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的学习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了广阔的天地。课内教学只是引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迁移到课外,使二者有效结合,内外开花,方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学习策略
  Abstract: The course reform practice, we have to put the Chinese teaching tentacles reached broad world. The teaching in class just overture, on the role of the author. Still need to learn in the classroom of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methods to extracurricular migration, make both effective combin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flowering, can complete the task of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Chinese;combin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learn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学习要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了广阔的天地。课内教学只是引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迁移到课外,使二者有效结合,内外开花,方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 同类古诗拓展
  
   《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按内容可分为十八类:送别诗、爱国诗、桃花诗、思乡诗、长江诗、黄河诗、梅花诗、写山诗、祖国山河诗、边塞诗、春夏秋冬诗、节日诗、动物诗、借月抒怀诗、哲理诗等,分类记忆古诗更加方便、准确、有章可循。
  
  教学“送别类”古诗《赠汪伦》后,教师出示或学生找到另外六首送别诗:《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赋得古原草送别》《芙蓉楼送辛渐》。根据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掌握情况差异,选择其中的一首或几首,要求学生当堂读通顺,能理解诗意更好。也可视实际情况将选择的古诗与主教的古诗对比,既然都是送别诗,诗人送别的方式,诗句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异同,进一步理解、体会古诗的情感,加深印象。教师待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后,另择时间引导学生鉴赏古诗,品位寄情于景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玩味借酒托情的《送元二使安西》。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探求古诗的表达方法。
  
  二 阅读课外书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所以,小学阶段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上,引领他们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书籍、去阅读书籍。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让读书成为习惯,使学习成为乐趣。其实任何一篇名著的节选都不过是这部名著的导读而已。
  
  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学生感受到的周瑜是个妒贤忌能的反面人物。历史似乎也已经将周瑜的形象定格为永恒。一提到他,很容易就使人想起“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等引起人常常喟叹的典故。“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全然不见苏轼笔下的“雄姿英发”“千古风流”的周瑜。说到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他非常镇定,利用第三天夜间江面大雾作掩护,非常顺利地“借”到了曹操的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他,好象就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心胸坦荡和雄才大略。就这样,诸葛亮站在周瑜的肩头上,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但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我们可以看到,周瑜毅然决然要除掉诸葛亮,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是想为东吴今后的发展扫清道路。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周瑜有一个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呢?
  
  我想,在教学本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对“草船借箭”一文中的周瑜的评价是对的,但是本文只是《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的一小部分,再这样去评价周瑜似乎就欠妥当了。请同学们查阅《三国演义》的目录,找到写周瑜的章节(每位同学至少看其中的一个章节),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然后请学生在班级汇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在每节课后都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读物供其赏读,小则阅篇,大则读本。这样不断深化的阅读,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三 连词成段练习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要能力无外乎是站起来能说明白,坐下来能写明白。也就是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而形成这些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练习,尤其是下笔成文的能力。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教学的重心逐渐转移,但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是重点和难点。
  
  低年段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当堂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圈定或者学生自选字词说话、写话。起初,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该字、词所在的句子,教师逐步鼓励、引导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解除教师以三年级为作文训练起始阶段的思维定势。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依然该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练习。既巩固字词,又练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四 搜集词语句篇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习题后,都提示了拓展要求,即便不出现,教师也该适时、适量地要求学生搜集。第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引入了“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其它成语故事,知道成语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了解成语的意思等。教师还可以组织成语故事会,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类似的,学完《草船借箭》后,搜集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诗词等。教学《匆匆》后,搜集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名篇供学生品读。
  
  五 随文勤练习作
  
  又提到习作的练习了。本来嘛!语文课的目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一是可供学习的模本,再是提供练习方法的模板。
  
  随文练笔,实效性强,情境性强,空间广阔,题材广泛,易于操作。而且教材中的课文都运用了各种各样的结构和表达方法,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学生体会、运用。
  
  比如《桂林山水》一文采用的“总-分-总”结构,在描绘山、水特点时,又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指导作用。另外,现在的语文教学大都陷入揣文度意、得意忘言的误区中,进行这项练习,也势在必行。
  
  从文章内容来说,随文练笔的方式还有仿写、续写、补充文本空白等等。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课内开花、课外结果的课程。的的确确,要使鲜花灿烂、果实丰盈,还需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慧;课内外结合多渠道学习;《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 2002年08期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常桂云;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小学电教》2009年第1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2392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