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海省贷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初阳 袁春力 鞠海龙

  摘要:根据青海省1978―2005年度数据,在做单整性检验的基础上,对青海省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根据格兰杰定理建立了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贷款增长对GDP增长的作用较为稳定。因此,确保贷款的平稳增长和有效投放,是确保青海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贷款;经济增长;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54-02
  
  自1973年美国学者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的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形成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已有实证研究具有几个明显不足:其一是金融发展变量缺乏信贷量的指标;其二是时间间隔短,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其三是省际面的分析较少,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深入研究;其四是模型过于传统,特别是缺乏长期动态的模型。为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鉴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体系为主,存贷款的增长仍然是金融增长的主要形式,因此研究青海省贷款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很有价值的。
  在贷款的量化分析中,由于经济变量本身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那么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就有其局限性。它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将变量数据间的内在关系引入到模型中来。鉴于传统模型的上述不足,为避免虚假回归的问题,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青海省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虽然两个变量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是如果它们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首先对变量做单整性检验,如果均为同阶单整,则再对其进行协整分析,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求出协整系数,并以这种关系构成误差修正项,然后建立短期模型,将误差修正项看作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他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
  本文利用青海省1978―2005年度数据,其中1978―1998年的数据从《新中国五十周年统计资料汇编》中获取,1999―2005年的数据从2000―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对青海省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并根据格兰杰定理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了消除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各项贷款余额数据存在的异方差,各自取自然对数,定义如下两个变量:LnGDP=Log(GDP),LnTL=Log(TL)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对非平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虚假回归的问题,所以要进行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滞后期的选择采用AIC准则。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检验结果表明:LnGDP和LnTL的ADF值分别大于5%临界值,它们是非平稳的,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即和一阶差分后的值均小于5%临界值,则表明它们为平稳的。所以LnGDP和LnTL两个变量是一阶单整变量。
  误差修正模型显示青海省贷款余额与GDP变量序列存在紧密关系,尤其存在稳定密切的动态关系。青海省的GDP对贷款余额的长期弹性为1.14,短期弹性为0.258。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如果青海省的贷款余额每增加1%,则引起GDP增加0.258%,而上一年的贷款与GDP的非均衡误差以0.022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对数)GDP做出修正。同时也可以看出青海省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也基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从全球视角来看,各国贷款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说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是逐步提高的。
  青海省贷款余额的增长是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的,GDP的增长是青海省贷款余额增长的坚实基础。从以上定量分析中可看出:
  1.根据协整检验,尽管青海省的贷款余额和GDP都具有非平稳性,但它们之间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就长期而言,我国的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短期内我国的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由于误差项的存在,可以自动地实现青海省的贷款余额与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贷款增长对GDP增长的作用较为稳定,因此,确保贷款的平稳增长和有效投放,是确保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3.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如果青海省的贷款余额每增加1%,只引起GDP增加0.258%,青海省的贷款推动青海省的GDP增长的效率不高,这一方面表明青海省的经济成分中地方国企占比重过高,企业效益不高,经济活力不足,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另一方面表明青海省的GDP增长的力量呈多元化的迹象,贷款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融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债券、企业内源性融资等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青海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否定民间金融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1978-1999[J].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新中国五十周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4]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发展与稳定[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