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先明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伴随世界经济“重新回归制造业”,如何为“中国制造”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消除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不利的外部因素,使制造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对于稳定我国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利因素的逐步显现,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国内发展环境开始急速恶化。
  首先是国内泡沫经济直接诱导了社会资金抽离制造业,并逐步形成了全社会不愿意投资制造业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泡沫,并广泛吸收和引导了社会资源的不适当流入,占据了我国广泛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土地资源和最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在暴利的诱导下,许多原来专心制造业的企业开始大量涉足房地产,或转向资本投机。一些曾经为我国制造业创造许多奇迹的一些地区,凡具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几乎都毫无例外涉足房地产,制造业企业“混搭”房地产企业已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而在更多的地方,房地产暴利、资本市场的溢价效应也吞噬了许多原本应该流入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社会资金,并形成了全社会不愿投资制造业、资本运行严重偏离实体经济的局面。
  其次是不断推高的商务成本,日益突出的能源短缺,以及人民币升值,使得依靠成本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面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命运。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制造业一直享受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加之国内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开始大幅度攀升,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正面临遗失殆尽的危险。随着我国能源形势趋于紧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我国制造业聚集地开始面临日益突出的能源短缺。油荒、气荒、煤荒、电荒的轮番来袭,不但大幅度增加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而且使得依赖高能耗的制造业面临生死存亡。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也给我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那些利润率只有2%-3%的代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生存压力。
  第三是全民环境环保意识提升,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承担日益趋严的环境保护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制造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相对薄弱,工业企业仍然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然而伴随民众健康意识与环保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地区性的自我保护主义的出现,民众开始对污染型制造业说“不”。例如,总投资高达108亿元人民币的厦门PX(二甲苯)项目,就遭到了市民的激烈反对。目前,污染型的制造业企业已难觅栖身之地,环保费用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能省则省。
  二、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还只相当于美国50年代、日本60年代初的水平,任何唱衰制造业的言论都难以对历史负责,我国制造业具有巨大的空间将足以支撑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为我国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责任且大有可为。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1.坚决抑制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繁荣之际,就是实体经济衰退之时。长达十年之久的广义货币高速增长的后果就是导致资本市场的溢价收益大大高于实体经济,其结果就是迫使企业放弃实业。当转入资本投机,必然导致产业资本投资的枯竭。在房地产市场兴盛时,所有大型实体企业全都冲着房地产市场而去;而在资本市场盛行时,许多企业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到矿产资源溢价高时,很多企业又掘煤去了。但这不是从事实体,而是在追求资本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高额溢价。事实上,货币泡沫必然导致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必然产生“去实业化”,这种“去实业化”的趋势如果继续蔓延,我国制造业的“失血”,乃至“空心化”就在所难免。从为我国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出发,就是必须通过挤出泡沫,抑制泡沫经济,把转移出来的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坚定不移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制造业中“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拓宽制造业的赢利空间。无论是缓解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上涨,还是推动制造业与泡沫经济的全面竞争,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最关键一点就是要拓宽制造业的盈利空间,让经济行为主体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引导全社会的人才和资金重新回归制造业。目前实体企业除了17%的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还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税、教育税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价格调节基金、堤防费、房产税、土地税、印花税、房屋租赁税、工会经费、残疾人基金,再加上各种收费和罚没,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30%。因此,降低实体企业的负担,拓展制造业赢利空间刻不容缓。这方面的政策重点包括: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为民间投资者创造进入垄断行业的基础和条件,切实保护企业家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为企业家的“实体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资源优先配置等综合措施,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的负担,增强发展制造业的吸引力,让制造业的回报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3.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企业创新环境。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从趋势看,技术的进步是抵消制造业要素成本趋高的最基本的力量,因此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十分必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多元的技术政策对企业不同性质的创新给予支持。对于已经处于技术前沿的企业,政策要支持其进行原创性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要支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保护与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要从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支持体系两方面入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财政扶持的手段,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减少企业创新难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尽快改变我国制造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增强技术和人力资本对我国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程度。
  4.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人才环境。人力资源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创造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包括良好的人才环境。这方面的政策重点包括:要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向劳动者倾斜,让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改革企业退休金制度,改变制造业企业职工“老来穷”的境况;对创新团队的引进政策要落实在实处,改善制造业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向制造业集聚;要深化广大学生、教师与职业咨询师等对现代制造业的理解与兴趣,广泛储备发展我国制造业所需要的设计、开发和产品等各个环境的工程人才;要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有重点地扶持有潜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措施,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对技能人才的培育作用;要深化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营造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环境等。
  5.创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还需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形成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既要实效普惠型金融,又要根据制造业的金融需求特点给予融资支持。这方面的政策重点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抑制由于资金利率二元化各种资金进入资金投机市场;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尤其是银行资金的脱实向虚,继续抑制房地产与证券市场的投资投机;围绕发展制造业的目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引导信贷的投向,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将整个社会资金包括银行的资金,引导到发展制造业所需要的行业上来;从制度、规则、监管等多方面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问题,多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平衡金融业与制造业的行业利润,有效降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等。
  6.鼓励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一个尊重知识和劳动、崇尚科技和创造的社会氛围,能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纵观美国、德国的工业化历史,其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就得益于尊重创造、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全民热衷从政,社会价值官僚化趋向不利于科技发展,不利于制造业对人才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吸纳和利用。营造尊重知识和劳动、崇尚科技和创造的社会氛围,需要舆论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耐心的引导,更需要政府有力的支持。这方面的政策重点包括:要大力宣扬敢于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让更多的企业家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服务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在制造业企业中促进形成“人人钻研技术、个个争当能手”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要在全社会促进形成“鼓励冒险,容忍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形成发展制造业的强大凝聚力。
  本文系民建云南省副主委、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董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7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