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庆

  摘要:目前,微观经济学的如何教学已成为财经专业师生关注的焦点。基于多年教学的经历,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今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73-02
  
  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而其中的微观经济学校课程更是经济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中,深切感受到该门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太理论抽象难懂,对其学习有畏难情绪。鉴于此,本文就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实现最优的学科。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是如何做出资源配置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orm’s eye)。归纳起来,微观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个体消费者和生产厂商如何进行资源决策。而这决定了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范畴的学科有其明显的特点。
  (一)理论过于抽象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其主要包括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但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有相应的假设前提(“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结论时,往往很难和现实直接联系起来,再加上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有点空。例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学生很容易能感受出来,但是进一步的,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结论是,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行为最优,这就使得学生感觉到很抽象。这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解起来有困难。再比如,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混淆等。
  (二)图形较多且复杂
  经济学课程中的图形太多其复杂难懂,无疑成为学生最大的抱怨。由于微观经济学主要以抽象和简化后的假设为前提来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其理论的得出和变化,可以通过平面图来形象直观的反映。但一个最终结论的得出可能需要很多图形来推导出来,这就使得学生花费很多时间来研究这些复杂的图形。一些能够静心琢磨的学生在课后的温习中,可能会发现,原来经济学中的图形是经过如此缜密的推导出来的,收获不小。而更多的学生是只知道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往往沉不下心去琢磨教材中的图形。所以,在考试前,很多学生都会担忧的问,老师要考图形吗,会考到那些图形呀?
  (三)研究方法太多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学分析等方法论的频繁使用,使得很多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例如,经济学中会针对每个研究问题,先进行理论分析,再构造数学模型,画出直观图形,最后再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这对学生的高等数学部分的知识熟练运用是分不开的。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于知识的学习都是前学后忘,要他们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使用,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其具有上述理论经济学所具有的明显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很多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感觉到吃力。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不同探索好的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认识、理解微观经济学。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精髓,找出该课程的核心思想和最基本构成要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难懂,特别是要用数理的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学生普遍感到微观经济学难学。为了更好地讲授微观经济学课,就要针对学生的素质、专业的特点,传授实用性强的知识。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讲授微观经济学课程,下面的方法应是非常好的选择。
  (一)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先对教材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然后借助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内容、精彩片段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积极性。使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微观经济学中有大量的复杂图表和数学推导过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不仅可以节约课题时间,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感受的更生动具体,真正的事半功倍。
  (二)使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那么就可以以此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来思考如何利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进行市场营销。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微观经济学理论较多且较为抽象,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多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讨论、解释微观经济理论,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大量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原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经济社会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经济有联系。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人们生活、理财的可靠指南。这种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后习题练习
  无论怎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后不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巩固,那么随着新的名称概念和理论的出现,学生会将对一些知识点混淆或遗忘。此外,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在严格假设下经过复杂数学缜密推导后的结果,其结论的得出相对客观,这也决定了微观经济学的习题会有很多的客观计算题。所以在每章内容的讲授中或结束时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后习题,选择一些代表性习题予以重要讲解,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可以让学生课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就微观经济学某一理论写一篇论文,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课程论文的题目、格式、字数等形式会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也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把课程论文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也会提高学生平时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
  (五)前沿课题和课堂互动讨论相结合
  老师应该阅读大量最新该领养的研究成果,并在上课时,根据与教材内容相关性有针对的穿插进来。由于微观经济学各家学派观点各异,在授课时应对此予以说明,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流派的文献。根据学生在课后对这些研究文献的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阅读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微观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的专业基础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目前仍令人担忧。其实,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总结和因地制宜的指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理论抽象复杂、内容过多以及研究方法较多,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方法体会,如使用效率高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式和启发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大量课后习题演练法、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察方法以及前沿课题和互动式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施扬.《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2).
  [2]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3]许宏.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4]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5]丁娟娟,丁敏.《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8,(9).
  [6]叶满城.探究式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