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一次性升值7%-10%利大于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利明

  
  美国托雷多大学经济系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张欣博士是在海外华人经济学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宏观经济专家。他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汇率方面的研究在海外影响很大。自从去年以来,不断有美国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人士向他请教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看法。针对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国际经济环境,他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并且认为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弊大于利”,而对中国“利大于弊”。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升值措施。日前,在浙江杭州金溪山庄,《经济》杂志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张欣教授进行了专访。
  
  经济过热之源:人民币的国际投机资金
  
  《经济》: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净增加了1100亿美元,但同时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不过100亿美元,这个1000亿美元的差额从何而来?这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欣:这1000亿美元的一部分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去年大概是500亿美元左右,这500亿美元中,有一部分其实不是真正的FDI,而是借着FDI的名义进入中国来炒作人民币的,至少占FDI的一半,也就是250亿美元。剩下的500亿美元就是纯粹来炒人民币的。这样的话,去年的外汇储备净增加额中,一共有750亿美元是用来投机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要把这750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就增加了6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这6000多亿元不是有其他用处,而是等着人民币升值。
  需要记住的是,这6000多亿人民币是货币的基数,进入流通环节成为基础货币还要考虑一个货币乘数,如果这个乘数是2的话,那么就是12000亿元,乘数是1.6的话,也有1万亿元。在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基础货币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外汇占款继续大量增加,全年外汇占款增加11459亿元,同比多增加6850亿元。”
  虽然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59次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2694亿元。但由于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11459亿元,外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相抵,净投放基础货币8765亿元。可以看出,去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根本原因就是外汇储备的增加。
  《经济》:由外汇占款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都进入哪些领域去了?
  张欣:这1万多亿元人民币也可以存在银行等着享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但是货币的本性决定了它想获得更高的回报。所以这1万亿就去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业。
  由于金融市场在中国规模很有限, A股市场表现又很差,在海外也有很多报道说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根本不可信,外国人已经得到这个信息,所以他们不会去买国内上市公司的股票。这就是这么多钱进来了中国股市还没有被托上去的原因。
  有一部分钱去购买债券了,但是由于国内的债券利率很低,不够刺激,因此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大量的资金就去投资回报更高的房地产业去了。只要对房地产投资增加,房地产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因此,这还会带动另一些资金对房地产投资。
  这几年中国的储蓄率太高而消费能力不足,储蓄率与GDP的比率已经是全世界最高。前几年存底的货币一看到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也动起来了,开始进行投资。房价一起来,所有和房价相关的产品如水泥、钢材的价格起来了,煤价也起来了。基础设施起来了固定资产也就起来了。现在我觉得主要过热的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一些与房地产没有关系的行业并没有起来。
  巨额的资金进入投资领域,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从过去几年的持续通货紧缩走向通货膨胀。投资不是使原来的经济周期减缓,削峰填谷,而是使周期的波幅更大。
  这样的话,我觉得通货膨胀是有隐忧的。
  《经济》: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说上海的房价是由温州炒房团炒起来的,您是怎么看的?
  张欣: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有太多道理。你想,如果要炒房地产的话,有索罗斯那样的一两个金融大亨还可以,如果是组织了几百人上千人去炒作,不可能。他们是看到这个地方的房价相对低了,觉得有升值潜力就买了。虽然很多人炒房地产,但规模是很小的,能够保证买了以后保值增值就可以了,并不是动用多少亿的资金去炒。
  为什么温州人选择这个时间去炒房呢?就是因为以前温州很多企业出口产品之后,它们会通过很多手段把这些资金换成美元存在了国外,现在很多企业把这些钱收回来了。这些资金一进入温州市场,温州的房价就起来了。在临海,很小的一个县级市,批一亩农地也要300万元,盖成房子后要1万多块钱一平米。温州人看到宁波的房子还要便宜,就到宁波买房子;看到杭州的房子也便宜,就到杭州买房子;看到上海的房子还便宜,就到上海买房子。所以我们在去年看到的是宁波、杭州、上海的房价陆续上涨。上海的房地产价格能够炒上去,不是一两个所谓的炒房团所能做到的。一定是几百亿上千亿的资金进来了。
  《经济》:中国现在如何解决通货膨胀?
  张欣:大家提出要加息等等措施。但是我想大家要看到一个问题,就是首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汇率是源头。
  我过去有个计算,人民币低估了22%。经济学家总是相信,如果汇率被低估了,最后市场准会把它推回均衡点。它有两个办法来表现自己,一个是汇率的调整;如果汇率不调整,实行固定汇率,一定会造成通胀,因为你汇率低估的话,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汇率偏低的地方,然后把当地的物价抬起来。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调整汇率,现在汇率低估就用这么一个曲折的方法把物价抬上去了。幸好中国目前还实行资本项目的控制,如果不控制的话,物价抬得还要快。
  如果我们现在不动汇率,仍然采取其他的办法,比如加息,往往问题很多。加息而不动汇率,会造成人民币更大的压力――人们会突然发现人民币存款也有很高的回报,就会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存成人民币或者购买中国的债券。
  所以我觉得如果人民币的汇率能够调整,它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加息的话,汇率调整对加息就是有效的,因为投机的因素少了;它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话,所有进口的材料就便宜了,石油便宜了,铁矿石便宜了,进口的木材、建筑材料都便宜了,这样就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弊如何?
  
  《经济》: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张欣:一般的美国人会这样认为:人民币升值了,我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就可以减少,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雇佣机会保留在美国。其实这是很简单的想法,从表面上分析这可能也会错。中国现在的竞争优势不是价格低了20%-30%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墨西哥等国家要低得多,人民币如果升值10%―20%,美国消费的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还得进口。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得从墨西哥,或者南美国家,或者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进口,付的价格还要高,还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问题。如果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的话,人民币贬值,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只减少一点点,但是他就要用更多的美元去购买较少的商品进口,结果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按美元来计算不但没有减少,还要增加。
  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还隐含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这就是金融问题,我认为美国政府是明白这一点的。美国现在是财政赤字,今年的赤字是500亿美元。财政赤字用什么来填补呢?就需要有人来购买美国债券。由于美国本身的储蓄率并不高,美国国民本身可能只能吸收2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另外300亿美元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中国大概吃掉100多亿美元,日本吃掉100多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问题就来了,比如说原来美国发行100亿美元的债券能够收到820亿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收到750亿元人民币,美国发行的债券就不能按这个计划发行出去,只能通过提高利率来发行成功。这就会造成美国债券的利息上涨,利息上涨之后对美国现在的经济恢复是不利的。
  并且在美国债券利息开始上涨时还有一个影响,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还会引起国际外汇投机商的注意,他们也会抛售美元,这会使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利率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美国就必须进一步加息。这对于格林斯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所以尽管美国财长斯诺来过中国两次,但是你会发现他在美国叫得很凶,但是到了中国只是说中国要考虑人民币问题,并没有施加任何真正的压力,他主要还是作为一种公关给人家看。
  《经济》:对中国来讲,为什么你认为人民币升值反而利大于弊呢?
  张欣:一般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的出口会受到影响,而出口减少会影响中国的就业。我们先讲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利”。人民币升值以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按美元来计算不但可能不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因为你用较少的出口来换取更多的美元。人民币升值了,你的贸易条件就改善了,用少量的钱进口更多的产品。这就是贸易条件。我们过去对外国的借债现在偿还起来就便宜了,对中国在海外发债的利息偿还都有好处。
  同时,我们对保持目前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可以降低。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话也是负担,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美元的利率非常低,1%左右,这就等于把外汇储备借给美国,而利率是1%。对美国来讲,这个生意很好。如果我们能够运作得更好的话,得到的回报应该不止1%。
  现在过度的外汇储备还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讲过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安全幅度是7%-10%
  
  《经济》:那么您觉得人民币汇率应该如何调整?
  张欣: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大家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建议把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幅度加宽,比如原来只允许有千分之三的浮动,现在扩大到百分之十。但是要看到一个问题,如果你把调整幅度搞得很小,比如说让人民币汇率能够上下浮动百分之三的话,还不足以把人民币调整到均衡位置,这样它就会不断的涨停板,而且每次涨停板都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货币进来。汇率不断的涨停板,人民币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调整过头了,然后一下子再掉下来。所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浮动幅度过大,中国承受不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民币一次性调整,并且调整之后就宣布人民币不再调整了,在新的汇率水平上会守住的。这样就会卡住接下来的投机行为。
  《经济》:人民币应该一下子调整多大幅度?
  张欣:从比较安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上调幅度应该是7%-10%。为什么不一下子上调22%呢?第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影响,每一次通货膨胀都会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缓。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下子达到20%,那也不用调汇率了。如果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有5%,而美国只有2%,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已经减轻了3%。第二,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中还有很大部分是出口退税。如果取消出口退税的话,也等于人民币升值了6%-7%。另外,在计算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计算误差等等,为了避免误差,你要减少一下子调整的幅度。
  一般来讲,人们觉得调整5%的冲击就很大了,调整7%-10%的冲击就相当大了。最后一点就是避免一下子调整带来的冲击太大,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口的问题倒不大,因为我们过去的贸易顺差很大,问题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会解决很多就业问题,影响出口对就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但是我想,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整个经济的总量增加了,政府可以用这些经济杠杆和经济实力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引导在服务部门、在更升级换代的产业中增加就业。只要我们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把对就业的考虑也加入进去,我想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
  《经济》:升值7%-10%会带来什么冲击?
  张欣: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能预先让大家知道,这种做法中国过去也不是没有做过。大家都传说人民币要动的时候,中央不动;等到大家都不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央突然调整汇率。波兰和俄罗斯在进行价格改革的时候,都是在元旦之后的1月2日突然宣布。中央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不会预先告诉你。如果升值的话,这个前提非常重要。
  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控制在2-3%的话,按照我的计算,五年之内人民币一定要升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低估22%还可以容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允许的偏差非常窄,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的时候,低估22%是绝对不允许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种条件下汇率再低估22%,所以人民币一定会升值。但是如果通货膨胀是6%-7%这么上去,就可以把升值压力消化掉了。但是主动让人民币升值的话,还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如果向均衡点调整的话,对整个经济来讲一定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向均衡值调整的话,对全球来讲,包括中国来讲,一定是有利的。当然,在调整中,对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部门在暂时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只要这是对总体有利的话,在调整的同时进行一些转移支付,就可以达到每个人在调整中获益。问题是我们怎么设计一个很好的转移支付方案。反过来讲,如果汇率不向均衡值调整,你会遇到很多头痛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永远也解决不了,因为最终市场的力量是无法抗衡的。
  
  张欣简介
  1977年春天的时候,张欣在上海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对中国当前经济政策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市场机制,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78年他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但是他的兴趣还是在经济学方面。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读东亚研究硕士。毕业之后又到密歇根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经担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目前他是美国托雷多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在海外很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的联合主编。与大多数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不同,张欣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并不是主要关注产权问题,而是把中国经济和转型经济的各个学科都牵涉进去,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区域经济的,也有博弈论的,其中很有影响的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7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