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商科的教学改革新方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洪迎秀 乐才 石佳仪 李星穆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商科面临教学改革,改革的方向:提质、培优、创新和突破。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既懂AI技术又懂商科的师资队伍缺乏;课程单一、交叉学科不足;创新意识较少;教学模式单一;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较少。面对困境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商科的路径:提质,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商科的教学培养方案中,需要增加一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课程:金融数学、经济金融、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工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培优:培养优秀的新商科的人才,每个月邀请既懂人工智能,又懂商科的企业导师给教师和学生开展系列讲座,并且依托产学研平台,学校、商学院、企业共同联合培养。创新:各个商科学校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鼓励商科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的比赛,以赛促学。培养新商科人才既要有商科的思维,又要有人工智能数字思维,还要有美学思维,设计的方案要有创新思维。突破:突破师资力量不足,与企业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经济学、金融学、数字经济、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新商科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深化学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
关键词:新商科;提质;培优;创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86
0引言
AI人工智能,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缩写,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的背景下,人的某些行为可以通过数字计算机来实现。人工智能是推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有力动力。温斯顿定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去做人才能做的一些智能工作。新商科是在传统商科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学、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融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云技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业态,人工智能开始应用在新商科的职业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新商科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创新和突破。
1研究背景
2017年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提出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提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国家的教育治理能力,为国家建设更好地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2019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时代,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的期待开始转向“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
AI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商科职业教育面临改革和新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创新,突破现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新商科”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职业教育、商科教育是位居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AI时代背景下,深化“新商科”职业教育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应走在前列。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新锐,而“新商科”是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新概念,“新商科”培养跨学科综合的复合型竞争数字商业人才,符合时代发展之趋势和方向。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新商科”职业教育面临转型:提质、培优、创新、突破,成为新的方向。
2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有关“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范围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谢青松(2018)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积极转型发展,既要为人工智能而学,又要用人工智能来学,以培养出国际化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战略的推进做出贡献。秦琴(2020)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教育发展转型,以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目前大湾区的AI与新商科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李妮指出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由三地组成,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方面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会极大地限制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雪晴等从标准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人才能力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力结构适配性、人才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三个方面,来说明目前大湾区的职业教育与大湾区的产业需求适配性较低,湾区内的人才较少,难以适应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曹雪梅提到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还提到了目前大湾区内的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以及职业教育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而想要打破该困境,就要改变当地的教育模式,使其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推动人才培育。所以引入AI技术就非常必要,蔡丽丽、姚嵩认为运用互联网+AI智能走进课堂,不但能减少传统教育中的繁杂工作、打破信息壁垒,提供便捷的教学资源和数据平台、辅助完成教学监控和考核,还能推动产教融合,创建符合学情的学习环境,提供及时且高效的学习环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商科人才培育提供坚实的基础。探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经公开资料整理,2015-2020年中国学历职业教育市场估算如图。
3AI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新商科发展的困境
据调查,粤港澳大湾区地区有327间职业院校,大部分院校都有商科专业,在深圳计划2022年投入100亿元推进职业教育,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流专业。广州市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教融合、搭建人工智能平台,培养新商科的人才,但是在培养新商科人才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
3.1既懂AI技术又懂商科的师资队伍缺乏
由于新商科的教师大部分是原来传统商科的老师,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大规模招聘新教师,导致懂得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新商科教师缺乏、实战应用的能力欠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设置了一些大数据、云计算的课程,但是缺乏专业的全职老师,需要请兼职老师,兼职老师不具有持续性的缺点。
3.2课程单一、交叉学科不足
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商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单一,交叉学科较少,不同专业的课程的相互融合较少。调研发现,80%的学校提倡新商科的概念,但是真正结合人工智能的教材、课程比较少。商科课程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科学、法律等结合起来的课程较少,相互融合较少,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比较少。设计课程体系需要融入一些信息时代的课程、实践性的课程。
3.3创新意识较少
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较少。各个商科学校纷纷提出创新创业的概念,但是实际真正创新创业的项目较少,课程较少。缺乏创新性,一方面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系,我们的高中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应试教育、被动接受、题海战术成了大学生的学习的一些固有的习惯和思维,缺乏主动学习、创新的思维,商科的学生也不主动去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一些课程,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商科思维。另一方面,学习商科的人数较多,就业岗位较少,更多的商科学生倾向于考研和出国,备考研究生和雅思、托福的考试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创新意识更加薄弱。
3.4教学模式单一
据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提倡线上线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真正的线上线下和理论结合实践的概念较多,实际较少,尤其是真正走出课堂,把课堂迁移到企业的很少。这也是受制于安全考虑、企业合作的资源,还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现在大部分的新商科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在课堂,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实验室。比如会计的实训操作、法的实训、商业银行的实训、电子商务的实验课。但是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让学生通过真正的接触到、感受到,才能有深入的理解。教学模式缺乏真正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学生走出去调研的模式,纯粹的课堂学习是单一和枯燥的,也不能真正理解大数据时代、人工时代背景下新商科的真正应用。
3.5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较少
粤港澳三地都有各自的体制、机制、政策,在职业教育和新商科发展过程中,三地的融合程度不高。广东省出台了一些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受到制约,相关的政策法规不足。粤港澳三地新商科的教育参差不齐。香港的科技教育发展比较好,新商科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但是内地发展相对来说就比较差一点。三地教育的真正融需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资金的补贴。
4提质、培优、创新、突破――AI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商科的教学改革新方向
4.1提质: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商科的教学培养方案中,需要增加一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课程:金融数学、经济金融、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工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要真正落实到理论联系实践,积极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合作,校企共同编制教材和培养方案,提高新商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共同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提升新商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内实验环境和学校外的实践基地,提供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训课程,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库。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新商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概念,需要用一些更加生活的语言展示出来,或者真正让学生操作,切身体验,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4.2培优:培养优秀的新商科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商科卓越人才的培养要发生改变。培养优秀的新商科的人才,每个月邀请企业既懂人工智能、又懂商科的导师给老师和学生开展系列讲座,并且依托产学研平台,学校、商学院、企业共同联合,深入分析并且预判相关人才的需求,联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定向培养。据调查,人社部、腾讯研究院预测,新科技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是1069万,具有数字技能的人才缺口达到2138万求职需求。要培养一批适应大数据的新商科的优秀人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新商科人才、新时代数字商业人才,更好满足数字商业的需求。三大招聘平台上,金融科技方向岗位需求总计45万+,其中偏技术岗位17万,占比较多。培养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实践型教师、打造“双师型”卓越教师师资队伍。
4.3创新:培养创新创业商科人才
各个商科学校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鼓励商科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的比赛,以赛促学。创新思维,培养新商科人才既要有商科的思维,又要有人工智能数字思维,还要有美学思维。设计的方案要有创新思维。与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具有新商科的特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双导师培养模式,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课程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企业,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创模式”:专业+创业模式;跨学科交叉模式;线上线下模式;产教融合模式;跨境合作模式;引入AI教学,智能分析诊断出学生在新商科的具体的短板,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开设新商科的课程,针对学生的短板针对性的教学,通过AI测算出学生的学习吸收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出题练习,作为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智能测试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延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AI抢答,PK各种小游戏,激励同学们学习、即使反馈学习效果、希望同学更好的主动学习、喜欢学习。人工智能将对我们学习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有可能颠覆传统的学与教模式,并将重点放在个性化需求上。这些技术可以跟踪学习模式并创建定制工具,以帮助解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难题。随着社会对“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授课与创新创业相互融合。
4.4突破:突破困境,培B卓越新商科人才
要突破师资力量不足,与企业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经济学、金融学、数字经济、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新商科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深化学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突破纯粹的传统式的理论教学,被动接受,带动学生突破传统的教学习惯,突破应试教育,真正切实到企业、社会、政府、学校去实际调研、实际操作、实时数据分享、共享。突破开发新商科活页式教材。破粤港澳三地的体制的局限性,加深加快大湾区的合作,建立成果转化、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推动三地的新商科的学分互认,大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进行交流,实现真正的融合,共享平台。突破教学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不是为教育而教育。现代社会需要掌握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教学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文化等融合,培养创新性人才。“AI+商科教育”协同发展,建设一体化学习中心,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7376.
[2]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06):5153.
[3]曹朝洪.“新商科”理念下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高教学刊,2020,(09):152154.
[4]俞婷婷.“互联网+”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农经,2019,(24):115116.
[5]杨建新.高职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16.
[6]梁小红,徐珊.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五重构,五融合”育人路径探析――基于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视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7073.
[7]苏重来,刘霞.理虚实立体化融合的职业院校新商科活页式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9296.
[8]从静.新商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探索――基于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5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