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志英

  【摘要】随着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事业单位中现行的会计监督机制存在许多弊端,甚至和当前的经济体制不相符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单位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现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构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核算机制;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涵义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由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组成,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工作。其工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监督,具体是指由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情况进行的监督,也包括外单位及大众的监督;二是内部监督,即由本单位内部的监督部门进行。这两方面的监督工作都是为了及时发现单位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及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单位的长足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完整性。一个完整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各组成部分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保证功能齐全。(2)较好的独立性。一个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要求其组成部分不依靠其它部分,功能稳定,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3)较强的适应性。完备的会计监督机制要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在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及时对会计监督的目的进行调整,以及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进行补充和更换,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4)系统性。一个运行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现状分析
  (1)会计监督机制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会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会计监督工作进行的不到位。通常情况下,监督管理人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是简单的上报给领导,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由会计人员担任,职责不清,甚至出现工作人员伪造数据的情况发生。这一切的源头都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2)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监督工作的目的是真实、可靠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情况。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单位却忽视了会计监督这一工作,只重视核算工作,监管失效。另外,当前环境下,由于没有严谨的监督体制,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机构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工作,造假问题日益严重,这一切,都无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3)缺乏规范的核算机制。会计监督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内部考核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多数的会计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都不高,加之平常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更新学习,世界上很多先进的监管理念都没有掌握,还使用的已经陈旧的方式方法,同时,单位也忽视了对专业培养,没有真正重视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另外,很多事业单位只重视考核指标,认为考核指标合格了就是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合格了,使会计监管工作失去了原本的涵义。(4)缺乏法律意识,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近年来,经济犯罪频繁发生,这都是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监督管理工作的表现。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肆意侵吞国家财产,并且数目逐年上升,违纪单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无视国家法律的存在。作为会计监督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真正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贡献。(5)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缺乏认知度。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简单的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同于单位规章制度,这就形成了会计监管工作就是简单的追求领导的签字,使整个工作的执行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按照这种情况长久发展的话,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工作将从日常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对单位的经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提高对监督管理工作的认知度。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方法研究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法律规定,实行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合理分工,保证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有效地会计监督管理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后盾,使工作进行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建立明确的问责制度。谁的工作谁负责,杜绝越位现象发生。坚持践行“钱、账”分离原则,负责钱款收付的人员不能参与记账登记工作,另外,要严格执行复查工作,并且复核工作要另选他人负责。二是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内部,要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就要求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三是重大决策的执行程序要明确。决策权和执行权要要分别由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具有决策权的人不能干预执行权的行使,同样,行使执行权的人不具有决策权,决策权和执行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建立健全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会计监督体系。要想构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不能单从单位内部出发,而是要考虑社会大环境,在强化社会监督和国家相关部门监督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国家要加强立法,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加速法律体系的建设,另外,由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均有不同,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督机制,以满足单位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以前的会计监督机制,多是实行事后监督,发现问题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要改变这种监督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测,及时发现问题苗头,科学、系统地解决问题。(3)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互相合作。加强与外部经济监督部门的沟通合作,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被动的心态,主动接受外部的监督。政府财政部门要做好事前检查工作,上级监管部门做好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对于违法、违规单位的相关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各单位对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视度。监督的对象是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保证监督渠道畅通,共同维护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做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履行会计监督的重要决定因素。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钱款负责人,他们的工作经常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因此,要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水平,践行诚信原则,不造假、不做错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人员要知晓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在工作时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在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国际利益。当然,在提高会计监督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其专业知识的培养。当今社会是知识时代,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日新月异,如果会计监督人员还固守以前的陈旧方法,就无法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事业单位来说,首先要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入行要求,在学历、资历上都要高要求。现行体制下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再是以前简单的记账、报账工作,而是要求会计监督人员要参与到单位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监管人员的再教育,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
  根据本文的分析,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小觑的,是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和方法,并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监督机制也相应的要做出补充和修改。要想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工作,只有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会计监督机制给予充分的发挥职能的空间,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事业单位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核算轻监管的思想,建立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的全新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保证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进.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会计之友.2009(8)
  [2]宋文芳.关于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财经纵
  横.2011(4)
  [3]张新菊.关于我国会计监督制度的几个问题[J].企业导报.2009(6):28
  [4]赵婧.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财会研究.2009(12)
  [5]徐教杰.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税论坛.2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193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