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下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窦玉英 付超
摘要: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中的生力军,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文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进行研究设计,通过访谈法收集了20位创业和非创业大学生的数据,通过求同法、求异法分析发现,启动资金、对创业难易程度的评估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而自我效能感决定了创业者是否有勇气争取资金支持和理性评估创业风险。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更多来自从商家庭,以及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有助于增加自我效能感和理性评估创业风险。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
一、引言
疫情影响之下,“非必要不创业”的告诫之声预言着经济环境对创业的巨大挑战,但是有那么一些人,视危险为机遇,迎难而上,虽少有同道中人分享其中滋味,但依然坚定乐观;虽付出比上班族十倍百倍的艰辛,但照样食之如饴,无怨无悔。其实,他们本可有更多的选择,但他们舍弃其他独选了创业这条蹊径。他们就是大众创业中的生力军――大学生。
已有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有血缘、亲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在以差序格局为特征中国人情社会中,大学生创业的每一个阶段,其所依托的关系网络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创业成功;另外,人际信任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再有,大学生创业者与高校、政策和其他社会主体之间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等互惠规范,是大学生创业的应有保障(陈勇平,2020)。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作出创业决策之后获取创业资源的各种有效渠道及整体运行,使创业者获得有效资源支持的实现程度会影响创业绩效,资源要素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包括个人特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外部要素包括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社会环境(企业、学校、家庭)等,不同要素发挥着信息、资金、心理健康维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蒋珞晨,2019)还有学者通过跨年代比较分析,从代际传递的视角研究了父代经济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资本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对普通人创业能力形成抑制从而降低绩效。在使用访谈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韩力争、傅宏,2014)(王春艳,2015)(李嘉茹,2020)。
已有研究解释了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但还有一些探讨空间。第一,这些因素是否穷尽了所有,即影响因素的边际在已有研究中缺乏有力的理论解释;第二,所有因素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把关键因素转化为现实可操作的手段。为解答以上两个问题,本研究引入了计划行为理论,以此对影响创业的全部因素从理论上得到支撑;同时使用了求同法和求异法,找出所有影响因素中的关键自变量,使研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性。
二、计划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的内涵
(一)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意向能预测其行为,行为意向有三个主要的预测变量,即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主观社会规范和控制。个体对行为的态度是指个体对每个可能结果的渴望乘以其权重即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包括情感性态度和工具性态度;主观的社会规范是指对重要他人期望自己如何行事的直觉,乘以其权重,即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包括法制规则和描述性规则;控制包括社会行为控制的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社会行为控制的感知是指个体对一件事情难易的感知;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康纳和诺曼等人对计划行为理论作了一定的修正,增加了意图的稳定性、行为的稳定性及对过去的行榈母兄等因素,即稳定的行为意图和行为高相关,同时过去的行为与现在的行为相关程度较低;而不稳定的意图和行为低相关,同时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行为关系紧密。
(二)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知到的可以获得的或由非专业人员在正式的支持团体与非正式的帮助关系中实际提供的社会资源。社会支持可以真实地来自他人,也可以体现为个人在感知上的一种可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可以人是非正式或正式的: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来源包括家人、亲属、朋友、同事或邻居等;正式的社会支持来源则包括专业人士和机构,如学校人员、专业助手、社会团体等。本研究参照相关学者的分类,将社会支持理论类型分为四类,分别是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网络性支持。
1. 情感性支持,是指共情和鼓励的表达
创业大学生通过倾诉、交流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并鼓励和安抚与自己有相似处境的同龄人。在情感性支持这个类别下,创建了三个子类别,包括:表达焦虑等负向情感、分享喜悦等正向情感、给予鼓励和希望。
(1)表达焦虑等负向情绪状态。创业大学生出于对事业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向他人倾诉表达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创业者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安慰和鼓励以减轻负面情绪。
(2)分享喜悦的正向情绪状态。创业大学生在创业中取得成绩时,要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希望获得肯定,并监督自己不骄傲。
(3)给予鼓励和希望。创业大学生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鼓励,坚定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2. 信息性支持,是指提供事实、指导或建议
创业者获取行业前沿信息和权威性信息的途径。
3. 工具性支持,指提供实物或经济援助
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办公场地等实质性帮助。
4. 网络性支持,指扩大支持获得者的联系或加强现有的联系
搜寻现实或虚拟团体,以获得社会归属感。
本研究整合上述两个理论,把主观社会规范操作化为社会支持。即行为受行为意向影响,行为意向主要有三个预测变量,个体对行为的态度、社会支持和控制。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共访谈了20位创业大学生,其中创业者16人,非创业者4人,非创业者作为参考变量,以便于寻找到影响创业的核心因素,提高研究效度,同时注重对异例个案分析,以便对编码的效度进行检查与确认。访谈者中男生9人,女生11人,学历构成为:专科3人,本科15人,研究生2人。创业者中,在校开始创业的有7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有2人,先上班后创业的有7人。为提高本研究信度,同时也为避免遗漏关键自变量,在对访谈对象提问时,先后采用了基于变量操作化的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分别提问,以形成相互验证,提高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本研究主要分析方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求同法是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案例,这一组案例出现了相同的结果,而这一相同结果一定是由在其他方面的相同点造成的。该方法又叫最不同体系设计,不同,是指干扰因素不同;求同,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同。求异法是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案例,这一组案例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而这一不同结果一定是由在其他方面的不同点造成的。该方法又叫最相似体系设计,相似,是指干扰因素相似;求异,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同。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运用求同法,分别寻找出导致创业的共同因素和导致不创业的共同因素,再运用求异法,寻找导致创业与不创业的差异性因素,从而辨识影响创业的最关键因素。
四、研究发现
(一)创业者能够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对16位创业者个案通过求同法比较发现,创业者在信息性支持和网络性支持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在与同行交流中获得信息,有的从长辈朋友那里获得信息,有的则靠网络搜索获得信息,但只有很少的创业者能获得专业性指导;在网络性支持中,有的创业者归属于同行群体,也有的创业者较少与同行交流甚至没有同行交流,因此信息支持和网络性支持不是导致创业的共同因素。影响他们创业的共同因素有五项,分别是个体对行为的肯定性态度、都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和场地等工具性支持、都获得了父母和朋友等重要他人的情感性支持、都认为创业机会大于风险、都对自己创业拥有较高的自信。
1. 个体对行为的态度
16位创业者都是自己主动创业,对自己的创业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创业的原因可以归为六类,按占比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挣钱、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挑战自我,受他人激励、发现了商机、体验生活,其中挣钱占比44%。因动机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创业的真正原因其实很难是单一因素,往往是多种因素的交叉融合。
如有的创业者“因为喜欢插花在上大学期间寒暑假回家后去兼职,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很享受,后来能力提高之后,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希望带给其他人浪漫所以就想创业”(编号4)。
在这位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创业既是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也是因为发现了商机,并受到了他人激励。“觉得对我创业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我兼职的那家店的老板,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后来可以独立完成宴会设计都是跟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这大学三年的寒暑假的兼职中跟着他学到了许多,到后来我兼职的那家店里主要是蛋糕店对于宴会设计有点忙不过来,后来就和他聊了聊自己创业的想法,当时他很支持,后来就顺利离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编号4)。
另一名创业者也是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期间结识了对其创业有决定性作用的启蒙人。“他(启蒙人)有自己的公司,当我们提出想要自己创业时,他特别支持我们,带(指引领、指导的意思)我们,让我们积累了自信。”(编号15)
2. 工具性支持
16位创业者中,10位获得了父母资金支持,4位主要靠自己的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还有2位创业启动资金来自于学校创业孵化园。在靠自己攒钱的创业者中,主要因为所需创业启动资金不高,可以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且主要是技术能力生产产品,如视频制作、课程开发、线上服务类业务等赚取了一些利润,靠这些利润再进行滚雪球式发展,不断扩大业务。另外少部分创业者还通过信用卡透支、众筹等获取一部分启动资金。对于创业场地,部分创业者创业不需要专门场地,另有一部分创业者依靠亲戚关系获得租金低廉的办公用地,2位在校学习期间开始创业的学生的最初办公场地位于学校创业孵化园,属于免费使用。
3. 情感性支持
接受访谈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有过情感上的波动起伏,例如编号13的创业者当被问及“有没有因创业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时,回答道:“有,很容易有引起情绪波动事情的发生。”(编号13)情感性支持对于创业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创业者有强关系的他人情感支持,如父母、恋人(男友)、合伙人的情感性支持会转化成自我效能感,让创业者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重拾信心、坚定意志,有勇气继续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下去。如:“家人的态度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家人的支持就是动力,有了动力我才能继续下去”(编号6)。
编号为1的创业者说:“有时候(工作上的混乱),我就会情绪很崩溃,男朋友就会安慰我,哄我,说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他把我的心情调整好的同时,还会帮我去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虽然普遍获得过情感性支持,但对于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的处理并不相同。对于正向情感,如当业务有了突破性进展、分享创业喜悦时,创业者愿意与家人、朋友等强关系的人分享,但是当出现焦虑、自我怀疑等负向情感时,有接近一半(43%)的创业者更多采用“自我调整、自我消化”的方法。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与家人的关系、不愿让家人为自己担忧有关,因而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另一方面,是担心家人的意见干扰自己的思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再有,创业者认为向家人释放不良情绪,并不能让情绪得到缓解,真正化解情绪的应该是解决问题,而家人很难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如编号为16的创业者说:“爸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他随便一句话都会影响很大,但是对创业的人来说,公司就跟命一样重要,任何一个举措都要慎之又慎。”
4. 控制
控制包括社会行为控制的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者看来,创业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如有的创业者认为通过创业,“所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一步步去实现,还有就是比较享受当老板带着大家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还有的创业者对上班的工作环境不满意,感觉自身成长受限,因而选择创业,希望亲手创造一个理想中的企业。当有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影响顺利就业时,但创业者却认为是一次机会,“疫情反反复复,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创业者则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相对于从业者的被动接受风险的能力来言,创业者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进而存活下去。即使面对创业失败,也可以凭借创业所积累的业务经验在简历上留下突出的一笔,在行业内可以快速寻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编号10)。创业者普遍具有“独立性格”,他们愿意“自己的事自己承担,任何后果也自己承担”(编号16),“我主意比较‘正’”(指认准一件事后不轻易改变主意)(编号15)。
(二)非创业者不创业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共访谈了4位非创业者,访谈问题如下:1. 你有自己创业的想法吗?为什么有或者没有;2. 为什么现在选择打工(上班)而不是创业;3. 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做生意的吗?通过求同法,发现影响非创业者没有创业的共同因素是缺少启动资金、认为当下创业风险太高、自身能力还不够,其对应的自变量依次是工具性支持和控制。
编号为17的非创业大学生对不创业的原因解释是:“我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创业意味着风险和成本投入,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具有野心和冒险精神的人。基于第二点,我选择上班,认为过一种脚踏实地,劳有所得的生活更适合我,并且能有编制最好。”
编号为19的大学生同样“自己目前并没有创业想法”,不创业的原因“一是目前社会环境普遍很差,经济运行困难,二是在于现有经济条件无法承担创业启动资金或创业失败的后果”“家里父母有一方很支持创业,但自己没勇气也没足够技能能够支撑创业”。
编号为18的非创业大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上班,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一技之长,不知道做什么好”。同样地,另一位创业者也有创业的想法,“觉得创业是一个青年人应该经历的阶段,趁现在还有一腔热血”(编号20),但暂不创业的原因是“刚毕业想着在自己专业方面能积累一些经验,其次是手里的启动资金还不够多,想着再积攒一些,最后是没有一个动心的项目”(编号20)。
以上非创业者中,有的有创业想法,即对创业持肯定态度,有的没有创业想法,即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不是非创业者的共同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启动资金不足,且认为创业难和对自己技能不够自信,前者是工具性支持,后者属于“控制”因素中的社会行为控制的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因此,根据求同法,在是否创业中,“个体对行为的态度”是干扰变量,“工具性支持”和“控制”是真正自变量。
(三)影响创业的真正因素
通过以上对创业者和非创业者分别求同后,得出创业者创业的共同因素和非创业者的共同因素,再运用求异法,寻找导致创业和不创业的差异性因素,可以发现,导致创业与不创业的关键因素是“控制”和“工具性支持”,而情感性支持是干扰变量。即在创业者与非创业者中都有对创业这一行为本身持肯定性态度者,都有来自家庭、朋友等的情感性支持和肯定,但导致二者不同结果的自变量是创业者对创业困难程度的认知不同、对创业的自信程度不同和能否获得启动资金不同。创业者虽然也认为创业要比上班难得多,如编号为16的创业者认为“创业需要不断思考、不断琢磨,不像上班”,但是“挑战自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愿意冒风险”(编号3)“赚钱”(编号8、12、15、9)、“成就梦想”(编号9、16)、“体验生活”(编号13)等动机激发了创业者敢于创业的决心。
五、小结与讨论
结合以上的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支持、对创业难易程度的评判和对创业是否有信心。深入访谈会发现,创业者之所以有资金支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父母提供;二是自己积攒、信用卡借款和众筹。而拥有启动资金和计划创业的先后顺序是,先有创业的想法,再争取资金的支持,所以是否有勇气敢于争取父母或其他方面资金支持,最终还是来自于对创业的自信和对创业难易程度的评估。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和帮助他们理性评估创业难易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因素。这与早期的研究发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创业动机、提升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的根本保证。”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陈勇平.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与政策走向[J].教育与职业,2020(15):69-74.
[2]蒋珞晨.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功能实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2019(07).
[3]刘爱楼.代际传递视角的草根青创创业绩效决定因素――跨年代比较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06):95-100.
[4]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4):88-92.
[5]王春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6个创业团队成员的访谈调查[J].统计与管理,2015(09):186-187.
[6]李嘉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体育类创业项目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327-329.
[7]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
[8]陈梁.健康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项目名称“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大学生创I影响因素”项目编号:JRS-2022-1211。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45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