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务实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分类号:TU984.2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倍受关注,带动我国城市水系规划设计也持续升温。城市水系是关系到生态、防洪、生产、游憩、形象、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因此这股热潮也同时带来了机遇和危机。
  1、当前我国水系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规划项目实践中,诸如“河道整治”、“滨水区开发”及“滨水景观建设” 等名称的项目层出不穷,这些项目及研究成果对城市水系及滨水区的开发设计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又普遍存在以下不足:①研究对象多是针对城市中的某几条河流或重点区域,与复杂的城市整体发展格局结合较少,与城市未来的整体发展需求脱节。②水景观规划与水工程规划分立,往往造成景观设计难以实施,而工程规划的景观性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遵化市水系景观规划》项目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力图使城市水系规划更加务实。
  2、项目背景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浅山丘陵地区,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市域内有大小河流37条,流经城区主要河流有沙河及其支流老爪河、清水河、冷嘴头河及护城河。
  本项目的缘起是遵化市政府计划在市内修建一个大型人工湖,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活动与景观休闲的场所,并进一步希望以“北方水城”的城市景观特色指导未来的发展建设,要求编制相应规划。项目组依托对遵化城市建设多年跟踪的实践经验,对项目进行了重新策划。从遵化整体城市定位调整对水系的目标需求出发,以涉水工程措施为支撑,结合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全面整合城市水系统,使水系与城市空间、城市功能联系更为紧密,达到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协同提升的目标,并对城市未来水系景观建设提出全面、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3、以城市定位调整为基础
  纵观国内外优秀城市典范的建设经验,与城市发展目标和节奏相协调的水系规划,更能对城市有序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次规划在区域新格局背景下,对城市定位及职能调整进行深入分析,从城市定位提升对城市结构调整、空间需求的角度,探讨水系应承担的作用,以期真正达到水系与城市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
  3.1城市定位调整
  3.1.1 区域职能
  新时期,京津冀城镇群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三省市邻域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服务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的综合竞争力,区域性支撑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大区域旅游体系逐步建立。以京津市场为核心,立足河北,拓展周边,吸引国际的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正在逐步建立,并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遵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整体定位为“区域性旅游服务与集散中心”。远期发展成为“唐山市旅游集散副中心,国际旅游节点,能够辐射兴隆、蓟县、迁西等周边地区的区域性集散与服务中心”。
  3.1.2 自身诉求
  河北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启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绿色低碳、生态宜居基本理念,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方式转型和创新。近年来,遵化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稳步提升;三产发展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城市职能转变提供了支撑条件。城市发展定位已由“唐山北部地区以钢铁、建材、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历版总规的城市性质)”逐步过渡为:“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因此,完善城市设施及环境品质,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是遵化城市职能转变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此外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以老城区为核心逐步扩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突破了传统单中心集聚发展的模式,南部新区和北部老城核心区各自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呈现出向多中心集聚结构演变的雏形。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未来遵化城市发展方向为西南向空间拓展,水系成为联系和促进城市整体结构演进的重要元素,联系城市现在与未来整体空间结构的有机建构。
  3.2 水系的核心作用
  对应城市整体定位的调整,城市水系发展应体现以下核心作用:
  (1)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走廊。水系是城市结构中的活跃元素,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更应在此集中传达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2)改善人居环境的活力纽带。滨水空间是城市最宝贵的公共空间之一,应力图创造尽量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活力中心,同时这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3)提升土地价值的新兴轴线。通过滨水环境的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带动周边城市空间的良性开发,使城市发展的黄金地带回归滨水地区。
  (4)城市发展方向的动力牵引。以景观塑造带动城市环境提升,引领新的城市中心的打造,进而带动城市新的空间拓展方向。
  4 以涉水工程测算与措施为支撑
  本次规划在全过程中体现了景观设计与涉水工程的有机结合,使专业切实的水工程分析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保障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
  4.1 前期:水总量保证——水资源平衡分析
  首先对遵化城区内可供使用的水资源总量进行摸底,掌握近期及长远可持续发展可供景观使用的水量,这是景观规划的基础保障。针对遵化县域地形,分析径流流向、划分城区周边汇水流域结合降水量,核算水资源量和弹性需求。
  分析得出:2010年遵化城区在50%保证率、75%保证率下水资源量略有盈余,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及生态用水量逐渐增加,如若不采取措施,遵化城区对水资源需求的缺口将持续加大。因此,遵化城区在利用常规水源的基础上,加大非常规水源量的获取,包括提高城区雨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等。在充分保障生活用水、优先保证工业用水、保持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如若上述诸措施仍不能满足基本需水需求,则可调外流域水源以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建议及早启动备用水源的项目论证和准备工作,以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采,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4.2 中期:水形态确定——水系梳理
  对于整体水系形态的确定,先通过水工程模型进行模拟评估,确定分区调整原则,使水系形态有规可循。
  4.2.1 分区评估
  (1)城区东北部小河、沙河上游区域,坡降较大,尽量不增加河道;以设施完善、提高保水周期、改善河道景观为主。
  (2)城区东南部地势起伏多,引水成本高,建议暂时不做水面处理,适当控制景观通廊,未来结合工业用地的更新再做水系延伸。
  (3)城区南部沙河至朱山,服从地势自然要求,自沙河向南释放少量景观用水。黎河引水可在条件成熟时以管道输送。
  (4)城区西北部小河水系,重点增加水利设施,完善部分季节性河道的景观提升,以及地表径流的年内差异调整。
  (5)城区西南部,小河、沙河下游交汇处,水量相对充裕,可适当增加河道,利用水网组织,延长水体滞留时间;结合未来城市功能拓展,重视形态和水体的多功能利用。
  4.2.2 调整原则
  (1)城区水系上游:保护-修复。水体形态保持不变,通过工程设施完善,修复生态涵养功能。
  (2)城区水系中游:优化-提升。水体形态保持不变,可适当引入不参与水量平衡的景观水体,是优化城市公共设施网络、提升环境质量的主要区段。
  (3)城区水系下游:丰富-塑造。可增加河道,丰富水体,形成较密集的水网形态,是塑造生态新城的主要区段。
  4.3 后期:水景观打造——工程措施配合
  对已确定的城市水系整体及各局部形态进行工程保障措施的设计,包括河道断面形式、水利设施布局、岸线分配等方面。保证安全排洪的同时,避免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排洪河道断面设计时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功能采用了十种断面形式。综合考虑河道性质、河底高程、滨水功能等多项因素,在已有五座橡胶坝基础上新增四座调节坝以及三处小型石材拦水漫水设施。划定城区主要水系的两组线对水系空间进行控制:一组严格控制河道水面,即水系堤岸线,相当于为防洪和水景观考虑的堤岸边线,需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平整处理;一组进行滨水公共空间的控制,即景观控制线,配置沿河景观、绿化项目的控制距离,线内用地平整可与水系改造同步进行。
  5 小结
  在较大范围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如整个市区或市域)中,应注重水系与城市的深层次关系,从城市总体需求出发,深入分析水系可承担的功能与空间作用,将其作为城市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同时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密切与涉水工程分析的配合,避免流于景观功能的表层设计。
  参考文献
  [1] 梁励韵、刘晖. 建构全方位的滨水区城市设计指引框架——以佛山城市水系规划为例[J]. 华中建筑,2010,(03)
  [2] 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刘希胜.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J].城市规划,2008,(10)
  [3]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J].改革,2009,(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108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