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田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farml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farml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Key words: farml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节水灌溉是农业用水方式的一次变革,是农业灌溉面积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推动。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生产内容和水资源分配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发展节水灌溉的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开展节水灌溉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或统一的技术措施,必须针对本地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制订相应的方案,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各级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大领导、协调力度。要制定工作目标,纳入县(市)区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并建立奖励机制,从资源利用和技术应用的角度入手,正确地把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水利体系服务,尽力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农业用水成本,从而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1 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督制度不完善
   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1.2 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节水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节水和用水户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影响节水灌溉系统效益的发挥。
   1.3 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
   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投入严重不足。
   1.4 管理主体缺位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
   1.5 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程度低,运行成本高,协会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
   我国对于农田灌溉浪费现象很严重,因此,加强水源的保护,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
  2 加强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1 正确理解水利产业政策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指防洪除涝、农田灌排、水土保持、水资源等大型的骨干工程;另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指供水、水面养殖、水利综合经营等管理者直接收益的小型工程。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投入主体是政府,而局部区域治理中涉及到的小型工程,其受益者和受益范围多在地方,目前政府财力不能做到全部包揽。现阶段农田灌排工程属农业生产性工程建设,其主要的投入主体还是受益群众。为此,我们将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多错并举,对节水灌溉等项目按照“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勇于自筹资金干工程,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实施,进一步推动农田灌溉工作的发展。
   2.2 创新投入机制
   过去,农村水利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和劳力投入。据统计,建国后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仅乡村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66%以上。农村水利投入了大量的积累工,形成了“完成土方靠劳力,筹措资金搞配套”的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财政投入不足,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实行“一事一议”,这对农村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使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特别是投入机制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正积极探索,以期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一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将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划分事权原则,明确投入主体;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使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四是抓好“一事一议”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还可以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还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镇村应该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收益的同时,严格要求经营者按照规定缴纳规费。
   2.3 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壮大队伍,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素质,武装自动监测、远程控制等智能管理设备,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确实承担起农业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和技术服务的职责,以保证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乡镇水利人员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4 广开投资渠道
   大力发展农田节水灌溉,需要较高的投资力度来保证,农田节水灌溉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应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各级财政要舍得向农田节水灌溉投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在加大预算内资金水利投入同时,积极收缴各项水利规费和从土地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资金,建立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基金。通过落实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农机补贴等政策,调动受益农户投资投劳,应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3 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生产的内容、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自然灾害各不相同,我国对于农田灌溉浪费现象很严重,因此,加强水源的保护,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本文就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吕天群.浅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
  [2] 钟玉秀,刘宝勤.对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08,(7):10-14,31.
  [3]董福印.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初探[J].中国市场,2006,(1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382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