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爱莉

  摘要:本文通过对跨国经营风险的界定和分类,结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状况,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的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转移、风险组合和风险自留六项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风险;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速,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深入,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逐步加大,尤其是已经发生的多起诸如中航油巨亏5.5亿美元、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杀害等震惊世界的事件,凸现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有待加强。
  
  一、跨国经营风险的含义与类型
  
  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在其专著《国际企业:风险管理》中则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他同时还指出风险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及可控性三个基本特征。因此,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定义为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跨国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不利影响。
  综合世界各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一般将风险分为以下六种:
  政治风险,是指突发性政治事件或政府行为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
  外汇风险,亦称外汇暴露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化而给跨国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不利影响。
  经营风险,通常是指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的变化给跨国经营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可分为宏观市场经营风险和微观市场经营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组织构造、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等管理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利率、汇率、投资报酬及股利的变动给企业财务所带来的损失。随着企业跨国经营分布逐渐扩大、规模逐渐扩大,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变动及可能造成的损益往往越来越难以控制,同时它又独立于企业的企业经营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带来的影响。综上所述,根据风险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可将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划分为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技术风险六大类,而每类风险又可分解为若干子风险.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分析:政治风险对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政策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中国威胁论影响,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经营商业行为。例如2005年,中石油收购美国优尼克公司报价高出竞争对手20亿美元却由于政治因素干扰没有成功。同时,我国企业必须面对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政治集团内部和派系之间利益争夺、种族之间的斗争引发的风险,这些风险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2.外汇风险分析。从国际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来看,浮动汇率将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存在,而汇率的变化必然会给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产生影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起步晚,虽然受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及经济基本稳定的形势决定了外汇市场基本稳定。但它肯定是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风险,因此,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对此给予重视。
  3.经营风险分析。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复杂多变的,企业无论是投资前的论证、投资策略的选择还是投资进展阶段的控制,风险无所不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是资金使用风险,资本实力是企业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核心因素。相比较西方大型跨国企业,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还很弱,支持其从事跨国经营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同时存在商业信用危机,因为跨国经营涉及进出口、中介、汇兑、保险等诸多环节,任何环节的失信行为都可能使交易失败,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一些中国企业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考察合作伙伴的资本实力和商业信用,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就大幅度地开展海外贸易投资,最终因为商业伙伴的失信甚至诈骗行为而蒙受巨额损失。2004年,四川长虹集团4.8亿美元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的事件就是典型。
  4.管理风险分析。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上,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不同,中国企业一个尴尬的困境是:走出国门经营,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而中国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润最大化”,很少考虑东道国工会势力和劳工权益这一软指标,很少雇佣当地员工、 在东道国寻求企业利益代言人,较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同,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民族主义风险。在跨文化风险管理上,中国企业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识别和认同,难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企业内部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沟通的障碍,加剧了文化的冲突,从而加大了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风险,而文化风险它通过人具体体现,很难变革,因此文化风险将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重点内容。
  5.利率风险分析。近年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大大繁荣了国际金融市场,而国际金融市场提供的外汇、汇率、期货、期权等信息和服务又转而推动了企业海外经营的兴旺发达。一些跨国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国企业也开始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希望以较低的成本避免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汇率等剧烈波动而产生的风险。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投机心理加上监管不力,个别公司的领导者很可能会利用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放大效应进行投机,决策一旦失误立即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损失。最为典型的是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5.5亿亏损案。
  6.技术风险分析。由于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技术风险不少,表现在:首先,中国企业被控侵权现象比较普遍,已发生多起知识产权案,例如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来华打假,指控中国企业侵权等。其次,技术壁垒对中国企业包括出口的影响非常大,己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三、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策略
  
  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就是在对各种风险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不确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防范和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最终目标是风险处理。结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可供其采用的风险处理方法或策略有:
  1.风险回避:这是企业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最彻底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风险即将发生,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回避。如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潜在东道国或地区存在政治风险,则放弃对该国/地区的投资,转而在另一个东道国或地区投资。但风险与利益同在的特点决定了可能回避了风险,但也失去了获取对外投资利益的机会。因此,不能轻易做出这种决定。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对那些不愿放弃也不愿转嫁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或发生后带来损失的概率或设法缩小损失幅度。例如企业拟在某个政治风险发生概率较大而一旦投资又会有很大收益的地区进行投资,可通过合理安排投资的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如将所投资项目的核心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或投资控制东道国的关键部门。另外,当某国际化企业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平时,再增加销售必然会对东道国民族工业造成损害,此时理性的做法是放缓在该东道国进行广告宣传的计划,或提高该产品的价格,或将企业生产的多余的产品转往他国销售。

  3.风险预警: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而言,关键不在于发生风险之后如何防范,而在于能否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其能事先察觉,将风险消灭在前期。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对企业的国际化非常必要。一个完整的跨国经营风险预警体系通常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系统及风险管理策略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预警机制的建设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1)建立一套能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经营预警指标体系”及相应的风险额度。(2)预测并计算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将指标值与预先设定的额度进行对照,评定风险。若风险在正常额度内,说明经营正常,可继续执行已经制订的计划,同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公司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若风险超过正常额度,则启动预警管理,具体方法是编制检测报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启动管理与控制措施,并反馈给风险预警部门。(3)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必要的调整,使预警系统更全面、更客观。为保证国际化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效果,须根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具体情况,结合国际化经营具体风险的特征,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实践中,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监控指标主要来自海外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和环境数据。
  4.风险转移:所谓风险转移是指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来承担。即使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是无限的。风险转移最常用的方法是向保险公司投保。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中国保险公司在对对外投资风险的承保业务开展较少。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深化,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可以在将来通过办理保险来转移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5.风险组合: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实际上提醒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中,可通过风险组合的方法来防范风险,可通过几个“多”加以实施,即多元化经营、多渠道分销或筹集资金、多种定价策略相结合等。
  6.风险自留。这是以上手段用尽后,企业万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现有的实力是很难做到的。建议加强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荐其.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37-40.
  [2] 王洪波,宋国良. 风险预警机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0-32.
  [3] 赵署明. 国际企业:风险与管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56-61.
  [4] 杨申艳. 跨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为风险及管理[J]. 国际贸易问题,2000,10: 54-56.
  
  (编辑 依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6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