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改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茂荣 韩 健

  摘 要:以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的必然性,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现状,提出如何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结合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完善信贷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资产组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01-02
  
  一、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的理论分析
  
  1.按政治经济学原理,使用价值和价值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不可兼得。货币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导致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使买卖在时空上分离。若某一时刻,债务人无力偿债,就出现信贷风险。
  2.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科斯认为,当企业规模限定在市场交易费用大致等于企业组织费用时,若企业此时停止扩张则实现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商业银行从信用中介发展起来,为减少投融资双方盲目资金流动产生高交易成本而形成的一种市场替代。根据斯蒂格利茨观点,由于众多资金盈余者和缺乏者无法在适当时间、地点和数量上找到最佳投融资组合,使信贷风险不因投融资双方交易成本的节约而不在。如产销脱节使企业产品积压,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3.信息经济学认为当事人在签约前(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贷风险不可避免的深层原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借款者是资金代理者,银行是委托者,在这样委托―代理模式下,代理者所拥有的信息影响委托者利益,委托者不得不为代理者承担风险。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现状
  
  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5.58%。伴随投资的高速增长信贷规模超常规扩大,出现“大、长、窄”特征。贷款主要用于大城市,集中于中长期贷款,面向垄断行业需求。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1―9月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中长期贷款年初增长16.2%,9月末上升到21.4%,比贷款总量增速快6.8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余额20%左右。尤其在大城市,银行信贷资金有60%甚至更多流向房地产行业。
  
  三、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入手,完善信贷管理
  
  (一)理论运用依据。1959年马柯维茨提出资产组合理论:通过方差和组合收益来度量资产组合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在此之上选择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资产组合。贷款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资产,贷款带来银行收入的同时存在市场、利率、信用等一系列风险。因此设想把马柯维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用到信贷管理实践中。
  (二)理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风险资产收益和风险,建立投资者选择组合的集合,再确定最优风险资产组合,最后在最优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间匹配,得出最优资产组合。
  2.最优风险资产组合是资本配置线与有效边界曲线的切点,该点需同时满足位于有效边界上与夏普比率最大两个条件。
  (三)理论的运用
  1.改变目前在某一行业或某类企业信贷集中的现象,应适当分散信贷资产,降低信贷集中所可能造成的风险。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分散资产有利降低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信贷资产面临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即非系统风险。实践中,发放贷款要注意改变现有的资金流向结构,弱化各笔贷款的相关性,减小风险。
  2.借鉴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过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别于传统“自下而上”模式,采用“自上而下”运用数量化模型的贷款决策程序。目前发放贷款由贷款者先申请,然后银行相关审批部门对是否发放,发放多少等问题给予确定,最后由分支机构负责具体发放,存在忽略全局的不足。实践中,不是否定目前贷款程序,而是在“自下而上”发放贷款的模式前补充一个“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在审批贷款前先据自身风险偏好,资产收益等情况,制定不同投资比例,决定不同行业的贷款及央行存款比例,建立最优贷款组合与整体的最优组合。
  3.决策新增贷款等问题上要重视夏普比率指标的运用。以新增一笔贷款为例,假定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为S,新增一笔贷款后收益为S*,若S>S*,表示新增贷款后,整个贷款组合夏普比率下降,新增收益不能完全补偿新增风险,新增贷款对整个资产组合不利,应提高该笔贷款利率或增加担保。反之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2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