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织交会”转动大市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志元

  
  金秋时节的广东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恰值重阳佳节到来之际,“第六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于2007年10月18日―22日,在著名的“中国羊毛衫名镇”――东莞市大朗镇隆重召开,这里的人们敲锣打鼓,放花炮、舞雄狮,像过节一样迎接“织交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林跃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近维、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等领导,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加了本次盛会。
  “织交会”自2001年创办以来,规模一届比一届扩大,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之一。本届“织交会”主展馆面积近12万平方米,共设展位2000多个,吸引了30万人次以上的专业客商和嘉宾进场参观,创下历届之最。
  “织交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总结起来,就是因其注重向专业化展会转型,集中突出专业化、国际化的特点,才能够在国内外纺织展会竞相争艳中独领风骚。另外,“织交会”还在内容、形式、规模及展会活动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参展品牌和专业观众的组织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出了“织交会”转型的成功一步。由于转型战略清晰,措施运用得当,使展会不但受到了参会者的好评,还为展会的继续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客商青睐“专业展”
  
  借助强势的专业平台,展示形象与产品,结识更多的专业买家成为众多展商的参展初衷。作为会展的承办方,大朗镇委、镇政府在认真总结前五届办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织交会”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形象展向贸易展转变,从政府全包向专业公司操办、市场化运作转变,从原来参观人数多向参展人数多、专业客商多转变。
  事实上,展会的专业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展会主办方和参与方的专业化程度。一个专业化的展会应具备以下条件:专业性,包括专业的展商与专业的观众。权威性,参展受众面广且影响力强。标准化,布展、参展流程与服务工作标准化,符合国际展览会惯例要求。为了使“织交会”实现这个目标,大朗镇政府认识到,必须摆脱政府一手操办的模式,使展会的运作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为此,他们专门邀请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与其合作,一起承办这次盛会。大朗镇镇长莫厚良在“织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大朗“织交会”专门引进香港专业展览公司,将使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当展会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的时候,展会就会形成初步的“磁场效应”来吸引客商。大朗“织交会”正是得益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本届展会上吸引了盛星、兴业、薏莎、英伟、圣旗路、中大、南星、茂荣等知名企业前来参展。香港茂荣集团是连续参加过五届“织交会”的老展商,“茂荣”此次重点展示W&K颖和祺品牌服饰。公司品牌运营部主管谢超说:“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比往年来了更多的专业化买家。集团可以通过‘织交会’这个良好的平台,展示自身形象及产品,与更多的专业买家合作,互利双赢。”
  另外,在“织交会”期间,大会举办方不单从展览角度提升大会的专业程度,而是将大会全方位地包装,力争实现整体效果的专业化。“中国(大朗)国际毛织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的举办,精彩而全面地演绎08/09秋冬毛针织服装的流行趋势;“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作为全国唯一的毛织服装大赛,已成为集专业性、权威性、国际性于一体的知名赛事,并为发现及培养年轻毛织服装设计师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毛针织服装高层论坛”邀请权威机构的主要领导及行业专家,通过对毛纺产业集群特点和问题的探讨,寻找毛纺集群升级创新的策略和动力。这一系列的活动,从产品展示到趋势发布,从新品设计到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提升了本届“织交会”的专业化水平。
  
  “小展会”瞄准“大市场”
  
  一个纺织服装交易会的成功与否,与一个地域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基础雄厚了,必然就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顾客,这样它的国际影响力就会得到提升。说“织交会”是“小展会”,不是因其规模,而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小镇举办的展会,这样的小镇举办的活动提及国际影响力,也许会有人不大赞同,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如今的大朗已是中国羊毛衫名镇,以大朗为中心的毛织产业集群,市场年销售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就有8亿多件,大朗毛衣60%以上出口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由于大朗在“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地段,在一小时内通达所有的国际海港、空港,国际接轨程度高,其成熟的纺织贸易环境,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业交易黄金宝地,其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
  
  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条件,才使我们可以看到,短短五天的展会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海外买家,有的专业买家在看完产品后,甚至提出要参观工厂的要求,使对话延伸到实地考察。其中,江苏盛星实业有限公司在展会上展示的三台全自动电脑横机,受到了来自意大利EMM公司代表汉森先生的青睐,他对盛星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大加赞赏,并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
  另外,据“织交会”举办方介绍说,丹麦纺织及制衣协会、爱尔兰服装制造协会、韩国时装协会等24家国外机构甚至提前向大会举办方提出了预约申请。这些外商不仅仅是前来采购的,他们还带来了先进的毛针织生产技术、尖端的毛针织机械产品和新潮的毛针织服装款式。在来自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中,专业从事毛针织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参展商约占40%;专业从事毛针织服装生产及贸易类的参展商约占30%;专业从事纱线、毛织服装辅料和配件的生产和销售的参展商约占20%。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是本届“织交会”参展商中的一个亮点。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是一个非谋利组织,专门从事羊毛纺织技术研发,如研发“香味毛衫”和毛衫的最新纺织技术为展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小展会”与“大市场”的关系,实际就是“织交会”的国际化程度问题,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展会,一方面,需要大量外商来采购我们的商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外商带来新技术和新产品。这样才能搭建一个国际化的舞台,彼此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达到国际交流的目的。
  
  行业走势的“晴雨表”
  
  近年来,大朗镇本着“强化毛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化毛织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毛织生产研发基地,建设毛织时尚发布中心”的宗旨,大力推进该地区的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提出了建设“世界毛织之都”的战略构想,积极做好“织交会”的各方面工作。但从这届“织交会”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些许不足。一方面,虽然展会引进了专业化的展览公司运作此事,但是还主要依赖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从参展企业角度来说,多是一些以往加工外来定单的企业来参展,这些企业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优势品牌。从产业升级角度来说,从产品加工到自主品牌过渡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朗要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引来名牌企业参与展会,让名牌企业落户大朗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瑕不掩瑜。从产业集群的效应来看,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相互辉映,必定会带来强大的辐射作用,必定会吸引更多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参与进来。一些产业集群,如潮州陶瓷、顺德家电已经从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中尝到了甜头。而在大朗进一步明确“世界毛织之都”的同时,这里的产业发展,也逐渐成为行业走势的“晴雨表”。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也对“织交会”和大朗的毛织产业相当有信心,他在展会上表示,“织交会”要以创建区域国际品牌为依托,以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推进专业园区建设为动力,不断提升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策划三大能力,加快做大做强毛织产业,力争早日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从生产基地向区域集散中心的转变。
  当本届“织交会”缓缓落下帷幕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专业化的展会,是一次国际性的展会,是一次成功的展会,更是一次在转型又有所创新的展会!“织交会”会让大朗的毛织产业焕发新一轮的商机,为大朗的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6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