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应为创新,而创新最终要通过人力资本得以实现。具体的实现措施应为:制度创新,包括大力推进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等基本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包括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机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及企业的技术培训;管理创新,包括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关键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培育;企业创新
  
  
   一、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创新实际上是企业家对本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生产因素的变动。创新活动可以是以下活动之一:⑴生产新品种;⑵引入新的生产方法;⑶开拓新市场;⑷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⑸采用新的组织方式。这些创新活动均可使进行创新的企业培育成核心竞争力。我个人认为创新是指企业人力资本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竞争优势而开展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具体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只有具备卓越的创新能力,才能永远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由企业诸多方面的创新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创新贯穿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整个过程;创新的目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特别表现为技术水平低下、企业技术装配率低、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从而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而制度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技术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源泉,管理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制度创新是前提和保证。我国建筑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为此,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制度创新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制度保证。其次,技术创新是关键、是源泉。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因此,我国应当鼓励建筑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境外跨国公司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开发,共建技术中心以及人员交流等,形成立足全社会、而向全世界的开放式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始终走在科技前沿,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第三,管理创新是基础和保障。我国存在部分建筑企业,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但是仍旧缺乏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管理创新上投入不足,从而使得制度未能很好地执行,核心技术未能转化为企业利润。为此,我国建筑企业需要加大企业管理创新力度,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构建合适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等,从而成功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做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起抓,方能培育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人力资本与创新
   人力资本既可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收入,也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产出,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与物质资本不同的是,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动性资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活”的因素,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利用过程是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一系列自我丰富、自我强化及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创造出自身价值数倍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创新的载体,人力资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程度,人力资本的构成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构成,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水平。总之,人力资本的状况最终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状况。而我国建筑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比率偏低,再加上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我国建筑企业人力资本状况不理想。为此,我国建筑企业一方面应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取竞争优势。
   二、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措施
   建筑企业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这三项措施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其中,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则是保障,而人力资本则是创新的主体。
   1、制度创新
   建筑企业要改进其经营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即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和企业目标市场,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最具效率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激发他们为企业服务,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因此,制度创新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其它创新的保障。
   ⑴、制度创新的涵义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实现企业制度安排的变迁,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正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
   具体而言,制度创新包括若干个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产权制度安排,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安排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第二,企业组织制度安排,主要有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类型;第三,企业治理结构安排,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行使权利的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规定,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第四,企业分配制度安排,它决定了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利益的实现方式,从而以不同形式诱发这些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影响他们的努力程度;第五,企业融资制度安排,是企业为获取资金这种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的渠道和方式;第六,企业非正式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因素;第七,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安排,包括决策制度、投资制度、运行机制等。
   ⑵、建筑企业制度创新的途径
   ①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多元化和开放化
   产权制度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建筑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说到底就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的可以这样实现:首先,要明晰我国建筑企业的最终所有权;其次,要允许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创业人员以管理、技术、创业等智力资本作为资本投入,明确界定企业无形资产;最后,要积极推进我国建筑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的产权重组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与国外建筑企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促进产权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在今年本人参加江苏省装饰协会赴浙江企业考察的几天中,本人对此深感浙江企业在产权关系上的步伐走在了我们江苏,甚至全国的前面,特别是浙江东南集团、浙江亚厦这两个集团,由于产权高度明晰、多元化,这两集团目前年产值都在40亿以上。
   ②大力推进我国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它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对于我国建筑企业而言,在创业的初期,可以采用个人业主制或合伙制等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具有决策效率较高、经营机制较灵活、凝聚力较强等优点。但是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后,就需要突破自身组织的限制,寻求更大的发展。公司制则是一种合适的组织形式。因此,对一些已经具备一定制度竞争力的建筑企业而言,应该果断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改制过程中,要注意:a、我国建筑企业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公司组织形式。b、我国建筑企业必须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合理、高效的企业组织。

   2、技术创新
   ⑴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发明,确切地说,它是通过技术进行的革新,技术本身不需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对它进行衡量的根据是以下几个方面: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新是迅速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社会经济实力” 。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运用的串行链式的完整过程,因而包括了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环节,同时,也包括这些环节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开发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从技术创新的过程上,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生产、销售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前三个阶段称为研究开发;后两个阶段属于经济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技术创新做出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可以看出,无论采取何种定义,都可以反映技术创新的实质特点,即以获取潜在商业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与行为的创造性活动。
   ⑵我国建筑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①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
   企业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3种基本战略思路。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以经济效益和技术积累为基本原则,考虑到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的现实状况。我认为,我国的建筑企业应采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战略,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增强自主创新开发能力。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创新投入,缓解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可以通过合作,尽可能的降低开发风险;三是通过建设单位、业主和设计咨询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体实施可依照以下思路,即对于技术研究实力不太强的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应选择模仿创新战略。而对于技术研发能力较强,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则应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攻关,选择合作创新战略。
   ②我国建筑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要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成为技术开发、研究应用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风险承担和利益享有的主体。结合我国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对于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做到:a、确立和增强技术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占领产业制高点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技术创新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支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竞争为目标,经济效益为中心,技术进步为先导的企业技术创新观念。b、在企业内部应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激励机制,如把经常在企业内部开展QC攻关形成一种制度。c、要把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日常的工程技能改善和施工现场作业技能改善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加大应用“四新”力度,即通过技术研究在项目设计上大力使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以此为契机,带动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次,要将技术创新运用到日常的成本管理和基层管理工作中,落实到采购、仓储、领料、工地消耗等现场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③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机制
   对于我国建筑企业而言,要通过企业制度和组织体制的创新,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一种制度保证。要建立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使企业产生强烈的通过技术创新以获取长期利益的愿望,从而自觉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④我国建筑企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经济与技术合作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在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社会分工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建筑企业更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以及大企业的合作,通过借鉴和利用外部的各种科技、经济资源来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新技术开发的速度。
   建筑业企业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可以是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开发是强调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其研究成果通常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之中。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之间可以开展有委托合同的研究,这是通过法律上的合同关系确定的技术研究开发者与技术成果用户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由企业提出研究目标,提供研究资助,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帮助企业实现研究开发目标,促进技术成果转向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包括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或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它有利于企业间的技术扩散与交流。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之间也可以进行人才交流,这种交流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其结果有利于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或是直接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等。
   ⑤我国建筑企业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培训工作
   我国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到:a、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我国建筑企业要逐步利用各种优惠待遇来吸引博士、硕士学历的科技人才,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人才。b、加快技术创新、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造就,加大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岗位教育再培训的方法,为科技人员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条件和保证。c、妥善解决好科技人员的组成结构问题,大胆培养和选拔青年科技人员,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与开发,让他们到重大工程一线锻炼成长。d、提高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中的应用水平,重视国内外技术情报的收集、整理和交流,为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科技人员的成长服务。e、高度重视对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这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
   3、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比如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等均可认为是一种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外的三大创新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了搞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外,更重要的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因为管理创新是制度高效运行和技术有效地转化为产品的切实保障。
   ⑴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通常观念的彻底转变强调一破一立,所以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首先要抛弃陈旧的管理理念。我国建筑企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思想解放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危机意识不明显,多数还遵循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为此必须先破除落后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我国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提高,形成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并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理念。只有先进管理理念支撑下的建筑企业才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⑵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
   建筑业具有生产流动性、产品多样性和人员松散性等特点,因而我国建筑企业应采用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控制广泛的项目法人机构的管理模式。所谓项目法人机构,就是指以工程经营技术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小的经营集团。其功能是能建立自己的资本聚合,发挥自己灵活机动的经营管理才能,自主地进入市场竞争,以自己的资本聚合承担市场风险,去追求市场份额和项目施工的优秀成绩。而建筑企业的管理机构应以自己的资质、信誉和严格的管理、优化的服务尽可能地把多个项目法人组织吸引到自己企业中来,利用其资本聚合扩大企业资本金,也利用其资本聚合解决项目包赢不包亏的矛盾,同时根据项目管理的水平和业绩进行优化选择,优胜劣汰,解决企业人员能进不能出的矛盾。具体运作方式:松散的项目法人机构自主与企业联合去招揽施工任务,并以自己的资本聚合抵押给公司作为项目亏损的风险资金。而公司则以对项目法人的严格管理去实现公司的经营生产目标,利用项目施工中取得的收益确保国家税费上缴和项目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持证上岗,不断提高项目法人机构的素质。

   ⑶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在采用适合于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建筑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会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施工管理制度等,使企业在完善的制度下,规范化地运转。而且要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此外,还要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①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最基本的制度平台,也是企业的一种内部自我调整、制约和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建筑企业的顺利经营,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以及保证企业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它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产品的一次性决定了它有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管理模式。因为只有规范项目运作、控制成本,才能确保项目指标的顺利完成。因而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要有一套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检查监督的程序,即内部控制系统。
   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应遵循的原则是:a、人员控制原则:即上场人员综合素质控制。要强化人才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b、责权利控制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权、责任,使之忠于职守,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有责有权,有权有利,责权利相结合,实行风险与利益对等的目标责任原则;c、成本控制原则:按照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从工、料、机、运、管等项目成本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设备物资招标规定,财务管理规定等,通过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财务费用的控制,可减少间接费用的开支。
   在这三个原则下,通过项目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全过程控制以及项目的内部监督控制来实现项目的顺利实施。
   ②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工程指挥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监控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和施工三方都要严格依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合同评审、采购、过程控制、检验与试验、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措施质量记录、内部审核等20个质量要素,并切实达到质量手册中明确的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职责职权、组织结构、资源(人、材料、设备、方法等)管理、工作程序及技术状态管理等五个方面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项目最高领导层,应对质量方针、工程目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负责,而不仅仅是采取一般的支持态度。各级机构及主管领导、监理、质检员的职责和权限,应在组织落实,制度严明的前提下,明确予以规定,并相互协调,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事事能受控”。
   在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要保证工作程序文件的严格执行,质量记录的全面真实,并以工程质量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作为辅助手段,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的施工中得到有效运行。
   ⑷加快管理手段与方法创新
   多年来,在推动我国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强调要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做到科学管理。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了,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建筑企业有自身的特点,要大胆实践,运用信息技术使企业管理得到加强和完善,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的转变,逐步达到科学管理。
   ⑸加快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建筑企业旧有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一的国有资本对竞争性行业存在着很多弊端,造成了人人有责、人人不负责的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创新和知识化,要求企业必须加快管理体制创新。要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以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须的,也是与创新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提供了技术支持,投资人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也只有实现创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有了提高,才能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投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建筑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有管理体制创新这个基础条件。
  三、基本结论
   本研究从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制度创新是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大力推进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建筑企业产权的明晰化、多元化和开放化;
   2、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经济与技术合作,重视企业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管理创新是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快管理手段与方法创新,加快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始终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企业人力资本资源,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角度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中永葆不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7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