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军队院校军事体能训练效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军队院校体能训练主要通过军事体育课和“二课堂”(军事体育课外活动)军事体育活动两个基本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军校学员的体能素质状况,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改进军校体能训练效果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军队院校;体能训练;效果
  
  院校军事体能训练要有实际效果,就必须依靠机关、教研室与学员旅、队紧密配合,周密计划,形成合力,重点抓好军事体育课和“二课堂”军体训练的有效开展。
  一、提高军事体育课效益的六点措施
  军事体育课是我军院校教学计划中基本课程之一,是军队院校军事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主要步骤分为训练准备、训练实施和训练结束。搞好军事体育课训练效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要明确军事体育课的目的。军事体育课时间有限,要想达到在课内实现技能自动化是不现实的,那么它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规范动作、统一训练思路、明确训练方法和步骤。所以,从示范角度来讲,军体教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训练非常必要,确保自身动作要过硬。教研室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专业素质训练,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并且施行“师徒”帮带制度。并且,可以通过院校举办“岗位练兵,质量排座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员素质。
  二是要了解掌握学员情况。一般通过课前体能考核摸底、召开教学准备会、座谈等方法步骤掌握学员的体能现实状况、伤病、运动史和心理素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教学针对性,这是搞好军事体育课教学的基础。
  三是认真备课,安排好课的训练密度。军体课之前应根据课的任务、训练内容和学员的特点,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合理地安排和确定各项活动的时间和份量,从而保证课的顺利进行。军体课的密度包括练习密度、讲解示范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其中,练习密度是课的核心密度。我军军事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一般应达40%左右。克服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
  四是训练负荷要量化。就是用心率控制训练负荷,提高训练方法应用的科学性。
  (1)间歇训练法
  1)间歇使受训者的机体机能在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开始下一次(组)的练习,以心率评定一般在120-140次/分左右。
  2)间歇训练法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强度可以根据训练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整。即可达到考核、竞赛或实战的大强度,甚至是超过这个强度(心率在180次/分以上),以提高受训者的无氧供氧能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也可用小强度的练习(心率在160-180次/分),以提高受训者的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发展速度、力量耐力。
  3)在间歇时间内,一般要采用积极的休息方式,做些整理放松活动,以加速负荷后乳酸的分解与排除。如增加练习的次(组)数,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2)持续训练法
  控制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如果是提高一般耐力(如长跑等)主要是延长练习的时间、距离和增加练习的次数;如果是提高专项耐力(如400米障碍、武装泅渡等)则主要是增加练习的强度。持续训练法的强度控制一般以心率维持在140-160次/分钟左右为宜。
  (3)重复训练法
  1)每次重复某一练习时动作的结构和负荷强度不变。
  2)每次重复练习的强度较大,通常采用考核、竞赛和实战的强度(90-100%的强度)。
  3)每次(组)之间的间歇时间较充分,以受训者的机体机能达到基本恢复水平。
  五是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军事体育技能形成过程一般分为泛化、分化和自动化过程,新课开始阶段正处于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个人体会阶段),学员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错误或多余动作比较多,此时以集中纠正错误动作为主。分化阶段,通过体会理解,逐渐形成概念,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进一步区分,这时教学的关键是肯定正确动作要领并强化,指出错误动作并淡化。主要采取分组练习的形式,多个教员分区队教学发挥骨干作用。纠正错误动作形成规范动作是军事体育课的核心环节。
  六是要加强课内管理。一堂好的军事体育课要实现练体能、练思想作风、练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多维一体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风严谨,松紧有度,注意一言一行。其次,训练次序要有序,严禁打闹嬉笑。如:游泳训练。
  二、增强“二课堂”军体训练效果的四点措施
  “二课堂”是指课外军体活动,她是院校军事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军事体育课目的的重要组成形式。“二课堂”军体训练的形式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活动、学员队军体课、军事体育竞赛。组织好“二课堂”军体训练是基层建设的中心工作,队干部要有热情、有计划的组织,确保人员、时间、场地落实;机关、教研室要做好督导和辅导工作,合力作为,增强效果落实。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制定要周密
  “二课堂”军体训练计划是顺利完成军体训练任务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文件,是军体训练的主要依据,它是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学员旅(队)来说,训练计划主要有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阶段内容主要围绕军事体育课教学内容而定。如:军事体育课正在进行游泳教学,那么“二课堂”训练内容主要进行岸上游泳辅助练习和按计划到游泳池练习,巩固提高游泳技能。渡海登岛400米障碍教学阶段,“二课堂”除到障碍场训练外,还可以安排200米、4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练习内容,200米和400米跑主要提高速度耐力,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分别提高上肢和腰腹力量,增强越障能力。
  二是各项素质训练时间安排。人体已获得的体能能力,尤其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能力,靠几次随意性地训练,是不能得到巩固的,必须靠经常性的系统训练。当然,不同的体能素质有不同的“消退”速度。如每周各进行一次力量、速度训练,则可保持已经获得的力量、速度素质;而耐力、柔韧性能力消退较快,必须保持经常性的强化训练。按照负荷与恢复的规律,各项素质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如下:
  如5000米跑,每周安排一至两次,并且以有氧耐力为主(一般以心率维持在140-160次/分钟左右)和以无氧耐力为主(心率在180次/分以上)训练要间隔开,防止过度疲劳。研究发现,过多的耐力练习不利于速度素质提高。
  三是一次训练中各项素质训练顺序安排。根据大脑机能和运动原理的关系,各项素质安排如下:灵敏、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如:看信号变向跑、60米加速跑、引体向上、3000米、拉韧带练习。
  四是选择训练内容要全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结构和机能上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何局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影响身体其它部位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之间,也存在互相影响、制约和促进的关系。在制订训练计划和组织实施时,要特别注意合理穿插、搭配各类练习项目,选择多种项目内容,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保证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力量练习的负荷大,不能局限某一块肌肉群。如一次力量训练中,要有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躯干背部等,并且各肌肉群要交叉间隔训练,避免负荷强度过大,引起训练伤。
  五是训练强度安排要恰当。在制定每日、周、月的训练计划时,应注意合理搭配高强度训练与调整训练,素质训练与技巧和柔韧性训练,消除训练负荷安排的随意性,防止过度集中或过长时间,避免造成人体的过度疲劳。如在1∼2次大强度训练课之间,应穿插1次调整训练课;在两周上负荷量训练课后,应进行1周的放松调整训练,引导机体产生“超量恢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次强度训练。人体的体能素质就是在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超量恢复”中得到增强。
  2.教员下队辅导要得力。可以采用包队的形式,加强教员与队干部的交流。重点指导计划制定、训练方法应用、医务监督等,增强训练的科学有效性。我们陆院采取教员包队面对面指导训练。
  3.增强学员训练的自觉性。要求学员正确认识训练的目的意义,强化体能训练意识,自觉刻苦地进行体能训练,把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变为自觉行动。
  4.发挥军事体育竞赛催化剂的作用,激发训练热情。
  通过竞赛,可以检验军事体育教学和“二课堂”训练效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体能水平的提高;推动院校群众性军体活动的开展,增强体质,增进才智;可以丰富学员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学员勇敢顽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比武竞赛和一次群众运动会。
  
  参考文献
  [1]朱艾华著.当代中国军队的正规化训练[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
  [2]解放军体育学院军体理论研究所编译.美国陆军体育训练[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
  [3]李之文,徐红枫.现代战争与军人的体能训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