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独立学院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 溆,杨 丽

  摘要: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稳定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探讨提高独立学院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和策略,则是一项关乎独立学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独立学院;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80-02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已逾30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万人,承担着中国约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正在成为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软肋”,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个概念最初在理论上来源于研究者阿莫特尔(Armoretal,1976)首次提出的“教师效能感”(Teacher-Efficacy-TE)概念和班杜拉(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Self-Efficacy)的结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和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是否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其实质是一种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即自己是否能够通过教学改变学生、教好学生的信心,它是解释教师行为动机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碰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以及教学情绪等。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人才”这种教育产业的特殊产品的直接制造者。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是否有信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行为,从而对学生的自我效能及学习能力与成绩起作用。因此,一个学校所生产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产品的直接制造者――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换句话说,取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
  二、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人际关系等。教师自身因素则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而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又与整个社会对独立学院以及对独立学院教师的态度,与学校本身为老师提供的教学和发展条件,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密切相关。受此种种因素影响,目前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发展阶段、办学主体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教师要承受更大的来自残酷市场竞争的压力,而在很多涉及高校教师切身利益方面,像人事关系、户口、保险以及编制等诸多问题,独立学院教师目前还无法享受与公办院校教师同等待遇。这些“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无疑会导致社会大众对独立学院“另眼相待”,把独立学院的教师当做一个特殊的高校教师群体,从而影响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缺乏长期的职业计划,或者说仅仅把独立学院当做一个过渡性的跳板。
  第二,独立学院是投资方依托公办高校、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兴办的,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具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性。校方对教师的管理实行的是完全的聘任制,即通过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确定聘任关系,在合同期满以后,如果对教师的工作不满意,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资本逐利的本性注定了投资方必然要考虑投资的回收以及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这就使得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中更多地被添加了功利的成分。功利性的校园文化和高度的管理自主权使独立学院一方面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只注重对人才的使用,而忽视对人才的培训,教育和培训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独立学院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它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国家政策、公办高校、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挑战。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些都会动摇教师对学校未来的信心,从而动摇对教育和教学的信心。
  独立学院教师所承受的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功利性”的大学文化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导致独立学院教师相对缺乏归属感、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或者部分教师将独立学院当做一个跳板,形成一种“骑马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马上跳槽的现象。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没有一支稳定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独立学院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只会是“空中楼阁”。
  三、提高独立学院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和策略
  (一)改善独立学院发展的外部大环境
  从整个社会来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在社会上真正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切实得到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才能体现。只有教育得到重视,教师得到尊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挥。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尤其是公办高等院校的投入,提高了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使得公办高校的教师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而独立学院却因为发展阶段、办学主体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尴尬境地。独立学院的教师也成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因此,要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首先就必须改善独立学院发展的大环境。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待遇,在很多关乎高校教师切身利益,像人事关系、户口、保险以及编制等诸多问题上,通过建立制度来保证独立学院教师享受与公办院校教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社会观念的引导,使大众对独立学院有个正确的认识。
  (二)构建“知识本位”的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与其他高校相区别。独立学院办学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其容易形成“功利性文化”,特点是“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与此相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师也普遍缺乏长期的教师职业规划。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短期性特征明显,教学效能感不强。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就必须构建一种先进的大学文化。它是真正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与合理需求的基础上,真正以制度来保证“知识本位”、“学术本位”实现的大学文化。这种先进的文化有助于建立起学校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独立学院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而要构建“知识本位”、“学术本位”的大学文化,就必须真正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即学校要明确好学校是靠好教师来支撑的,教师才是学校所有资源中最宝贵资源的道理,牢固树立起“教师为本”的现代管理观念,尊重和信任教师,给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真正置广大教师于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
  知识型员工出售的产品是知识,而作为知识型员工的教师,其价值和竞争力就无疑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因此,能够使知识保值、增值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多少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甚至是职业安全感。一般而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其学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历较高的教师有更强的教学效能感,他们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教好学生。学历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跟公办高校比较,独立学院的教师学历相对较低,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并且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和落实。除了学历教育之外,非学历教育也是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的一种有效和重要途径。它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不影响工作等特点,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教师要求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可以多组织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虚心向他们学习,并利用所学到的经验来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杨楠.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2]李志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极其提高[J].职业教育,2007,(6).
  [3]郭本禹.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秦攀博.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5]高严.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2007,(6).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