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企业和谐管理新视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国建 杨志萍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企业和谐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制定和谐的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和谐的营销文化,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塑造和谐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管理;和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53-02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其中,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基础。探讨现代企业和谐管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企业和谐管理的动因
  
  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和谐”是多元的,它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与企业息息相关,诸如活力问题、公正问题、有序问题、安全问题、劳动关系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等等,都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回应,得到落实。这就要把企业的创业发展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系中去,形成与和谐社会相协调的和谐企业。只有这样,和谐社会的构建才会有健全的细胞、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人向来注重和谐,尤其商家生意人,把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等奉为金科玉律。就民营企业来说,总体上是朝着和气生财、和谐兴业的目标前进。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年多,远低于美国企业的8.2年和日本企业的12.5年。一些企业之所以“短命”不是轻视了协调管理,就是忽视了以人为本;不是置企业可持续发展于不顾,就是将社会责任抛之脑后。因此,他们自然很难经得起风浪,企业的寿命就会很短。
  3.企业社会责任浪潮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悄然兴起了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变被动为主动,对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取得认同,不仅自己提高了社会责任意识,并开始纷纷要求合作方、供应商必须接受劳工保护标准、环保标准的审查。由此在国际上形成一股巨大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各国、各企业无不感到它的存在和巨大影响。
  4.传统文化和谐观念的影响
  重视“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百事不废。”他们都表达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并且突出了“人和”的基础性地位。和谐的人事环境,是人们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和为贵”不但是传统伦理文化所倡导的理想境界,而且应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企业和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和谐管理是指企业与其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各结构性要素之间那种协调统一、共生共荣的组织状态。主要表现为两种价值意义,即各结构性要素之间、内外环境之间利益的均衡和企业对内外人性的尊重。
  1.以人为本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核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企业里,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处于主体的地位,企业的兴衰在于人。企业管理要始终贯彻遵循“人本”思想,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要紧密依靠员工和顾客办好企业,做到抓人心、促人和,保发展。
  2.企业与员工和谐相处是企业和谐管理的目标
  企业必须关注员工的情感,因为企业的任何目标都需要员工去完成,企业只有懂得关注员工的情感才能取得更好的业绩。强化企业效益并不能简单地否定员工情感,如果缺乏对员工情感和观念的关注,改革就很难深入人心。企业只有在营造传统“家”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一种“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管理氛围,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变革中来。
  3.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和谐管理的宗旨
  “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句话道出了企业不但要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更应以社会价值的最优化作为企业的最终追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现代企业要想在社会发展中具备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更多的矢志不渝的忠诚客户,企业就必须认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与使命。
  4.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是企业和谐管理的最终追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首先表现为“经济人”,追求利润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也是“社会人”,企业运行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为了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企业不但要实现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有序,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外部环境的和谐融洽。
  
  三、现代企业和谐管理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首先,转变观念,由重点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要真正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其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员工在职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真正把员工变成企业活动的主体;再次,体现人本思想,在企业的各个环节,要尊重员工的价值,挖掘他们蕴涵的潜能,保持员工生产劳动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从而摒弃以物质能量的高消耗、低产出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工艺,转向低消耗、高产出和废弃物还原利用的生态工艺,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由资源攫取型向资源再生型的转移。
  2.完善和谐的企业制度管理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使之具有与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效力,解决市场经济下不同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及内部各要素之间和谐发展,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运行。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企业和谐管理制度应体现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协调,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融合;应按照自觉遵守与民主参与的平衡、控制与激励的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来设计和实施,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3.实施和谐的企业营销文化
  首先,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研制开发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改善环境状况的产品和服务,从生产技术与工艺路线开始就必须考虑减少制造环节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其次,尊重员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营销团队,正确处理顾客、社会、竞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社会公众的满意;再次,通过宣传教育及营销沟通,帮助顾客树立健康消费的意识,认识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顾客的需求引向可持续消费;最后,强化营销活动的协调与统一,使企业的营销能力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
  4.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首先,锻造坚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永葆先进性的员工队伍,构建和谐民主的政治环境;其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情系群众的喜与忧,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多给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构建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再次,努力健全群众内部矛盾化解机制、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机制,构建和谐安定的人文环境;最后,加强企业文化的研讨,构建和谐成熟的理论环境。
  5.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当对社会包括相关利益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对社会应该的回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我国企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6.塑造和谐的企业形象
  和谐企业是指以其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各结构性要素之间协调统一、共生共荣为己任,将各结构性要素之间、内外环境之间利益的均衡和企业对内外人性的尊重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并取得成效的企业。衡量和谐企业的标准是:企业家树立了和谐理念,以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为己任;确立了和谐文化,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能够保证和谐管理工作的实施;实施了和谐营销,将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树立了和谐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企业要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制定和谐的企业制度,开展全员培训和教育,实施全过程“和谐化”管理,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和谐形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