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的和谐管理思想及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维彬 程晓多 嵇亚娇
摘要:重点讨论了有关“和谐管理”的管理思想,提出“和谐管理”是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实证的基础上,从和谐管理的概念、和谐管理的科学性、如何实现和谐管理的途径等方面得出,只有尊重人权、科学管理,才能做到和谐管理的结论。
关键词:当代企业;和谐管理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64-02
一、和谐管理的概念
企业以管人为中心,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使企业人、财、物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优效果的目标管理。实现和谐管理,首先应当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特别是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和谐,即劳资关系的和谐。其次,人与物的和谐,包括人与设备的结合,创造最高的生产率。第三,人与环境的和谐,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建设与循环经济。第四,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诚信、道德、法治、互助合作。
二、和谐管理的科学性
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费雷德里克・泰勒认为:“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它能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不断扩大再生产。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落后的经验管理。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和谐相处,达到和谐管理的效果。和谐管理目的是为了企业获得最优效果,与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统一的。
三、实现和谐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我们物资流通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和“主业养家、多业并举”的新型流通企业经营之路。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妒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
(二)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阳光”经营
企业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用户支持中生存发展的实体,要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股东的投资利益要得到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应收入需要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确保。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样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业公开为载体,大力实施“阳光经营”,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共同维护企业利益和社会形象
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创造条件,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二是推进集体协调制度,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共谋企业发展;四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劳动法》、《公司法》为准绳,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并使工资支付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五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依靠员工办企业。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推动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蓝本,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尽管企业经营最终目的是赢利,但无论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都不可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就不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四、和谐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台湾首富郭台铭的“知人善用”的经营理念
郭台铭任鸿海集团董事长,十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台币,十年增长100倍。 尽管鸿海是以模具起家,但郭台铭很清楚,善用人才是奠定鸿海30年来持续成长的基础。郭台铭说?押“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专家,我们公司的机械博士超过几十位。”
(二)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汽车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两千多种,但手机只有两百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
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五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2 000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相对于其他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郭台铭常挂记的一句话,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次有人问起鸿海最大的挑战,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在投资人才方面,郭台铭一向舍得花钱。鸿海为了引进光通讯专家,公开在媒体上刊登年薪1000万的广告,外界看到了郭台铭寻找人才的大手笔,也看到了郭台铭做事的决心。
(三)以身作则,共同奋斗
郭台铭强调的“以身作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一名在鸿海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说:“看了老板赚钱之后没有放进自己的口袋,几乎全都投入机器设备,这样的老板值得跟。”
(四)不断创新“兆元奇迹”
郭台铭旗下的八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三年各自至少收购六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 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 000亿到第5 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 000亿到2兆台币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以上事实可以看出:郭台铭是一位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管理密切结合的成功管理家,也是企业界一位难得的善于用人,更善于用将的帅才人物。
五、结论
和谐,不仅仅应追求企业内部的和谐,更要强调整体的和谐,现代企业管理的和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修炼。和谐的境界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和谐,而不是每年仅仅有几个特有节假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可以达成。和谐,不但是物质利益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道德约束、伦理规范、情绪缓解以及心理控制等方面的自主发展与平稳运行。
“和谐”管理是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达到和谐管理,既要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科学安排,使生产资料资源合理配置,生产有序进行;同时也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和每名企业员工。坚持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德岭.和谐理论与和谐企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2.
[2] 杨柳黔.把脉和谐管理型企业[J].施工企业管理,2005,(5):15-16.
[3] 孙洪滨,徐其东.企业实现和谐管理之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13):23.
[4] 刘庆华.和谐:企业管理的灵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6):20.
[责任编辑柯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