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长江

  《经济》:根据清科集团的研究报告,二季度创投支持的海外IPO交易笔数已从上季度的25笔缩减到只有10笔,而在深圳中小板和上海证交所IPO的交易笔数则以19笔、占总数65.5%的比例首度超过海外市场。您怎样理解这一组数据?
  杨永强:这很正常。因为早期我们也关注IT产业,就是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领域,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中国除了概念驱动之外,传统IT产业已经比较趋向成熟,也就是说,能赚钱已经在赚钱了,不能赚钱早已证明自己的模式在中国是不行的,这意味着IT方面投资回报率在下降,而投资的风险在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风险投资开始流向了传统产业,比如能源、连锁、医疗、教育、健康等领域,是一种趋势。
  《经济》:导致这一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永强:我觉得主要是政策的因素多一点,因为我相信,国家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政策调整的目很明显,是要繁荣整个中国的证券市场。而本土的投资机构的退出大部分都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意味着政策的调整方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
  《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外资创投一直是中国创投市场的主角,而且占整个行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一度超过70%,众所周知,这与外资创投在“红筹模式”上市上的优势有关,如果A股退出已经成为主流,那么在您看来,与外资风投A股退出相比,中国本土创投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杨永强:从投资者的角度,国内的一些券商与一些投资机构合作相对来说,会比较紧密一点。因为外资投资机构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国际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于海外上市模式,他们是更有优势。如果国内上市,本土的券商、投资机构相对来说居多一点,在本土上市,中国的企业家的主导性更强一些,与此相关中国本土风投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但是,纯意义上的VC和PE还是外资居多一些,本土的相对少一些。外资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合伙制,本土的投资机构一般都是公司制。两者相比较,一般后者决策比较麻烦些。
  《经济》:清科集团第二季度研究报告显示,从投资行业差异上看,外资VC在广义IT、服务业、生物科技、健康等行业占据主导,在传统行业和其他包括环保、新材料和清洁能源等高科技行业,本土VC则相对更加活跃。为什么本土的VC更倾向于传统产业?
  杨永强:从TMT行业向整个非TMT行业过渡带来机会,因为在TMT行业我们知道,大多数“海归”的比较多,但是在整个消费行业和整个传统行业却不完全是这样子,因为在这些行业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居多,他们了解这个市场,熟悉用户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们很容易抓住市场机会,而很快的发展起来。
  消费品,零售、连锁、包括地产行业、能源行业,在这些行业,我们看到许多本土的企业家更有机会,本土企业家的崛起也给本土的投资机构带来机会。因为本土的投资机构能够与本土的企业家进行很顺畅的沟通。因此我们认为在投资的方向发生转移的时候,给本土的投资机构带来新的机会。
  《经济》:现在中盛更倾向于哪些行业?未来中盛投资的企业是否决定A股上市?
  杨永强:我们很看好电信、终端的行业,也看好能源环保、医疗、新媒体、快速消费品等行业。未来中盛投资的企业当然希望能够实现从A股上市。
  《经济》:有关人士认为,尽管从目前的上市框架看,确实对本土VC有利,但创业板尚未推出,本土VC并没有占多大便宜。中小企业板对上市企业的要求并不低,退出渠道依然是难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永强: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风险投资的必然选择,否则无法进入新一轮投资,而资金失去流动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上市是风险投资家们收回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于风投来说,退出的通道当然越多越好。创业板的推出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中盛投资的企业会也考虑从创业板推出,但是考虑到政策的因素,我们可能会在中国的创业板做架构,也会同时在国外的创业板做,毕竟多一种选择,退出的风险也会小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6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