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livable c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fully effective use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in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fficient to affirmation, so just help all of humanity i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ity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livable c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ning is expounded, so as to guid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地构件的生态格局进行严格控制,将区域绿地作为有益健康的郊外活动场所,提高区域绿地规划建设的综合效益。区域绿地的有效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绿地规划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应当对区域绿地现有规划和保护情况进行分析严格控制住城市生态网络和生态格局的重要片区,争取实现区域绿地的高覆盖率。区域绿地的规划建设应当纳入到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体系当中,形成全市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以将城市绿地版块、廊道和区域绿地相连,从而形成绿地网络,构成绿地系统。区域绿地规划包括巧类用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岸线绿带、消落带、大中型水库及沼泽、结构性补偿绿地、自然遗产、自然灾害易发区、基础设施防护带、地质地貌景观区、山体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区域绿地等。中心城区着重建设“多链、多点”结构链式绿地,与城市内部的风景绿地、生产林地和防护林地相结合,形成城、林、山、水融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从而确保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背景。
   2城市开敞空间规划
   城市开敞空间规划建设能够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总量,提高人均绿地占有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首先,依托大型绿地,规划建设城市绿色空间。城市公园是居民使用较多的城市绿地,在规划建设中应当将公园建设成当地居民亲近自然和综合性锻炼的场所,建设成生态宜居城市的健康补足空间。其次,提高城市街头绿地的利用率。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边角,充分挖掘可利用绿地。街头绿地可以塑造园林景观、摆放雕塑从而发挥美化城市的作用。在进行街头绿地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街头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将居住区边缘、城市支路等处大于50平方米的地点设置成街头绿地,有条件的还可以增设一些体育设施供城市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使用,将体育设施和街头绿地结合规划促进全民身体健康。最后,拓宽绿地针对城市公共性绿地场所较少的特殊情况,增加城市绿地广场建设面积。从总体城市建设层面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争取为使命提供较多的休闲活动场所。除了已经编制的规划中广场用地外,还应当结合新增的大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新的广场,扩大广场用地。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市中心地段,严格控制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兼有广场和公园功能的绿化广场。广场规划时应当在按照功能规划的同时,设计出必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并且在适当的区域进行绿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宜居城市规划是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落实到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当中。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社会资源空间的合理分布,提高城市规划技术的科学性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城市现有的规划体系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层面应当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对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交通设施布局、生态与环境、重点片区功能发展等内容进行完善和深化,促进城市空间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功能,从而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将城市生态宜居的指标落实在总体规划、密度分区、标准分区以及地块控制上,实现城市容量控制、景观环境建设、服务设施配置、公共活动空间建构等多项空间布局目标,切实将生态宜居的指标体系运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51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