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特色与国际趋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丽娜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这对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的协调成果并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接受,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要顺应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为透明的财务信息,促使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其全面实施必将有效地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一)资本市场全球化急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大量的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我国企业境外融资时,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大大增加了报表转换成本。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会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可以降低资本进入的风险,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二)国际贸易发展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已成为国际贸易往来的一大障碍,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有利于加快信息交流,为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减少或者消除“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上的障碍。
(三)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随着我国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多种分配制度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管理层收购、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迫切需要许多包括新的会计技术与方法的新会计准则。
二、新会计准则中的国际协调与趋同
(一)新准则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的成熟市场理念。所谓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就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资产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计量成为新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运用了公允价值,不论从涉及的范围,还是对现行会计实务的影响来看,此次修订都称得上是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一次飞跃。
(二)存货管理办法变革。根据调查发现,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或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一些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其中不少企业为避免先购入或先生产完工验收入库的存货存储时间过长,导致货物变质或毁损,便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这样就造成了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因此,为便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
(三)债务重组变革。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改变了将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负债而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但规定限制条件)。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在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后,可将其收益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每股收益水平得到提升。
三、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会计准则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一)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二)我国仍采用基本准则的形式作为指导会计实务的行为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它的职能与目的是用来规范和统率其他所有具体准则的制定活动的杠杆,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四个会计假设,其对财务报表质量特征有8个原则性要求,即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差异。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引起广泛关注、同样也最为实质性的区别,就是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间是否需作为关联方披露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在2003年的修订中取消了此条的豁免规定,即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也应作为关联方予以披露。
四、新会计准则的划时代意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准则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既有居于驾驭地位的基本准则,又有针对性强的具体准则,适应了一般与特殊行业的不同实务要求,保证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促进了各项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企业、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进一步强化对信息供给的约束,可以维护相关利益方的利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法制化进程,同时进一步体现了“请近来、走出去”战略,大胆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这些重大举措无疑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同时,为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和评价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有力地维护公众利益,最终促使公司治理模式国际趋同,提升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核算,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接轨,有利于规范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会计预替系统,及时披露交易决策的相关信息,引导衍生工具的有效运作,提高金融信息可比性和透明度。由于新准则坚持以公允价值计量、强调运用套期会计、趋向于原则导向、允许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等,必将对金融会计实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会计准则可以被视为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为我国的相关利益集团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信息,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