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 瑾

  摘要: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环境下发展起来,并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了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浙江民营经济是原生的,具有群落式的发展特点,其独特的群落衍生模式和优势打造了浙江民营企业的神化,也造就了浙江经济奇迹。
  关键词:浙江经济;民营经济;奇迹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48-04
  
  一、浙江经济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2000年GDP达6 036亿元,从1978年的全国第12位提升到第4位,年均增长13.2%;到2001年为止,经济增速已经连续11年领跑全国,其中,2001年为6 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有许多经济目标,浙江总是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率先达成;有很多的经济指标,浙江也总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是响当当的市场大省,2000年有交易市场4 348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有451个,超10亿元的有68个,超百亿元的有4个;浙江民间资金充裕,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27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25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3 594亿元。在世纪之交的4年间,财政收入从400多亿元跃升为800多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6年位居全国榜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一度跃居全国第一。并且早在1997年,就在全国率先消灭了贫困县。
  浙江经济迅猛增长的态势也引起了全国方方面面的关注,从各级领导到企业界、学术界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索,取得了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很明显,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处在于依靠市场取向、结构多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浙江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亮点是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两大亮点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浙江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成长迅速。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据统计,“九五”期间,浙江非国有投资高达 5 90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63.8%,位居全国之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了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主要揭示民营企业对于浙江经济的影响力。
  
  二、创奇迹的浙江民营经济
  
  浙江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连续多年超常规增长中贡献了主要的份额。1999年末,浙江民营企业总数达到70余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8%;就业人数达到1 34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2%;产值达到9 580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83%。浙江民营企业在产值和就业比重方面比全国平均比重高出26和16个百分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为何如此之快?与国内及国外其他民营企业比较,它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群落式发展特征
  综观浙江大地上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可以发现一幅生动而奇妙的群落景观。众多民营企业并非彼此孤立离散,而是紧密簇拥抱团,构成大小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一个个民营企业群落。如义乌的小商品民营企业群落、桐庐的制笔民营企业群落、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落、海宁的皮革制品民营企业群落、乐清的低压电器民营企业群落、永康的小五金民营企业群落、富阳的制伞民营企业群落,等等。
  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特殊的系统形态。浙江民营企业的活力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所有制结构,而且来源于民营企业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增益的群落效应。浙江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国内外其他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品牌上的先行优势,单打独斗是难以取胜的。相反,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组合成庞大的“企业军团”,联手走向市场,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首先,它既可以保持民营企业灵活多变、反应快捷的特点,又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地形成产品规模优势;其次,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从而对民营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因此,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浙江民营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适应性制度安排,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鲜明特色。在以前论述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众多文献中,往往忽视了民营企业之间彼此关联、互相增益的群落效应。事实上,离群索居、孤军奋战的单个民营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众多民营企业群落的兴起和壮大,是浙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群落式的组织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鲜明的特征:
  1.相对集中的地理空间布局
  每一个民营企业群落都有一个空间分布密度特别高的内核,很像是近亲繁殖。这个内核所占的空间范围虽然只有整个企业群区域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却囊括了整个企业群落的大部分优秀企业,集中了企业群落的主要经济功能。随着离企业群落核心部位的半径距离越远,民营企业空间分布的密度也会越低。
  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
  浙江每一个发育成熟的民营企业群落都有一个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这个专业市场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依托。义乌3 000多家小商品生产民营企业,依托的就是义乌小商品城这个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绍兴2 000多家轻纺民营企业,依托的是柯桥轻纺城这个中国最大的轻纺市场;嵊州800多家生产领带的民营企业依托的是嵊州领带城这个中国最大的领带专业市场。浙江的专业市场与浙江民营企业群落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共生、共荣关系。专业市场的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决定着民营企业群落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民营企业群落的发展同样也决定着专业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的扩张程度。
  3.以专业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打品牌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普遍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专业部门展开。不同民营企业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跨度有所不同。如义乌的小商品和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相对宽泛;而温州永嘉的纽扣生产民营企业群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就比较狭窄。专业领域的宽泛或狭窄与民营企业群落规模的大小有某种关联性。一般而言,企业群落规模越大,其专业领域的跨度也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随着民营企业群落规模的扩张,它的专业跨度也将向一些紧密相关的领域扩展,形成一种群落规模的范围经济。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专业性分工经历了一个动态的逐渐演进深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内含着时间发展序列与空间排列系列的一致性、历史发展过程与逻辑演绎过程的统一性,不仅展示了一个很精彩的现实经济过程,而且具有很深的哲学含义。
  4.生产性民营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民营企业子群落功能互补、相互依存
  这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另一处奥秘。浙江的民营企业群落,没有一个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群落或商贸服务性企业群落,而是由生产性企业子群落和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共同构成的。生产和销售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两个密不可分的功能环节,如果只有生产没有销售,则是盲人瞎马、无的放矢;如果只有销售没有生产,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产性企业和商贸服务性企业在群落内部构成两个相对独立又功能耦合的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结构张力,这个张力的平衡点如果位于系统结构的中部,说明群落系统的生产功能和销售功能基本相当;如果平衡点偏向生产性企业子群落,则说明群落的生产功能强于销售功能,这时,群落的生产功能可以推动销售功能的扩大;如果平衡点偏向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说明群落的销售功能强于生产功能,这时群落的销售功能又会带动生产功能的增长。由于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张力不断发生弹性变化,因此,它们之间的平衡点也就不断游移摆动,导致生产性子群落和商贸服务性子群落持续相互拉动这种良性循环局面出现。相反,任何一个子群落的功能如果发生萎缩,都必然对另一个子群落乃至整个群落系统造成影响。

  (二)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衍生扩张的两种模式
  浙江民营企业在群落式衍生扩张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1.原位膨胀
  在群落初生阶段,它主要采取原位膨胀的发展模式。当某一类产业在某一特定空间区位初萌生机,由于赢利示范效应,则不断有新的民间投资进入,新的同类型民营企业开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性的民营企业群区域。在生产性企业集聚、衍生、扩张的同时,商贸服务性企业也相伴繁衍,并导致专业性市场的出现。专业性市场的出现标志着该民营企业群落进入到快速膨胀扩张期。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辐射半径的伸延,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和生产要素被诱致进入该产业聚集区,使企业群落在原生区位上出现全方位高速扩张,企业数量、就业人数、产值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群落内部的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种门类更加丰富,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引进、普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加完善。整个民营企业群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名闻遐迩、具有很高市场占有率的专业性产业巨人。
  2.异地孵化
  民营企业群落规模的扩张,最终要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第一,当地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供给、信息通讯、产品销售等方面条件。第二,当地市场需求量。任何一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特定时期总有一个上限,当企业群落的总产值规模接近这个上限时,除非进一步拓展市场辐射范围,扩大市场需求,否则企业群落的发展就会面临市场需求的“瓶颈”限制。第三,交易费用。随着市场交易半径的伸延,交易的成本费用也会相应递增,如信息的采集成本、产品的运输成本、签约履约过程的商务差旅成本等,都会随着市场交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当交易费用增加到使全部的交易剩余都消失时,交易过程就会停止。因此,民营企业群落规模的扩张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达到某个特定临界点附近,群落规模扩张就会停滞,从而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这是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在稳定运行阶段,原群落企业总量不再增加,而是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虽然不断有新企业产生,但同时也不断有老企业被淘汰。群落的生产总量也不再急速增长,而是基本保持不变或缓慢扩展。这标志着企业群落从此进入了成熟壮年期,它的发展方式也从“原位膨胀”转向“异地孵化”。所谓异地孵化,即在一个不同的通常距离较远的地理空间上孵化出与自身同质的新的民营企业群落。在异地孵化阶段,原生的民营企业群落不但向外输出商品、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生产要素,在原企业群落市场辐射力难以启及的地方构筑一个全新的小企业群落。通过异地孵化,民营企业群落可以突破原生区位上的发展限制,开辟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动物界有相似之处。动物个体在早期成长阶段,其生长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肉的长大和生理机能的完善。进入成年期以后,动物肌体不再发生很大变化,然而生殖繁衍功能却异常旺盛。生殖繁衍能力是动物生命活力的体现,异地孵化能力也同样是衡量一个民营企业群落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群落已经进入了成年期,其原位膨胀的可能性空间已受限制,但它们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可观。通过“异地孵化”,将有更多的新的民营企业群落带着它原生的基因和血脉,在浙江大地以及更广大的地域上出现。
  (三)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衍生扩张的制度经济优势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是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背景下,在浙江这块独特的经济文化沃壤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的企业“生命体”。它是特殊时期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怪物”,不久就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绝尘而去呢?还是具有内在的持久的生命力,将勃然成长为未来时代的经济“超人”?这是经济学家面临和必须回答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
  1.企业群落为浙江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汇与共享的重要制度平台
  (1)企业群落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专业性市场不仅是群落企业对外部实行物质商品吐纳交换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群落内部企业实现知识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最重要的物质管网和制度平台。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性市场构建的,这个专业性市场以强大的能量从外部采集和吸纳各类相关的市场技术信息,同时,又以密集的信息管网将群落内部企业连通在一起。群落中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地捕捉到各种最新的技术产品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无论是群落内部还是群落外部的技术产品创新信息,很快就会通过市场管网流溢传播开来。这样,群落中某个企业所采获的技术市场信息和自行研制的产品技术创新成果,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群落中溢出而播散,使更多企业获得共享。企业群落凭依畅通的市场管道和密致的人文网络这样的双重途径进行信息交流与分配。
  企业群落内部企业是紧紧依附于市场衍生扩展的,对市场的变化和脉动有最敏捷的感应性,所以,对于市场外部和内部的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远景的重大技术和制度创新,群落企业都会以一种几乎同步的律动,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的成果,并通过快速学习与模仿实现自身的蜕变与更新。
  (2)技术产品创新和市场需求信息在群落内部流溢共享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群落企业主之间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人文联系网络。这种人文网络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亚当・斯密这位古典经济学宗师关于“经济人”理性的原始假定。亚当・斯密只承认“经济理性”――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对经济行为选择的影响,而把情感、文化、社会性基本排除在经济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之外。然而,以血缘家族伦理为主脉的古典人文情怀,又确实构成了华人企业与西方企业在企业制度和经营风格方面的重大差异,也构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衍生发展的基本人文背景。各种人脉关系网是浙江人情感的一种主要依托和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他们事业上攀高的阶梯。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提携,是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衍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乡这个圈子里,相互之间有一种情义信任与承诺,话好说,事好办。酒席茶桌畔,棋牌输赢间,伴随着情义的交流,各种合作契约达成,各种技术市场信息共享。这种市场背后潜在着的人际联系,使市场交易过程的违约风险和监督成本大大降低,同样,使技术市场信息传递过程的摩擦成本大幅度减少。
  2.企业群落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
  浙江民营企业多属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并不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采取下述两种方式:第一,寻求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隙,即大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难以覆盖的边缘产品市场和地方局部市场。第二,依附于大企业,成为为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的关联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企业纷纷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来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格局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上述两条途径寻求生存发展空间。然而,浙江民营企业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它摆脱对大企业的依附,联手走向主流市场,在轻纺、电器、小五金、日用小商品等诸多行业都取得了竞争优势,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与大企业鼎足并立的市场力量。
  浙江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摆脱对大企业的依附、以独立形态进入主流市场,原因在于浙江民营企业并不是单打独斗、孤军深入,而是集聚成群、组合成一个庞大的专业性企业集群、利用企业群落的规模优势来占领市场。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群落整体的竞争力,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浙江单个民营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比较小,远不及一些其他类型的大型企业。但是,由众多民营企业构成的专业性企业群落却是声名远播,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如义乌小商品企业群落、桐庐制笔企业群落、绍兴轻纺企业群落、海宁皮革制品企业群落、嵊州领带企业群落、永康五金企业群落、永嘉纽扣企业群落、乐清低压电器企业群落等,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都有重要影响力。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规模经济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上的规模经济优势。群落规模越大,信息通讯、交通运输、水电供给、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供给的成本收益均衡点就越高,相同供给水平下的平均利用成本就越低。第二,市场拓展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又分别表现在内部专业市场建设和外部市场宣传拓广两个方面。群落集聚的企业越多,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的商品吐纳和信息汇集的功能就越强,对外市场宣传拓广相同成本花费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第三,技术管理创新层次的规模经济优势。一项技术管理创新在一个企业内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学习与模仿对群落整体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却成几何级数放大。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经济丰度与它所处的整个群落的规模成正向关联;群落规模越大,企业创新活动的相互外部经济性就越丰富。
  3.企业群落是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相互交融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的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综合体
  科斯认为,无论企业和市场都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企业是通过一束长期的要素合约来实现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市场则是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并通过连续不断的市场契约过程,将不同的外部分工环节连接成一个生产整体。在市场交易费用高昂的地方,人们趋向于使外部分工内部化,将原来通过市场采购的劳务和中间产品转由企业内部生产,实现更高程度的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在市场交易费用低廉而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边际递增的情况下,则容易导致企业将一部分内部生产和分工环节转移到企业外部,以减少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充分利用市场管网通达,功能完善,交易费用低廉的优势,深化生产专业分工,将大量生产环节转移到企业外部,在群落内部形成了一个细密高效的分工体系,防止了在产业扩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由于企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企业内部运行的摩擦成本,使群落中的每一个企业都保持着极高的效率和活力。同时,使群落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和产业技术环链保持灵活与通畅,使整个企业群落成为市场制度和企业组织相互渗透功能融合的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体。这种产业组织体因为贯通着市场机制,所以,不会因为规模的庞大而影响效率,而其他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更多依赖科层体制,而导致边际管理成本增加和边际功能钝化。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实际案例,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企业制度综合体的充满希望的前景。
  4.企业群落的比较功能优势
  (1)网络型的全方位群落扩张功能。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发展是一种网络型的整体漫延的扩张。在民营企业群落这个立体网络中,每个节点和每个维向上都存在着强烈的扩张冲动,群落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发展源,都在寻找和不断拓展自身的生长发展空间。虽然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它扩张的速度可能不是很快,但整体扩张的速率却是最高的。试想一下,义乌小商品民营企业群落从出现到今天200亿元的产值规模,只用了十几年;绍兴轻纺民营企业群落达到今天180亿元的产值规模也只用了十几年――有哪一个大企业获得过这种发展速度呢?
  (2)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经营功能。群落中的众多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禀赋和对市场需求的独特理解,采取各自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出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产品系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现代消费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对产品雷同的排斥和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浙江民营企业群落适应了这种市场变化,众多民营企业依各自不同的路径追踪着市场的热点,生产出多种多样,具有新性能、新外观的新产品,而且日新月异,创造不止,始终把握和引导消费潮流的变化。浙江民营企业群落的功能优势也是它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姜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