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红茹

  摘要:管理会计是为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其基本目标是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在分析管理会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其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于事业单位的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 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13-02
  管理会计作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产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主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在核算原则、观念以及内外部环境上都与企业有很大差别。本文将从管理会计的应用特点入手,探讨管理会计在非企业环境能否应用以及如何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财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深化和延伸
  从分析和反映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上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都是以企业的资金和物质运动为基础,以信息为载体,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原始凭证上,二者也是相同或同源的。多数情况下,管理会计直接以财务会计的输出信息作为自己的输入信息,另外,根据资料分析与处理的需要,还输入财务会计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作为补充,进一步加工处理并输出更系统化的信息,为相关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管理会计提供信息具有补充性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是属于企业内部的面向未来的经营型会计,基本职能主要是规划和控制,提供的信息包含财务性和非财务性,计量和报告时间跨度从年、季到月甚至天、小时不等,极大地补充了主要向外部提供信息、面向过去解释过去的报告型会计、只提供财务信息以及必须遵循法定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含量。
  (三)管理会计服务主体具有层次性
  由于主要是向内部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管理会计在具体应用上无须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根据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需要,服务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甚至是若干个体的联合体,等等。
  (四)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具有多样性
  管理会计以其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而受到好评,主要按照预测、决策和控制三大板块来安排方法体系,吸纳了涵盖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以及初、高等数学等学科领域的多种工具方法。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个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有统计预测、线性规划、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法、量本利分析、责任会计以及平衡计分卡等。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现状及意义
  (一)事业单位的组织核算现状及分析
  1.事业单位的组织核算现状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资金提供者不要求得到经济回报,也不要求提供利润信息。在这种资源配置机制下,由于无需承担较大的经济责任,作为单位本身,从管理层到具体的财会人员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动机,财务部门的工作固定、单一,主要是记账、算账和报账,且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没有进一步追求组织价值最大化的动力和压力。也即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考虑到满足国家的信息需要,而未充分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加强管理。
  2.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运用的制约因素
  归结起来,目前造成管理会计不能在事业单位运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体制上的制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管理会计运用的动力不足。二是观念上的滞后。管理会计最初是从企业应运而生,为企业服务,而事业单位由于其体制机制以及资金供给方式的不同,无法直接套用管理会计的有关内容,即便可以实施,也意义不大。三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预算会计,执行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使得事业单位除开展专业业务的财务收支核算以外,其他经济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成本意识弱化,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更加缺乏。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寻求使自己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途径,因而加强了成本核算,使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运用的呼声也愈加迫切。
  1.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主要以追求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而社会效益的大小如果没有量化的指标衡量,容易导致单位管理上的涣散,不仅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会降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管理,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规划,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较大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运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对事业单位营运全过程进行控制,加强业务监督和业绩考核,衡量各部门对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履行的贡献程度,能够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完成社会职责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度。
  3.有助于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事业单位战略,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管理人员利用管理会计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加工、整理和编制,形成企业本身过去运行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分析资料,有利于单位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措施
  (一)改变会计职能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变化引起的。目前,会计的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事业单位各个方面,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会计人员要将更多的工作精力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更加广泛地参与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制订的每一环节的标准成本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测试,并且发现执行差异随时修正后,才能作为标准成本。
  (三)运用作业成本法对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的产出主要是服务,多以公益项目或政策效果来表现,资源的耗费与收入不配比。因此,对其而言,减少服务费又不影响服务质量,确定最优的服务规模,使提供的服务有效率,可以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事业单位从事的每项业务的每个环节就是一个作业,通过对作业进行分析,了解每项作业的有效性、增值性及效率高低等情况,对作业进行管理和改善,可使资源耗费最小化。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作为资金管理的起点和核心,而不是某一支出项目,能提供准确的业绩考核指标。并且,作业成本法可确保成本动因的有效分析,能针对性地对资金投入进行事中控制,从而能有效地加强绩效管理。
  (四)将责任中心制引入内部成本管理中
  管理会计的责任中心是指根据管理权力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而设立的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特定部门,该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单位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一般而言,责任中心拥有与企业总体管理目标相协调、且与其管理职能相适应的管理决策权,责任中心的目标与企业总目标是协调一致的。建立责任中心的基本原则就是责任中心的建立要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而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次与责任中心的类型划分一般比较吻合。通过责任中心的逐步建立健全,最终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管理会计,将内部核算的范围扩大,从而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会计信息。
  收稿日期:2011-06-25
  作者简介:贺红茹(1971-),女,河南漯河人,会计师,从事会计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艳.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单位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3).
  [2] 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5).
  [3] 林诚为.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07,(1).
  [4] 杜玉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12).
  [责任编辑海 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