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军事基础训练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军事基础训练是提高军人素质的关键性环节,是非军人向合格军人转变的奠基石。本文结合我院军事基础课的教学实际,从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四个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军事基础训练;质量;思考
  一、明确目的,端正对军事基础训练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对军事基础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军事基础训练,对培养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军事基础训练在基础教育合训阶段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共同课程;其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优良的军事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需各方共同努力,上下齐抓共管,把提高军事素质作为培养学员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贯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方针
  基础教育合训阶段军事基础训练,内容多、时间少、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军事基础课教学训练中必须强调训练的制式化和规模化。
  (三)加大军事基础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要完成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由合格军人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就必须在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上狠下功夫,当然要注意科学方法,不能蛮干。通过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而且可磨练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军事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
  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按其培养目标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培养作风纪律和规范行为为目标的课程;二是以促进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三是以掌握军事基础知识,提高军事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一方面要把军事知识和军事体育放在学院总体课程体系中进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针对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的作用和特点,在课程衔接、时间分配、实施程序等方面精心设计,统筹安排。
  (二)贯彻“全程教育”的原则
  军事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有一个学习、训练、培养、提高的过程。基础教育合训阶段,由于科学文化、专业技术学习任务繁重,学员容易忽视军事素质的养成。因此,必须体现全程教育的思想,合理穿插配当,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各门课程不同特点和内在规律,总体设计,科学安排,以保证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理顺承接关系,优化教学程序,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员的军事素质结合起来,做到教管结合。
  (三)贯彻“贴近部队”的原则
  军事基础课的大部教学内容操作性、应用性、规范性很强,在基层部队日常生活和组织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必须贴近部队并适应部队管理、训练和作战的需要,军事基础课程学科结构和内容体系建设,必须把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四会”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三个方面是军事素质的本质体现,必须在内容安排、时间分配和组织环节上加大深度和强度。
  三、注重效果,不断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军事基础课教学必须结合现有条件,依据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研究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每门课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
  (二)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教学效果
  军事基础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不同课程特色,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考核验收制度。贯彻从难从严的原则,确立严格明确的目标,使考核规模化,要把集中考试、平时考查和综合训练中的作业评估结合起来检查。
  四、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学员的指挥管理能力
  (一)突出实践环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指挥能力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军事基础课程实践操作多,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具有突出的组织管理特色,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员的实践机会,让学员在课堂上尝试训练管理与组织。一是强调精讲多练;二是发挥军事基础课教学环节多的优势,扩大学员的实施范围。
  (二)完善和发展“军事素质综合野营”训练
  一是要发挥训练的综合效果,把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全面磨练学员,让知识融会到训练中,并转化为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训练中,由学员轮流担任编组班、排、连长,从食宿安排、野炊、警戒、侦察、战斗指挥等,均有编组干部在教员的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加强非课程性实践活动,拓宽培养学员能力渠道
  首先,要充分发挥模拟连队的形式,按连队的建制配备骨干,按连队的管理程序组织工作,由学员轮流任职,使学员个人筹划谋略意识、组织指挥能力、心理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全面锻炼。其次,利用好学员下部队代职实习的有利时机,使其亲身体验基层部队如何带兵,把院校所学的知识付诸于管理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