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诚信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海鸿

  
  (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处,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使得一些人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自卑、抑郁,甚至自杀、同室相戈时有发生,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及时建立诚信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给予他们有效的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51-02
  当代的大学生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各所大学,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有的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后,适应不了城市生活。在高校中,学生家庭贫富悬殊,一些家庭条件差的贫苦学生有很严重的自卑感,他们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有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成绩差,他们沉迷于网络,上网聊天,玩游戏,性格暴躁,骄横跋扈。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大,几门课不及格,论文不过关,拿不到学历证书,在压力之下,觉得无颜面对父母、学校,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还有的学生因为搞对象出现矛盾,不能正确处理感情问题,一时想不开选择自杀。经济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情感的挫折给在校的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应把它纳入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有效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可预防心理异常学生极端事故的发生。尽早发现并及时地做好疏导和教育工作,一定能帮助这些大学生走出困境,迎接阳光灿烂的未来。
  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常态,在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样做是一种极富人性化的关爱之举,为当代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体现了党和政府、学校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学到的知识再多也枉然,有的甚至成为高科技犯罪的“犯罪之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
  建立诚信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应首先了解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三方面的心理素质:一要有五种意识,即: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风险意识、自制意识和自信意识;二要有开放的人格,即:自我开放、接纳他人、开朗灵活;三要有健康的心理状况,也就是说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并能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以达到与外界的心理平衡。光靠教育是远远满足不了人才需要的,还要靠自我教育,而“档案”正是为学校提供了了解学生,把握个性,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的依据。
  那么,心理健康档案就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智力、人格和问题倾向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量化和非量化两方面。主要服务对象一是为辅导员老师,学校的教育管理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使教育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二是成为学生了解自我,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的助手;三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方法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方法,常用的有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问卷法、个案分析、作品分析等。其中的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它能较准确确定学生群体心理倾向及个体心理差异的性质和程度,并较准确地记录这些特性,为心理教育随时提供查询依据。
  还有一种问卷法,它可以判断学生的个性特点。主要量表有兴特尔16因素个性特征量表,它运用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将人的个性特征划分为合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特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16因素。这样的测验结果,不仅可以对被试的人格特征作一综合性认识,又可以对其中某一人格因素作出清晰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出被试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如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等。还可以借助相应的公式推算出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力的强弱,以及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下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等。通过对学生进行量表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气质特点、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及社会行为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全面评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要把测试的日期、量表类型、结果分析一一填好,放入心理健康档案中。
  三、建立诚信完善心理健康档案遵循的原则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它需要建档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有对建档对象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要实事求是。因此,搞好建档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建档群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首先应立足于教育和发展,开展心理普及、宣传和教育,优化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建档时利用科学方法,在系统收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对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2.遵循建档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我们在建立学生档案过程中,要尊重建档对象客观的心理事实,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建档工作,不可以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态度对待建档工作。
  3.遵循建档的科学规范原则。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档案的客观性、系统性、规范性、应制定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及收集、整理、查阅、保管等规则,使建档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克服主观因素影响。以科学慎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心理档案。
  4.遵循建档的整体性原则。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过程中,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注意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要系统地通过多种方法,观察谈话,调查,访问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被测对象的各种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份档案的心理特征,尊重事实,看过去,分析现在;看现象,抓住本质。
  5.遵循建档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档案有严格的保密性,心理档案的许多内容是属于个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不得把档案中的内容向外泄露,或者把它作为花边新闻到处游说,它直接违反了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诊断、心理测量的原则,负责建立心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应为每一个建档者保密,这样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
  6.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不是为了建档而建档,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及时地化解被建档者的心理矛盾,用好档案才是目的,每一个心理健康工作者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好心理健康档案。当心理健康工作者了解到建档对象出现问题时,要力图花力气解决,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和行为,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因势利导,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开展心理疏导。
  四、如何实施
  建立诚信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了内容、方法、原则,最主要是实施。至少如何实施,主要应抓住五个环节。
  1.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保障。有了领导的支持,才能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保障,才能有时间的开展活动,才能有专业人员进行测试,档案管理,心理辅导;才能有咨询室,档案室,才能配备微机、测试软件等设施,微机是不可或缺的,统计,阅卷,测评结果,都需要用电脑来进行工作,并进行分类储存,建立档案,便于查找,利于保存。

  2.建立一支道德修养好,专业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建档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因此对其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高校应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和管理工作,该管理工作除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了解档案工作,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其次,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个人隐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求职和求偶。因此,管理人员应对被建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
  3.利用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对建档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咨询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和途径,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
  4.利用档案,实施跟踪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能将之束之高阁。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实施跟踪指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派心理咨询师客观地解释心理现象,谨慎分析结果,积极做好预案,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跟踪辅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学生,二级学院,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解决,以应对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5.管好档案,用好档案,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逐步走向规范化。
  总之,为大学生建立诚信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加强高校管理的一种必然。大学生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是高校健康管理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大学生们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卫生习惯,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境;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们提供身心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只有为大学生们建立了诚信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纠正自己的心理偏差,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祖国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谭官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5).
  [2] 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3] 卢绍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心理档案问题探讨[J].理论,2006,(4).
  [4] 陈媛华.略论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2691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