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网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安春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分析了网络出现给继续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指出了网络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网络技术;继续教育;成人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73-02
  
  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已经迈入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正在变革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生存方式。互联网在给人类生存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一、网络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
  1.改变了继续教育的时间观。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运用,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间藩篱,使随时学习成为现实。灵活的时间安排是在职成人参加继续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成人学员对继续教育技术进步的理想与期盼,但是传统的继续教育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全球网络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时间观念,把时间的限制缩减到无穷小。网络的数字化不仅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网络日益成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而且缩小了信息储存的空间,使信息的储存变得简单、方便、易行,特别是随着各类U盘的使用,大量信息已经达到了随身可带的地步。通过网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随时安排自己的学习。随时学习再也不是梦想,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2.改变了继续教育的空间观。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运用,冲破了传统教育中的空间限制,使随地学习成为现实。全球网络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地域观念,把距离的限制缩减到无穷小。在传统教育下,教室是最基本的空间单位,要学习、要求知必须到教室中来,不管这个教室处于什么方位,离你有多远。网络的发展则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延展了教育空间。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身边有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安装了无限网卡),就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或应该学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足不出户向千里之外的老师请教,向自己的同学寻求帮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教育超越空间的限制和文化的隔膜,走进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成为没有国界的全人类的教育。
  3.缓解了继续教育师资紧张的矛盾。由于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主讲教师,而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又往往把继续教育定位于利用校内富裕资源层面,导致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长期处于一种紧张与不稳定状态。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则有效地解决了继续教育师资紧张的矛盾。一个课件制作完成后投放到网上,可供数百乃至数千名学生同时使用,这不仅规范了讲课标准,提高了讲课效率,而且在客观上节约了大量的师资。而随着所需聘用主讲教师人数的大量减少,在继续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选择就可以做到优中选优。让最优秀的教师来做主讲教师,让最优秀的主讲教师按照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作出适合成人学习的课件,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的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4.解决了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在职成人学习中由来已久的矛盾,从继续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诞生的那天起,工学矛盾就出现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学习一般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统一作出安排,由此带来的工学矛盾虽有但不突出。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学习已不再由单位安排,而是由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行安排,由此产生的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在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下,不少学员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按时参加面授阶段的学习,且一旦缺课很难再向老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极个别学员因为多次缺课而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学员既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学习,又可以用电子邮件向老师请教,还可以通过论坛或聊天室向同学请求帮助,从而使工学矛盾带来的学习障碍化解于无形之中,工学矛盾名存而实亡。
  二、网络给继续教育带来的挑战
  1.要求变革传统的继续教育思想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秉持并加以运用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包括据此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无一不以工业文明为背景,无一不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培养目标上,总是局限于“知识主义”旧观念,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不能反映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现网络时代精神,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会讲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传授知识标准化,忽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一般采用教科书、粉笔、黑板、图表、模型等静态设备进行,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彻底冲击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石,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教育理论,重新考察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对教师的概念和职能进行反思,并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2.要求改变传统的继续教育形态。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在人类的教育历史进程中,围绕着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变革,教育形态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改变:其一,文字的出现改变了原始的口耳相传的教育形态,不仅使“眼看”、自学成为了现实,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加速了人才的培养;其二,印刷术的产生改变了教学内容的载体,不仅提高了印刷书籍的速度和质量,加速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而且为近代班级授课制的诞生奠定了教材基础。如今,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的出现,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继续教育应作如下方面的转变:一是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二是从课堂教育向网络教育转化;三是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四是从学历层次教育向淡化学历层次转化。
  3.要求变革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与普通高教一样,长期以来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建立在主客二分、主体控制客体哲学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学生一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可以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学生获取信息手段的丰富,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先知者、权威者,原先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静”式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代之以重体验、感悟、探究和创新的主动式教学模式。
  4.要求革新传统的继续教育内容。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要内容,特别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人类科技知识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和预测,20世纪70年代知识积累速度为二十年增长1倍,20世纪90年代减为十年,21世纪初降到三至五年,今天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一年就会翻一番,未来三十年人类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倍。而与此相反,知识的半衰期却在日益缩短,工程知识的半衰期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二年,社会科学由十年缩短为五年,而计算机信息的半衰期仅有半年。知识总量的迅猛增加和知识半衰期的疾速下降,给更新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要走出传统教育中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模式,要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特别是策略性知识在教育中的传授与运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方法。
  5.对继续教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传授者和解释者,而网络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知识和文化的权威拥有者和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教学双边活动的控制者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参与者。网络背景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获取体系的建构者转变,从知识的领路人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转变,从教材教学的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设计者转变。第二,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对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教师应该熟悉与网络相关的知识,切实掌握在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通讯与查询。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件制作与开发。第五,教师还应该具有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谭萍.论网络对终身教育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2002.
  [3]马松庭.论网络技术引起的教育形态进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4,(5).
  [4]孙建明.略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1,(6).
  [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