文内容,让读者领略到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语言风采。
  例1:“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大水漫灌”这里如果只保留形式,那么会给外国读者造成困惑,不解其意。近年来的翻译版本如下:
  TL1:Strongstimuluspolicies
  TL2:Massivestimulus
  TL3:Adelugeofstrongstimuluspolicies
  TL4:Flood…withliquidity.
  大水漫灌本指农业灌溉的一种方式。但运用在经济调控方面,则指往市场里“放水”,注入大量货币从而刺激经济,是一种刺激性经济政策。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前两种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含义,主要是译出了政策的意义,但体现不出大水漫灌的视觉冲击感。第三种译文用了“deluge”一词形容政策。这一词本意是“洪水”,对应中文“大水漫灌”的比喻意象,同时“adelugeofsth”又可表示“大量的(某物)铺天盖地而来”,这不仅传递了原文内容,还展现了原文意象特点。译文4运用了动词“flood”,体现了大水漫灌的视觉冲击感;“liquidity”一词又能让读者感受到政策施加之多,所以后两种译文能更有效地实现语言维的适应选择。
  例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TL1:Four-prongedComprehensiveStrategy
  从字面意思看该词涵盖了四个内容,但是透过字面意思,了解背景知识后发现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考虑到各项决策要具备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如果译为“FourComprehensives”,就无法充分地展现出这个术语的整体性和四项内容的内在统一性。若译为“Four-prongedComprehensiveStrategy”就更符合三维理论的和谐统一性。“Four-pronged”本是四管齐下的含义,在这里可以表示涵盖四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四个方面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同时使用“Comprehensive”也凸显了“四个全面”内容各自的特点和这个战略布局的全局性。最后再补充“strategy”体现这是一项战略,展现其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所以在语言维的适应x择的指导下,需要反复查证思考确定术语的翻译,更客观准确地传达信息。
  2.2文化维
  由于中西方存在文化与审美各异,译者在翻译时,需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原语的语言转换非常关键。文化维的适应选择需要译者明确自己的翻译目的,以读者感受为先,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韵味,结合文化内涵,准确阐释意义,以方便读者理解。

  例1:“c对点”服务
  TL1:Point-to-pointtransportationservices
  译者如果不了解其文化背景,直译该词为“point-to-pointservices”,那么会给外国读者造成困扰,无法理解该词所表达的含义。根据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可见由于疫情冲击,政府提供了点对点服务,帮助国内企业复工复产。所以这里“点对点”服务指的是“点对点”包车、专列、包机运输服务。因此该词加入“transportation”指代会更加清楚。
  例2:“务工收入”
  TL1:Incomesfromnon-agriculturalwork
  务工根据原文对应语境可知,务工的主体是返乡贫困劳动力,指因为疫情影响本要进城务工又回到乡村的农民工。他们务工主要是从事非农业工作,所以这里的务工收入的翻译不能仅仅字面翻为“incomesfromwork”,而是“incomesfromnon-agriculturalwork”,词汇意义的补充更易于外国读者的理解,也在原语生态环境下协调了译语生态,实现了文化维的语言转换。
  例3:“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TL1:Countiesandvillagesfacingobstaclesinpovertyalleviationwereplacedunderspecialsupervisiontoseetheycompletelyimplementedallassistantandsupportpolicies.
  “挂牌督战”现在常跟脱贫工作联系在一起,挂牌督战可以处理为动词形式的表达“wereplacedunderspecialsupervision”更准确。“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要把中文里的隐藏逻辑译出来。“督战”目的是确保精准落实措施,可以紧接上一句用“to”连接,以凸显暗藏在句子内的行文逻辑,完成语言维的适应选择,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使句子逻辑更清晰直观。
  2.3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要求译者在翻译中重视源语与目标语的交际意图,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需要在完成前两种维度适应选择后,根据中西文化、思维、制度和审美差异,在译语生态系统内实现交流沟通。
  例1:“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TL1:keepourskiesblue,ourwatersclear,andourlandspollution-free
  “保卫战”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名词,在翻译时为了让外国读者有效读懂含义,需要翻译出字面背后的意思。“保卫战”指保护环境,其中“碧水”的翻译,不能翻译为“keepourwatergreen”。“碧”在中文中指绿色,“green”虽然是“碧”的颜色对应词,但无法实现原语和译语的对等,因为这里词汇背后的意义是指“干净的水,没有被污染的水”。所以用“clear”一词最佳,会更加符合源语意义,实现交际维的语言转换。
  例2:“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
  TL1:Thecentralgovernmentsetamechanismtodirectlyallocatetwotrillionyuanofnewfundingtoprefecture-andcounty-levelgovernments,whileprovincial-levelgovernmentsalsoraisedtheirfundingallocationstogovernmentsattheselevels.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特色表达,其一“直达机制”。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直译为“directmechanism”则会让译语读者不知所云,有中式英语的导向。联系社会背景知识发现“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保持现有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保障主体责任等,按照中央切块、细化方案快速直达的原则。所以译者必须进一步阐释其意义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意思,完成交际维的转换。其二“下沉”的含义是省级向县、乡拨款,所以同样也要在译语生态内达到统一对等。
  例3:“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
  TL1:Weworkedhardertoeradicatepovertythroughthedevelopmentoflocalindustriesandfacilitateconsumerspendingonproductsfrompoorareas.Westeppedoureffortstomonitorforgroupswhoareliabletoreturnto,orfallinto,poverty,andofferedthemwithassistance.

  在这句话中,“产业扶贫”应理解为发展当地产业以减少贫困,需要按其含义进行翻译,否则会给译语读者造成困扰。“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消费贫困地区生产与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创收,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这两个词义也需要完成交际维的语言转换。同时“返贫”和“致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返贫”是本已脱贫又再次陷入贫困;“致贫”是因为某种原因从不贫困陷入了贫困。这样解释出涵义的表达才能让译语读者接受和理解,并充分协调了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的平衡统一。
  3结语
  政府公文的翻译看似句式结构单一、重复多,但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因素、文化特色、修辞、语言特点等。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扩充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语言形式到内容的转换,达到与目标语读者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三维”层面的统一,在文本翻译中做好调整与决策。通过三维理论的指导,在翻译实践中再现原文意义,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所阐述的内容。所以译者需要在了解公文特点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个人翻译素养,搭建起中外沟通的桥梁,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更真实、更客观的中国。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22.
  [2]胡庚申.生B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13,(8):1012.
  [3]田海龙.中央文献英译的话语研究范式――超学科视角[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5):17.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杨雪冬.党的十八大以来若干重要政治术语的翻译与传播刍论[J].对外传播,2016,(3):1315.
  [6]章宜华.中国特色词在中外传媒的使用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术研究,2016,(7):151156.
  [7]张颖.对重要政治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9,40(4):150155.
  [8]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9]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13,(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567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