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形态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自从产生以来就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在。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大多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特有的魅力,使市民们毫无城市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可言。本文在充分论证传统文化元素对城市形态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切身实践,列举出几类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城市形态设计中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其如何创新、如何与时代结合做了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城市形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印度人有一个习惯,在旅行中连续行走三天要休息一天。问当地人原因时,他们说:停下来是因为要放慢脚步,等一等灵魂。肉体如果走得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肉体,所以要停下来等等灵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增长,各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有一天我们暮然回首,才发现发展的同时,我们缺失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需要我们捡回来,那就是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元素
  1.1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
  1.2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广泛,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都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如此,诸如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文化元素范畴。
  2城市形态设计
  2.1城市形态的涵义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2.2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态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究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的设计。
  3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形态设计的有机融合
  20世纪开始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在城市设计上进行了丰富的实践。例如现有城市中心区、成片旧城区和旧街道的重建和改建,各种类型的新城、新居住区、城市广场和公共活动中心、大型交通运输枢纽、大型绿化地带的建设,都是经过城市设计建起来的。其中也不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整个城市形态有效结合的方法出现。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讲一下二者的有机融合。
  3.1用传统图形艺术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打造城市重点区域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线性的组织和运用达到了如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线性的质感追求和线形象的突破,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宝鸡高铁南客站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站前景观核心区的规划设计及《景泰县黄河石林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入口综合服务区的设计明显表达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前者通过对戏曲脸谱、青铜鼎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将南客站交通枢纽区、站前景观核心区、东西两侧商业金融区、文化娱乐区、商务办公区等功能区有效串联,并通过站前广场地标建筑世纪鼎的塑造,使宝鸡南客站形成带有浓烈东方文化特质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后者通过对“龙”形象发展的挖掘与引申,将黄河石林入口综合服务区形体打造为龙九子中的长子赑屃的金龟造型,只不过外围金龟轮廓为50米宽的绿化带,而非夯土城墙,以打破古代龟城固若金汤的封闭感。同时,在服务区的纵向空间轴线处理上,通过将中国陶瓷文化中的青花瓷形体轮廓的勾勒,塑造空间上的“封闭(收)——开敞(放)——封闭(收)”的感觉,目的是为了引导游客进入旅游区时所能体验到的一种视觉上及心理上的变化和冲击,形成局促、释怀、紧张、豁然的感受。
  3.2传统文化元素影响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形态
  目前在一些城市的新区核心区通常会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强化中心区的城市形象,那么路网的设计则是塑造整体形态的最基础元素。《青海省泽库县城泽曲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道路交通的设计,在充分与老城区已有道路进行衔接及在路网体系的建设满足用地、交通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将藏族寺院中的精神之灯—酥油灯形态落实于路网建设中。相传十世班禅曾在县城西侧的幸福山进行讲经,对这里的人们进行了精神洗礼。十世班禅是一位爱国爱教的伟大人士,他在信徒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今的幸福山已经成为藏传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为了纪念他,在进行泽库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设计人员经过理性思考后,提出引夏德日河入城的概念,并将河流比如为一条凝结多民族情感交流的“哈达”,班禅大师圆寂后,哈达作为献给大师的珍贵礼物,并为他点一盏酥油灯,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宗教人士。
  3.3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花圃中的一支奇葩,园林同其他艺术,诸如诗词文学、绘画、戏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非常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和新观念的产生,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也有很多继承和发扬。
  《青海省同德县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对于穿越新区的南北向沟谷体系和南侧巴曲河滨河绿地系统的设计理念非常优秀。将新区的城市形态、路网格局、沟系轮廓比喻一装满圣洁之水的宝瓶(宝瓶乃吉祥八宝之一)。南侧的巴曲河,像天上的银河,纵横交错的谷系则像飘逸的绿色哈达,哈达将两侧不同居住形态及不同层次的人群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象征着多民族大家庭的的交融团结之意;哈达上景观(滨河及沟谷景观)的打造以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吉祥八宝图及宗日文化图腾为塑造元素,同时结合沟道及滨河两侧用地功能,分别形成智慧广场、吉祥广场、金轮广场、双鱼广场、海螺之音、莲花台、伞塔台及宗日文化摩崖石刻等八大景观节点。八大景观节点代表八大祥徽,表达了对同德县人民群众的美好祝福之意。且表达了藏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3.4建筑环境艺术的打造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内在功能的外在表现。而城市建筑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形象硬件,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如今城市中各类建筑的塑造五花八门,但均表现出来千篇一律、地方性不突出、特点不明显等现象。为此我们选取《青海省同德县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宗日文化纪念馆塑造的案例,以展现地方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充分融合,塑造差异化发展的本土特色的城市建筑形象。
  宗日文化纪念馆是将宗日遗址出土文物双人抬物彩陶盆和飞鸟环日彩陶罐为原形进行抽象化处理,并结合藏族玛尼堆形式,打造大体量、大跨度藏式风格的圆穹顶建筑风格。建筑外墙及顶部绘制双人抬物及飞鸟环日图案,顶部圆边仿陶罐口的波浪形花边,同时也像太阳发射的一道道光芒;建筑的门窗靠外墙处为藏式风格的梯形上小下大黑框,突出墙面。门窗上的端檐口,有多层小椽逐层挑出,承托小檐口,门框刻有细致的边连续三角形几何图案或卷草、彩画等。梁柱的柱头、柱身装饰雕镂或彩画,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此建筑将形成同德县的地标建筑,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元素的最直观的体现,并将青海神秘、古老而又具时尚感的一面予以充分展现。
  4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的艺术精华,能带给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城市规划设计及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如能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感动,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文化宝典更好的展示给世人!
  
  [参考文献]
  [1] 胡畔,南京市道路系统对城市形态演变作用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整合及规划调整(》项目编号:50508009))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12期.
  [2] 周杨,风水元素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16期.
  [3] 孙昕,传统元素在古城西安街景中的应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杨建军,城市形态演变机制机理研究,《山西建筑》2008年第07期.
  
  [作者简介]
  孙小丽,(1977-),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中级职称,大学本科,城市规划专业。
  朱洪禹,(1978-),女,汉族,广东省中山市人,中级职称,大学本科,工民建专业。
  王金平,(1977-),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城市规划专业。
  马晓东,(1978-),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景观规划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16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