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国企软实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晨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以优秀企业文化激活和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成为管理界的热点。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升国企的凝聚力、执行力、变革力和创新力,以期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国有企业;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40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021-02
  
  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最前沿,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最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最近,国资委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表明国资委既重视从经济上搞活并增强中央企业的硬实力,同时又重视从文化上提升和激活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极具战略远见和指导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以后有学者把“软实力”引申应用于企业,是对于组织和系统这些硬件而言,企业的价值观、凝聚力、执行力和学习力等要素作为软实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较量外,软实力也是根本的要素。从长远看问题,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持久性,更具影响力。
  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显示:中国企业在员工敬业、组织氛围、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这五项已成为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短板”,也是2008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需要苦练内功的重要任务。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仅有3.45分,而专家组对国际先进企业的评分为4.5分,说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先进差距较大,也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任重而道远[1]。
  
  二、国有企业短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后,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明显凸现,如经济效益滑坡、骨干人才外流、领导决策频频失误、产品竞争力逐年降低等等。为什么国有企业会患上这些“病症”呢?以对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通过300多份有效调查问卷和60多位员工的直接访谈,经过定量报告和定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如下。
  1.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
  长期以来国企松散的管理习惯和缺乏有效的检查机制,松散管理机制使得企业中形成了懒散的工作作风,员工普遍缺乏责任心,工作随意性较大。在工作中表现为有的部门非常忙碌,有的部门无事可做。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出差了,整个工作流程便出现拖沓、工作积压的情况。管理层口号喊的多,事情落实的少;中层领导没有思路,基层员工像算盘珠子一样。究其原因,国企普遍缺乏纪律或职业规范意识;制度制定的较随意,没有健全的督导机制和考核机制;管理松散,制度流于形式,墙上挂的规章条例多,真正落实的少。长此以往,企业没有活力,也缺乏竞争力。
  2.企业绩管理薄弱,激励措施缺乏
  国有企业有这样一种声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这些声音都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不合理,职责不清晰;没有统一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人情管理大于制度管理。
  国企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即使有确定的审核指标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或者以人情关系作为评定标准,使得奖励的标准发生错位,激励措施变成了一场人情关系的走秀场。
  3.企业凝聚力差,优良风气欠缺
  人情的冷漠在国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领导关心员工的意识淡薄,与下属之间沟通少;一线员工缺乏被认同感,工作热情不佳;同事之间互相猜疑,工作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上层领导无法真实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决策力不强;中层干部钩心斗角,执行力差,成为优秀员工晋升的障碍;底层员工归属感不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佳。企业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的凝聚力差。
  企业优良风气欠缺,不良风气却盛行。公司内部缺乏民主气氛,领导独断专行;员工之间充满猜疑,当面不直说,背后却乱说;评选优秀,不靠本事靠人脉。这些都是企业的不良风气,需要改观,否则,企业被歪风邪气所笼罩,谈发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缺乏创新意识,企业竞争力弱
  现代企业谈生存,谈发展,创新是关键。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有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弊病,因循守旧,没有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组织。企业的优势资源没能够得到合理应用,创新能力差。高层领导缺乏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员工对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知之甚少。国企与跨国企业和三资企业相比,管理体制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合作环境下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文化提升国企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存在于员工的无意识行动中,是企业优秀精神的提炼和企业发展的导向。企业文化运用的是文化的力量,体现的形式是“润物有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的是促进和发展[2]。
  当今社会,单纯依靠规章制度、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不足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而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以此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变革力和创新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使得企业精神代代相传,形成可持续发展。
  1.增强企业凝聚力,外塑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要围绕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共同价值观指导下,凝聚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切实保障企业的的各项管理要求得到贯彻,有力推进公司的各项管理变革卓有成效开展。
  企业文化对内而言,在精神层面形成了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荣辱观、发展理念、人才理念、团队理念、服务理念、成本理念、安全理念、监管理念、营销理念、社会责任和工作作风等组成的企业理念体系,构筑了科学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企业上下形成合力,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对外而言,企业文化塑造了行业和企业的品牌,通过系统化的企业文化传播工作,对客户、社会合作伙伴都起到积极的文化辐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执行力是企业执行并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在知识经济社会。社会迅速转型,企业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而如何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靠硬性的规章制度和单纯的惩罚与奖励,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形成卓越的执行力,就必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员工思想,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热情,将执行力渗透在企业文化当中,渗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准则中,使每位员工都深刻理解并认真实践提升执行力的要求。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
  3.增强企业变革力,提高市场适应性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迎来了机会也迎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市场经济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要想顺利完成转型,就必须转变思想,改变旧有的工作体制,改进管理理念,统一员工思想,打造良好的企业风气。

  中国的海尔集团,运用企业文化注入方式成功兼并、改造了省内外18家企业,使其全部扭亏为盈,盘活资产近15亿元,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激活“休克鱼”奇迹。兼并负债率高达14%的原青岛红星电器厂时,未输入一分资金,人还是那些人,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依靠海尔文化盘活存量资产,使该企业在三个月内扭亏,从第四个月开始盈利。总裁张瑞敏介绍说:“我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把海尔企业文化移植到这些企业当中去了。一般兼并企业第一个去的部门是财务,我们去的第一个部门是企业文化中心。”通过实施企业文化先行战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利用无形资产盘活了有形资产。海尔的成功说明: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强大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不行的[3]。
  4.增强企业创新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人说“今后五年我国国有企业并非没有影响力,而是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企业特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企及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自律、团结、奋进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以及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企业价值观为广大员工开拓创新指明了价值方向和活动宗旨,教给他们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做到不断探索、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其次,企业精神诸如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开拓精神等,能在企业员工中起到驱动、鼓舞、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功效,使每位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达到企业的深度发展;再次,企业文化能够为创新活动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创建素质良好的学习型组织,同时为企业文化落地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劳动技能竞赛、拓展训练、体育和文艺活动等,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强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企业竞争场的法宝,以文化作为传家宝,企业方能生生而不息。
  
  参考文献:
  [1]韩巧欣.努力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2).
  [2]慕朝师.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6).
  [3]尚鸣.并购休克鱼[J].中国投资,2005,(10).
  [责任编辑吴高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