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企业筹资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延涛 王鲁平

  我国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活动在企业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有了前期的投入,才有相应的技术突破及技术的商品化。因此,为了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筹资安排,制定科学的筹资政策。
  
  一、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及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实质是技术的生命周期,始点是研究开发,经过相应产品的导入、中试、发展和成熟等若干阶段,最终体现为产品本身性能的提高、改善,或者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六个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风险性。风险性即不确定性。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的是技术以及包含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本身的特性就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能否获得相应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创新链始点是研究开发,针对的是新技术。如果难以产生理想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就会中断,技术创新就会失败。而新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才能成功,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种子期阶段。此时,技术创新的萌芽已存在,但远不够完善,技术的成功率平均不足10%。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使取得了应有的技术突破,将技术应用于产品时,能否成功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首先,由于从新技术的研发到市场化,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顾客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化,从而减少对本产品的需求,导致产品达不到应有的规模经济;其次,在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竞争对手可能先于企业推出更先进的技术,从而使本企业的技术不再先进,也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创业期阶段。此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产品也不成熟,存在着极大的市场失败的可能。随着企业逐步迈入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盈利增加,技术风险有所降低。
  3、财务风险。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随着企业负债资金的引入,财务风险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量增加,企业对负债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时企业如果不适当地拥有较高的负债比例,财务风险就会更加明显,企业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二)高投入性。在种子期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突破,而且,技术难度越大,需投入的资金量也越大。到了创业期阶段,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专用设备的购买与生产。即使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以及成熟期,为了打开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需投入较前期更多的市场开拓费用。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过程确实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
  (三)投资回收期长。种子期一般需要7~10年的时间,再经过创业期的产品生产,直至成长期获得边际利润,尚需8年左右的时间。这就说明,技术创新的投资―盈利时间跨度长。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与那些投资回
  收期短的活动有了明显区别。
  
  二、技术创新企业的筹资政策选择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融资的要求。技术创新具有风险高、投入大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这就为企业的融资行为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应对高风险性。筹资政策应根据各类资金的性质和特点,做好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合理匹配;②应对高投入性。筹资政策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来源,做好财务资源储备;③应对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做好资金期限结构的匹配,即融资方式应在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合理权衡。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企业的融资政策应具有还款压力小、资金供应量充足以及主要是长期资金的特点。
  (二)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来源分析。总的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这些资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性资金、权益性资金和负债性资金,三类资金具有各自的特点。
  1、国家政策性资金。此类资金是国家为了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投放的资金,主要形式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政府投资等。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低息或无息的资金,财务风险也较低,可以作为企业创新初期的“种子资金”,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且其资金支持有限。因此,企业应积极寻求其他渠道的资金。
  2、权益性资金。权益性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其主要形式有留存收益、上市融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风险投资。这一部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不会为企业带来固定的股利负担,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筹资量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留存收益资金是企业利润的内部留存,没有融资成本;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是创业期的企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恰恰能满足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要求;同时,风险投资还为企业提供资本经营、管理及市场等服务,伴随企业走过相当长的时期,在所投资企业成长到相对成熟时,退出投资。因此,在企业运营的前期(扩张期前),风险投资可以作为主要的权益性资金来源。随着企业迈向扩张期,达到了经济规模,实力雄厚,具备了上市(主板市场、二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可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上市融资可以成为企业在后期(扩张期后)的主要权益性资金来源。
  3、负债性资金。负债性资金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和前两种筹资方式不同的是,企业对负债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且融资数额越大,财务费用越高。商业银行追求安全性,是投资的低风险偏好者。在企业创新前期,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技术创新没有完全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尚不稳定,商业银行不大可能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企业创新的逐步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逐步好转,营利能力增强,其可能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企业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融资数额有限,在创新前期,主要也是作为融资的辅助方式;在创新的后期,企业债券,特别是可转换债券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
  (三)技术创新企业筹资政策分析。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营收入不确定、R&D投入高的企业经历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高,必须主要依靠权益融资。罗斯研究认为,企业高成长性意味着较大比例的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只是辅助形式。Titman&Wessels、Booth et al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公司经营的波动性(风险性)与公司的负债水平负相关。
  技术创新企业富有成长性,通过R&D投入实现技术的革新,有望取得销售收入的提升;同时,其又面临着高风险性,经营收益不稳定。因此,技术创新在确定其筹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构成。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企业应采取弹性筹资政策,即筹资政策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资金要求特点和可得资源灵活调整,达到既保证资金需求又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含义:①保持资本结构的弹性。企业保持资本结构弹性应遵循的原则是低风险和低成本,即企业确定的资本结构应能保证资金的财务风险和综合资本成本都较低。在企业创新前期,企业可将权益资金作为主要的筹资来源,同时适度运用负债资金,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在继续运用权益资金的同时,在企业盈利状况有保证的情况下,重点发挥负债资金的杠杆作用,合理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一融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融资环境合理调整,换言之,企业的资本结构应是可持续的、可调整的。②资金来源的弹性。企业的权益和负债资金有多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阶段。一般意义上,风险投资适合于企业创新前期,而银行贷款和债券主要在企业创新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选择资金的来源构成时,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营利能力、资产结构等因素灵活选择,使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③资金期限结构的弹性。企业的负债资金有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分。长期资金还款期长,但资本成本较高,短期负债则相反。企业在创新前期,风险较高,盈利状况尚不稳定,如果引入过多的短期负债,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不利,企业应主要运用长期负债,延长企业还款时间;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的盈利状况趋于稳定,企业有能力承担短期负债的偿还要求,企业可重点用之。
  
  三、结语
  
  技术创新具有风险高、投入高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基于此,技术创新企业的筹资政策应该能应对高风险、保证充足的资金需求和尽量选用长期资金。企业可选择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国家政策性资金、权益性资金和负债性资金三个方面,其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不同的支持力度。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企业应采取弹性的筹资政策,以此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