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民公共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 欣

  摘要:在中国,文化产品供给是支撑农村居民共同理想信念的重点之一。一种产品或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提供,形成正外部效应内在化,市场机制在这个领域失灵。在当前,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需要政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支撑,建立起有效运转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民;公共文化需求;;服务体系;社会公平;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47-02
  
  一、农村居民公共文化供给难以满足需求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 农村文化服务设施薄弱,农村文化阵地严重萎缩。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广播站、体管站等合并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导致大多数乡镇文化阵地严重萎缩,许多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呈现只有1-2名工作人员、一间办公室、一间活动室等萧条景象,有的乡镇因为没有办公用房、图书和活动器材等而“名存实亡”,根本不能发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应有的作用。
  3. 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目前面向农民的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专兼职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不强。市文化馆的辅导老师、专业人员偏少,不能满足对乡镇文化中心和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需要,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限。由于文化设施、经费、人才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缩小,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农村文化需求。
  4. 文化演出市场不景气。从表象上看农民似乎不太喜欢文化艺术,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不但没有淡薄,反而热情高涨。造成现有农村演出、电影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村上留下的大多是老少妇幼,行动不便。有些乡镇、村寨已多年没有剧团演出和电影放映,客观上已成为被文化遗忘的角落,农民存在看戏难、享受艺术难等问题。
  5. 社会不良文化信息侵占农村文化阵地。当前农村社会的不良诱惑很多,加之没有健康向上、能引起人们重视和参与的文化活动来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致使许多不良文化信息趁虚而入。农村普遍存在“砌房看地理、下葬看风水、生病去求仙、外出卜好运、结婚看黄道、上学找算命、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还有赌博斗殴、偷盗抢劫以及家庭暴力、邪教等社会问题。由于没有适合农民群众自身需要的文化活动,还导致部分农民思想向其他方面转移,甚至影响到一些农民群众风俗信仰的改变。
  6. 重经济轻文化。由于乡村政府始终把经济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忽视了文化要发展需要经济作保障,经济要发展需要文化去促进的辩证关系。许多乡村地区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对文化建设考虑较少,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结果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日益拉大。2005年文化事业费中城市占71.9%,农村文化只占28. 1%,导致制度内文化供给的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对基层政府来说存在较大缺口。政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下降不仅表现显性的财政上的吃紧,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基层党和政府在营造共同理想信念方面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力下降。作为唯一供给主体,以统领者身份,在供给上呈现垄断化、权利化、目标化无可非议,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面对的是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供给方式及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供给手段单一等问题,党和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重点予以解决。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系统地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体制保证和文化保障。其中的“乡风文明”就是要求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是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其核心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既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更应该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同和积极支持。因此,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在过去和现实的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或者当成是对农民的施舍,或者当成是宣传自己政绩的一面旗帜,不愿意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而是大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忽视了农民的意愿,忽视了实际的效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必须的公共文化产品。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以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使文化活动形式与农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民文化素质提高。
  二是社会公平原则。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做到“三个公平,三个倾斜”:即城镇和乡村公平,尽量向乡村倾斜;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平,尽量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富裕农民和贫困农民公平,尽量向贫困农民倾斜。要着力于加强面向乡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农民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农民群众普遍得到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各地政府一定要结合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整体规划,量力而行地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措施
  1.政府直接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自己举办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为农民提供全部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比如乡镇文化馆、广播电视站等,该方式对于持续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传播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和增强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农村公共服务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1)受公共文化事业机构效率影响;(2)受政府财政投入限度的影响。应该对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运行规范、干部人事制度等进行全面地改革与完善,严格管理,提高效率。还应加大政府对乡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确保所需经费的落实。
  2.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政府不直接承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但对关系满足农民基本要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可由政府全额出资购买,免费提供给农民群众享用。相比较而言,这种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由于生产环节外移,总体成本较低。但由于成本过大和需求面过广,因而也有可持续性、针对性不强的缺陷,难以经常、及时地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有效性,须严格把好采购关,购进符合农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
  3.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给予补偿、奖励。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各级政府、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农民文化中心户等),由政府通给予补偿、奖励,激励他们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做出贡献。这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既可以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针对某些文化活动 ,还可以针对某些组织和个人。由于这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省去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并且于农民群众获得文化服务之后才给予适当补助,因而其运行成本低,有效性强,是一种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设。
  4.政府应该根据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际,进行全面系统设计、安排,以求提高实际的效果和可持续地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力度,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保各乡镇都建有资源丰富、功能多样、服务有效的公共文化机构和设施,配备专兼职的公共文化工作人员。要加大那些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采购力度。要加大对各类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主体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
  5.要注意做好县、乡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搭建,注意它们各自的分工和侧重点。县、乡镇二级主要提供政策导向、资金投入和扶持、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和信息的发布、组织辅导和策划文化活动等。村、户二级网络在县、乡镇二级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村集体和农户个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开展互助和自主的各类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得到尽可能多的满足。
  6.要重点建设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