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增长下的预期通货膨胀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9年以来,我国CPI指数不断地往上攀升,在4月份达到宏观调控的警戒线3%,到8月份已达到6.5%,之后的9月和10月一直保持在6%的高位运行,因此,通货膨胀之声就一直不绝于耳,有些学者认为甚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和经济学知识推演,试分析分析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对当前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通胀预期予以解读。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流动性过剩及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下,我国资产市场持续繁荣。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强劲上涨的情况看,我国正走往资产价格泡沫的道路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特征似乎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高GDP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出口导向型经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储蓄率高等。其中低通货膨胀率就是一个主要特征,但是由于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又会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对此,又应作怎样的解释呢?下面就从当前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点开始探讨我国出现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物价上涨情况。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关于定义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存在长期的争论。大体上可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
  “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
  (二)一般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二、通货膨胀的理论成因分析
  
  “通货”就是指货币。“通货膨胀”的意思就是货币过多,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客观需要,政府多发纸币致使货币贬值,这种现象就称为通货膨胀。从而物价飞涨的货币现象。
  (一)特征分析
  “通货膨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2、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3、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
  4、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
  5、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
  (二)测定指标
  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主要有:
  1、消费物价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4、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
  (三)通胀分类
  通货膨胀的分类有: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又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性通货膨胀。
  
  三、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特征及原因
  
  (一)1988年通货膨胀
  1、特点
  第一,波及面广。8月中旬始大城市突起抢购风,席卷全国城市和部分乡村。
  第二,涉及50个大类500多种商品,部分地区抢购粮食食油。大到几千元的高档商品,小到易消耗的便宜货,均在抢购之列。
  第三,盲目性大。消费者不是为消费,而是为保值,购物时不管品种、不管牌号、不问质量、不讲价格,很多商场积压多年的残次商品,也被一抢而空。
  第四,各阶层群众普遍产生购物保值心理。
  第五,零售商品总额增幅高。8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38.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加13%。粮食增销30.9%。棉布增销41.2%,绸缎增销35.5%,洗衣机增销130%。电冰箱增销82.8%,电视机增销56%。
  第六,商品抢购风潮伴随挤兑银行储蓄存款风潮。不仅挤兑活期存款,且挤兑未到期的定期存款。8月份城乡储蓄存款减少26.1亿元。其中定期减少27.8亿元,活期增加1.7亿元。
  2、原因
  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1987年中国经济继续过热,增长率达11.6%,1988年为11.3%,预算外投资膨胀无法控制。1988年7月份,物价上升幅度已达19.3%,创历史最高记录,各阶层群众产生通货膨胀预期。但此时,仍准备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结果成为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抢购风潮的导火索。
  (二)1994年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在先,零售物价,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紧随其后.投资冲动纷纷转变为现实的投资需求,资过度是引发并维持新一轮通用的真正原因,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通货膨胀初期的主要成份。
  (2)零售物价中,生产资料价格升后降,生活消费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99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4.1%,其中,食品消费价格上升31.8%。1995年5月全国零售物价已回落到17.6%,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已超过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成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后期持续居高运行的主导因素。
  (3)粮食生产并未出现异常减产,但粮食价格的上涨却后来居上,持续伴随并推动着后期通货膨胀的发展。
  2、原因
  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有时会严重地影响到基础货币的投放,并进而影响到物价水平。我国1994年高达21.7%的通货膨胀率就与当年外汇储备的急剧上升有很大的关系。基础货币的高速增长事业了货币供给的相应增长。因此被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1994年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三)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物价上涨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近两年,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快速的上扬,尤其是股票市场,自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创出998.23的低点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2年的牛市行情,到2008年突破6000点,上涨了6倍多。物价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容易引发人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互推动的关系。但夏斌指出“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物价与资产价格上涨的联系并不密切,两者的推动力量并不完全一致。”
  2、主要是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上涨
  (1)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大于非食品类商品的涨幅。2009以来,CPI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与食品有关的价格涨幅较大所带动。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中,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扣掉食品的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7%。
  (2)消费品涨幅大于服务项目的涨幅。与食品价格相比,服务项目价格涨幅不高,有的还有所下降。
  (3)农村涨幅超过城市,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
  3、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核心通货膨胀率较低
  目前代表生产物价的PPI与代表消费物价的CPI出现背离趋势,物价上涨的传导并不明显,因而只是食品类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工业消费品由于产能过剩,价格“不可能涨起来”,因而也就不会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性通胀。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即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今年1月至6月我国核心CPI仅增长了0.9%。

  
  四、当前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解析
  
  遏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单单控制通货膨胀并不过分困难,困难的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在理性上,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币值的稳定,扩大就业,应当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紧缩速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济持续低速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难以为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增长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来支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较大比重。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要素分配偏向于资本、偏向于企业、偏向政府(因为政府通常是资源要素的最终所有者),而劳动要素的比重低下,劳动收入部分和资本收入部分的相对比重降低。因此,消费增长始终低于投资增长,由此陷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起点,没有适当规模的投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但是我国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投资需求过旺,规模过大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引起基础产品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
  
  五、通胀影响分析
  
  (一)目前中国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是伴随着股票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其大的背景环境是经济多年来快速的增长,贸易大量顺差和大额外汇储备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增加。这个环境可以与美国20年代的股市繁荣,日本和台湾上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美国2002年的高科技网络股泡沫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相对比,在那些时期,虽然各国资产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但CPI等反映商品价格的指标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日本的通胀率不到4%,美国不到3%,韩国不到5%,都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说目前中国不到6%的通胀率是不必令人担心的。
  (二)为什么在资产价格强劲上涨的时候,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呢?这就在于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财富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替代效应”。在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公众能否进行当期消费,主要看这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期望可以“钱生钱”。很明显,由于我国储蓄文化较浓,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因素,人们将会把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资产市场,而不是进行消费。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国资产规模确实增长很快,但相对规模仍然不大,加上产能过剩的因素,资产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还不会引起供给的全面紧张,产生通胀。相反,资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反而对耐用品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如某种产品在第一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这次通胀是有农产品引起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由于暂时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其短暂性供给不足的因素有:1、世界粮食减产,粮食市场价格上涨;2、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粮食部门库存投放不够及时;3、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但是,中国食品价格不会长期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因为目前中国粮食的供给能力依然过剩。
  (四)发达国家一般以3%的通胀为目标,我国难道就一定要以此作为目标吗?中国的经济增长比他们高了许多,2003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10.4%,各年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到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由第六位晋升第四位。所以,我国的通货膨胀目标应与经济的高增长相对应,而不是简单的3%。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储蓄大于投资的状态之中,众所周知,所谓储蓄大于投资,等价于总供应大于总需求。
  
  六、结论
  
  经济理论和各国的实践均显示,在温饱得到满足、经济进入小康社会之后,CPI将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而资产价格则可能有较大的提升。
  同时,日本的教训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时候,日本一般物价水平非常稳定,CPI通货膨胀率在1988年只有0.78%,其央行认为达到了货币政策的运营目标,所以没有采取紧缩的政策调控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当时日本央行仅仅关注CPI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到资产价格泡沫过度膨胀带来的危害,致使错失良机,再加上政策失误,导致泡沫破灭,经济严重的衰退。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不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所以,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关注CPI价格,更要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上涨。否侧,我们将在资产价格泡沫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J].经济观察,2008,8.
  [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J].经济学报,2009,6.
  [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J].经济观察,2009,4.
  [4](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
  [5]谢伏瞻.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动力和前景[J].
  [6]李增刚,孙涛,韦倩.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与中国经济现实的解释――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
  [7]王海滨.现代市场经济与中国政府的行为范式.
  
  作者简介:王磊,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MBA研究生,现供职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师,曾发表《步行者的城市》(《深圳规划评论》2003年8月刊)和《基于绿色城市理念的光明新城规划探索》(《建材与装饰》2009年4月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