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创业型大学发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创新和创业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与时俱进,转变大学的功能定位、重塑大学的教育结构、创新大学办学体制、以及拓展大学学术功能。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与发展目标,与创新型大学、大学的创业教育、大学的传统学术价值以及与政府、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创业型大学进行重新塑造、组织变革、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创业精神和知识产业化得到鲜明体现,并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关键词】创业性大学;创业;大学转型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它同时兼具教学、研究与服务三大职能,具有更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团队研究意识和更为有效的知识转移运作机制,也更加强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直接作用,它不仅要培养人才、创造知识、转让技术,而且要直接参与并服务于创业活动,以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国外有学者对这种大学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褒扬和肯定,更有学者认为,大学的创业型发展模式正在取代哈佛模式成为学院界的榜样。“创业型大学”引入我国时间不长,而以创新创业促进、引领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创业型大学”发展范式却正在形成,这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组织体系来说是一种挑战,亟待重新调整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标准,为大学发展道路进行多元化设计。
  1.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按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形式之一是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它不能是重复以前老套的生产经营模式,必须是能够创造一种新的满足或改变旧的组织模式等,其本质是在组织(新建或已存在)中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在企业价值创造领域的具体化,我们说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将创新运用于企业价值创造实践中的人才。
  创业型大学是近年来教育界和管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这种大学在教学和研究之外,更注重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转移到经济领域,直接承担起发展经济的重任,并承担起第三种使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它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机构,其核心是学术资本化和知识产业化。实际上,能称为创新型大学的大学不一定是创业型大学,但是要成为创业型大学就必须先成为创新型大学,也就是说创业型大学是创新型大学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其进一步转型与变革,提高直接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能力的结果,是大学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走向自力更生道路的必经之路。
  创业型大学概念的提出是在1998年。伯顿・克拉克在其著作《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中使用并阐述了这个概念。几乎同时,埃兹库维茨(H.Etzkowitz)也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他认为创业型大学包含和延伸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逐步发展的过程和阶段。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EtzkowitzH,2005)提到了处于过渡阶段的创业型大学和处于成熟时期的创业型大学两个层面。马志强(2006)强调创业型大学历经三个阶段:战略发展优势学科,与资源提供者协商学科发展方向;促使教师、学生成果商业化;与政、企合作提高区域创新环境。
  2.走向创业型大学路上的问题及挑战
  在我国,有许多院校提出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口号,并已进入实践探索阶段,这意味着其办学模式和组织机构的改革与转型,也让我们对创业型大学的中国之路充满期待。但是在创建创业型大学这条道路上必将会面临许多的挑战。
  (1)理清创业型大学与大学创业教育的联系
  训练学生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使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创业的精神,是创业型大学必须承担的两个使命之一,这种大学应该成为企业家的孵化器。理论与实践一致表明:创业型大学与大学的创业教育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大学并不直接能称为创业型大学,它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因为旨在向创业型转型的大学除了有系统规范的创业教育外,还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对不断变化的需要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如建立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重点的研究中心,把校外许多试图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很多重大实际问题的人的研究方向带进大学,实现大学与校外组织和群体的联系;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大学需要不断拓宽其它收入渠道,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以弥补政府资助主渠道的经费不足,而不能等着政府或公共经费来解决办学资金;一个活跃的学术心脏地带,以促进传统的学术价值观与比较新的管理观念的融合;一个整合的创业文化。因此,创办创业型大学绝不仅仅意味着只需开展创业教育。
  (2)保持创业型大学与大学传统学术价值的平衡
  创业型大学有利于扭转科学研究,特别是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发展中的理论研究脱离实践问题的现象,反过来,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化对理论问题的认识,但仍有人对创业型大学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担忧:这种大学会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大学的核心学术价值,丧失大学灵魂。然而有事实证明,创业型大学同样可以是一个学术优异的大学,能够把传统的做得更好,同时又能适应复杂的、变化的社会环境,自己生成重要的资源,保持稳健发展、当然,我们应警惕创业型大学建设或大学商业化过程中的弊端,在大学传统职能与其服务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种创造性的张力,不能对大学的学术商业化以及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始终抱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
  (3)构建创业型大学与政府、产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创业型大学的第一要件就是:大学在它的战略方向上要有相当多的自主权。第二个要件是它必须与其它机构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它不应当是一个孤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象牙塔。这意味着大学不仅自身要发展,而且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发展与产业、政府等潜在合作者的关系。亨利・埃茨科威兹将这三者的相互关系称为三螺旋。三螺旋是大学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方式,而途径是创建创业型大学。在这种大学与产业、政府的互动关系中,大学、产业、政府三方都最大化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创新体系。三螺旋模式促使大学发展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区域创新的有效模式,而创业型大学在三螺旋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三螺旋的推进器。
  3.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
  在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已有了初步的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办学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结合、协调发展转变。高职院校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可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做法,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模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增强创新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原有从事学历教育的院校基础上,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创业型(“两高两创”)的人才,促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突破传统学术形态束缚和制约,努力从“大学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这是增强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继续扩大影响力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积累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新鲜经验,有效的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为其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其与经济联动较为紧密的优势,加强与区域内高校、企业、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以及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提升学校服务(下转第285页)(上接第283页)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提高可持续发展力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种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传统学术教育“压缩饼干”模式成为历史的必然。高等职业院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两个选择:一是全面转型,创建创业型大学;二是提高办学层次。这两种发展模式选择都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可持续发展力,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4.总结
  创建创业型大学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战略选择"只有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大学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一所大学要成为创业型大学,必须持续不断地变革自己,并且有效地适应一个变革的社会,使大学组织变得比过去更加有效益,在社会发展中承担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国家与大学发展的共同需要。
  
  参考文献
  [1]丁亚金.走向创业型大学之路上的问题与挑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55-58.
  [2]顾坤华,赵惠莉.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9):
  14-17.
  [3]张宝蓉.从萎缩到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42-45.
  [4]许广玉,蒋艳.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3):228-234.
  [5]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6):79-83.
  [6]向春.创业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72-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201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