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档案工作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最近,石家庄市纪检委、检察局和档案局联合对我市农村档案探索实行“村档乡代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好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努力提高为“三农”工作服务的本领,是新形势下档案部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
   农村村委会档案(即村级档案),是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村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在从事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创新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农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历史反映。抓好农村村级建档及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规范村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当前农村档案管理现况
   近年来,我县档案部门努力巩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自觉地把新农村建档工作作为档案部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摆上位置、列入议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在引导、规范、发展上做文章,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1、村级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管理深化了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工作,档案的开发利用,还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2008年,外资企业在安香乡修建厂房占地补偿工作,其中涉及到20多户村民的土地权属问题,由于界限不清,补偿不均而引发了激烈的矛盾纠纷,后来通过查阅村里土地、房产档案,明确了土地权属,使占地补偿工作得以顺利解决,使外资企业在该乡顺利落户。
   2、村级档案为农村解决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开展农村建档过程中,由于材料收集较为齐全完整,“土地证”存根等资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农村中经常发生的宅基地等纠纷迎刃而解。如:2009年九口子乡武装村有2户农户因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甚至起诉到法院,后经查阅该镇、村档案室的原始宅基地资料,明确了各自宅基的四至,矛盾得以化解。3、村级档案为维护集体利益和安定团结提供了保障。如独羊岗乡独羊岗村早在80年代,由该镇政府协调,在该村创办了纸箱厂,按协议规定,需要占用该村土地2亩,并每年支付土地使用费5千余元。91年,该村发现厂房所占面积、补偿标准与原协议不符,村集体多次找到厂方交涉,要求补偿土地使用费,却因依据不足而无果。2004年,村级档案室建立后,经过查找,发现了这份原始资料,使积存近十多年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4、村级建档改变了档案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尽管过去本县也搞过几次“清理积存文件归档”的工作,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迭,又出现新的积压,农村档案管理还比较混乱。通过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在村内建立了档案室后,档案管理、案卷质量都有了保障和提高,一些村还挽救了一批平时难以征集到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为研究农村解放前后的政治、经济变化提供了原始依据。
   5、村级建档促进了村务管理和村务公开。我县已建档的行政村一般按照档案部门的建档标准进行档案管理,使村干部由经验管理走上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轨道,不仅改善了管理手段,也融洽了干群关系,村务公开就是一例。如:玉亭乡西桥村通过建立农户创业档案,真实具体地反映了村干部、农户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成绩和表现,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农民为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为促进生产建设,减少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该村也由此成为了新农村精神文明的示范村。
   二、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不被重视。长久以来存在着各种档案文书资料管理混乱,档案缺失,各种土地承包、租赁等重要合同档案资料在干部换届过程中散失的现象,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1、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已颁布实施20多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档案法》知之甚少,对与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多,致使许多乡镇干部档案意识薄弱。2、基础设施简陋。由于地方财力困难,大多数农村没有专门档案室,档案都堆放在大队里,安全保密措施得不到保证,基础条件十分落后。3、档案管理各项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农村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农村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整理不及时;档案管理混乱,有的村借出档案不履行任何手续,档案借出后无法收回,还有的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私自涂改档案,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4、人员变动频繁。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由村主任管理,由于换届变动,基本上是一两年一换,再加上文化水平有限,导致档案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档案管理无序。
   5、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化。有些村由于工作人员变动,缺乏工作技能,日常文书处理工作混乱,档案管理工作松散,造成档案移交不清,档案收集很不齐全,不完整。村级档案管理上制度不健全,人员不明确,登记账薄不建立,投入经费困难,档案的管理条件不安全,档案资料没有统一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
   6、档案内容单调。有些村把收到的上级红头文件当成档案收集保存,而自身形成的文字材料、会议记录、名册报表等材料未能全部归档,造成上级部门红头文件材料多,反映本身工作活动的文件材料少,文书材料多,专门档案少,特别是一些反映当地社会历史、农业经济、地方特产、农业科技、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档案更资料更是缺乏。
   三、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也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有潜力可挖,我们要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把农村档案工作抓得更好,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服务。
   1、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意识。首先,县、乡档案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生动有效地宣传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法规,增加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增强其档案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贯彻国家和档案法律法规,逐步把农村档案工作引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其次,县乡档案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认真履行指导职责。档案工作在农村是软任务,上面不抓,下面不动,上面一抓,下面就重视。因此,县档案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乡镇,乡镇督促指导村级,环环紧扣,相互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要将农村档案工作列入农村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有规划、有检查,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农村档案工作的建立完善和不断发展,不同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的大量出现,对农村档案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县乡档案部门要把提高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推进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法律学习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并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合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以人员素质的提升推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3、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农村档案工作发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与上级党政及业务部门有着十分密切的业务关系,不能只靠档案管理部门的“孤军奋战”,只有各部门搞好协调、齐抓共管,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抓农村档案工作中,可与组织、宣传部门配合,把村级建档工作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村级建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征得农委(农办)的同意,把村级建档列为“小康村”评选的条件之一,予以考核等。与乡镇目标工作配合,把村级建档任务落实给包村干部,并与工资挂钩,兑现奖罚。由此种种,只要我们搞好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农村村级档案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4、开展农民建档工作试点,加快村民档案建档工作步伐。一是要把农民档案的建立工作纳入工作安排和议事日程,农民档案的建立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需要,也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需要,要提高建立农民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二是要开展农民档案的建立工作的试点。现在农民手中存在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退耕还林还草合同、林业承包大户合同、农村税费改革合同、农村推行小额贷款合同、农村的专业户、计划生育推行的十二联户、科技示范户等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资料,为农民档案的建立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可先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加以推广,使农民自身认识到建立农民档案的必要性、重要性,形成农民自觉、自愿建档的思想意识。
   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档案工作面临的历史机遇,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长期任务,我们应跟上时代步伐,抓住机遇,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各种模式,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74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