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三峡移民安置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翠

  提要随着三峡移民安置的基本完成,目前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点已逐渐从移民 搬迁复建转移到帮助移民脱贫致富、发展安置区的经济上来。对于移民后靠安置区而言,农业是主导产业,农业的发展对于后靠安置区农村移民的安稳致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后靠移民安置区,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适合后靠安置区农技推广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后靠安置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对于湖北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通过调研,走访了秭归、夷陵、巴东、兴山四个区县。分别由上自下访谈县、镇、村、农户,其中涉及8个镇,100个农户,充分地了解了库区移民安置区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从农技推广人员配备来看,人员不论是在人数、职称、级别、学历等方面,都显现出不足,而且办公设施比较简陋;在调研的库区四个县区中,我们了解到农技推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技术培训、示范参观、巡回指导、视频传播、印刷品宣传、咨询服务、科普宣传等,都运用于农技推广。技术人员也会分配到村,进行个别指导,镇级推广站也会定期地进行农民的集体培训,四个地区均有相关的电视台,农技服务热线进行农技的宣传和咨询,同时,当地政府也会聘请相关的农业专家,下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和授课。
  从非政府农技推广模式看,夷陵地区柑橘初加工企业68家,但没有深加工及龙头企业,均以打蜡后鲜果销售为主。茶叶加工企业现有279家,其中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10家,300~500吨的15家;秭归县脐橙的种苗均由该县2家良种繁育中心提供(其中1家为国家级),杜绝了单位、个人的私自引种。秭归现有脐橙加工企业38家,其中橘颂公司是该县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兴山县到2008年,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8家,其中农民专业协会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组织成员覆盖全县58个村2万多农户,涉及柑橘、茶叶、蔬菜、烟叶、生猪、菌药、沼气、农机、农村水利等9个产(行)业,使用注册商标3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12个,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规模经营面积达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5.35万吨。在巴东县,雷家坪柑橘合作社2007年建立,现有会员600个,自有山地500亩,已注册雷家坪柑橘品牌。整体来看,秭归、夷陵、兴山发展较好,巴东相对较弱。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湖北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安置区在农技推广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功能弱化。2005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行“以钱养事”以来,造成人心散、队伍不稳、作用发挥不够。同时,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权归属乡镇后,部分乡镇安排农技干部包村包片,从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致使农技推广人员处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推广和服务工作。科技推广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群众需求、科技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年龄、知识老化。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安置区的县级农技推广人员中,其中高级职称比例为14.2%,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为12.4%,年龄在30以下的比例仅为2.7%,而在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年龄老化现象更加严重,技术人员大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基本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是几年没有变动,引进的专业农业毕业大学生更是没有。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人员只有调出的而没有调入的,新的科技推广力量没有输入,推广队伍建设落后。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在调研访谈中,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反映最为突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缺乏工作经费和试验示范经费,很多新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应有效益。调研中反映出农技推广在从上至下运转的过程中,在乡镇级出现了断层,主要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比如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镇政府签订以钱养事工作合同,人员缺乏,尤其是专业人员缺乏,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县级的农业推广计划无法很好地实施执行。
  4、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不完善。由于受国家政府体制改革的影响,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工作的开展仍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为农村及农民服务的意识不强。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覆盖面小,农协组织少,且不能辐射面地带动广大农户。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虽然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缺乏具体的约束机制和监督监管机制,又由于自身的利益局限性,不能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受体,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应用者,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最终的受益者,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能否推广应用以及推广应用的程度。在访谈调研中,农村普遍存在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劳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与接受农业科技需求的水平相差较大,成为农技推广的巨大障碍。另外,人均耕地面积普遍偏少,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承受市场因素与自然因素带来的双重风险能力有限。
  
  三、农技推广模式理论综述
  
  1、农技推广组织概述。我国目前农技推广组织主要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组织(主要是县、镇级农技推广站);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为主导的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型技术推广组织(包括两种农产,分别是农产品加工型+农户型和涉农企业);农业教育,科研型推广组织,其中教育、科研单位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有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本转让、技术入股、组建科技型企业。
  2、农技推广模式概述。我国目前农技推广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项目推广模式。项目推广模式是针对一项技术的推广模式,由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和农业科技推广单位抽调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小组,由上级政府部门划拨农业推广经费,地区政府部门配套推广经费,通过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合完成项目实施,把农作物良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新农机具等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广给广大农户应用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2)技术承包模式。技术承包是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民就某项技术的推广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关系中,农民负责投资、投劳、提供场地,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有时还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有时还帮助销售农产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单产或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农技推广部门从农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技术服务费。
  (3)技物集合模式。以技术示范为前提、以农资为载体,将推广的技术物化,并根据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特点进行配套,使技术措施更容易被农户接受和实施。
  (4)农业科技示范场及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单位实施,以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为目的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主导产业发展及农民的需要,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把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新近研究的科研成果、从国外和外地引进的科研成果在科技示范园进行示范。其目的不单是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而且还向社会提供农产品加工原料,进行农产品加工营销,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培训的基地。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咨询服务型模式。包括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及大众传播等不同形式。具体形式有热线专用电话、坐堂咨询、专门指导、开展培训等。
  (6)媒体服务型模式。媒体服务型是指通过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互联网、光盘、电子杂志等信息载体,向农民推广实用农业技术和信息。
  (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模式。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上联市场,下连农户,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科技推广模式。
  
  四、湖北三峡库区移民后靠安置区农技推广模式优化
  
  1、现状。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方面,如项目推广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主要推广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场及科技示范园区模式,也有比较多的运用,各个地区均有相关的果园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夷陵目前在该区域推广的主要技术是标准化果园建设。秭归地区,目前有6,400亩有机茶园,4万亩无公害茶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模式,在库区发展得比较迅速,同时也是效果比较好的模式。如肖氏茶业、邓村茶业、三峡茶业等,这些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能良性引导茶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茶叶相关技术推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秭归现有脐橙加工企业38家,其中橘颂公司是该县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咨询服务型模式和媒体服务型模式也得到比较普遍和长久的运用。在四个县区,分别都设有电话专线,同时也设有专门的农技推广相关的电视节目。在四个地区均用相关专家到村进行上课教授以及现场的技术指导。
  2、农技推广模式优化方向。一种模式的选择是经济、体制、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和农户的需求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随着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和农户需求的变化,农业技术推广由传统模式向优化模式发展。立足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具体情况,本着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好产业,改善移民生活水平,增加其农业收入。库区移民安置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的方向是:由增加产量向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技术推广模式逐步优化到把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作为农业推广模式;由产中服务推广模式优化到向产前、产后纵深拓展,并逐步成为农民所需要的其他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各项物质、教育、心理和信息的咨询服务等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模式优化到由下而上自愿主动参与咨询、沟通模式;由政府主导公益型推广模式优化到多元化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型发展模式。
  3、农技推广模式的优化。对于库区的各个地区,根据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程度,分为两种优化方式:一是针对发展较好的,比如说秭归夷陵地区,这类地区的农技推广模式优化应当考虑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的咨询服务,围绕推广高新技术这一目标选择具体的推广模式。对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可采用有偿信息咨询、技术转让模式为主,无偿模式为辅。在推广组织方式上,可率先采用“专家+基地+协会+农民”、“专家+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市场+农民”、“公司+合作社+科研单位+交易平台+农户”等多种多样的运行模式。同时,不断扩大非政府推广模式的比重,使这些地方逐渐形成城郊型、外向型、市场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针对起步相对晚、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如兴山、巴东地区,应主要采用项目带动农技推广模式为主、“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为辅的多元化推广模式,通过大力发展该地区优势产业,来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到技术推广过程中来。同时对于这类地区,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应主动去接触农民,应体现国家扶持的无偿服务为主的推广模式,加强信息传播及适当行政干预,组织形式上主要是“政府+农户”、“政府+协会+农户”型的运行模式,同时力争实行“一人一村”的推广模式,即一个农技推广人员负责一个村的农技推广工作,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真正下到基层,为贫困农户无偿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使推广的技术和信息能迅速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针对库区农技推广模式的优化,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让各种模式、尤其是非政府主导的模式自由发展,多种模式并存,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的集合,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又有利于互相竞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农技推广网络;二要加强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改善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目前,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以政府为主导型推广模式农业推广人员不仅数量少、素质也不高,而且数量分布及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基层单位的情况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在政事分开的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以职定岗,以岗定责,责、权、利结合,以业绩为主评聘技术职务、晋级和奖励,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三要培植积极的用户系统,提高农民的素质。调研中,各县区均有农广校,兴山县已经挂到高职中,而巴东县才刚开始运作。总体说来,运行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应积极运行农广校与农技培训相结合机制,采取政府倡导,农业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冠名支持农业技术教育等方式,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结合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的科研项目进行。各级政府结合九年义务教育,组织本地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的专业教材,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在农业教育推广工作中的报酬补贴,将农广校与农技推广人员上岗相结合,让农广校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明文.新时期构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4.
  [2]丁振京,杨亚梅.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存在问题.农业科技管理,2000.5.
  [3]刘永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