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彩票公益金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 杰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个别城市试点推广到现在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展开,形成了一个全国基本统一的公共养老保险模式。这一制度中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实行现收现付制;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实行完全积累制。
  我国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在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完整体系后,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一种新的体制,作为过渡时期的一项新的尝试,在解决传统养老保险模式弊端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转为“统账结合”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变革,在转制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关的转制成本出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隐性负债补偿问题。在原有的现收现付模式下,当期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当期职工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支付。这种代际转移支付使现收现付制能一直延续下去,任何一代人的养老金总有明确的支付主体。但在“统账结合”的制度实行后,当期职工的缴费只负责自身的养老金积累,既不需要承担为上代人养老的义务,也不依赖下一代人为自己养老,代际之间的转移微乎其微。但那些已退休职工和在实施个人账户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也就是所谓的“老人”和“中人”,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养老金积累,而是通过现收现付制对上一代退休职工做出了自己的养老贡献。在制度转变后,这部分人的养老费支付自然失去了资金来源,这就是在转制过程中必须面对并且应予以补偿的一种“隐性负债”。
  无论是当期支付缺口,还是未来个人账户空账缺口,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弥补缺口,那么最终只能由国家财政兜底。本文试图将非税收入的彩票公益金作为弥补缺口的资金来源之一,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优势和缺点进行初步分析。
  
  一、养老彩票的必要性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自1993年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转轨中的一个困难是,在实施基金积累制前已经退休的老职工,以及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他们的贡献被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制度转轨后这批老职工过去的养老金积累,事实上就形成了国家对他们的“隐性债务”。199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隐性债务进行过测算,结果为28753亿元;世界银行于1996年的测算结果为19176亿元。目前,中央财政每年用于养老保障当期支付缺口的补助数量逐年上升,2004年已经达到522亿元。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八十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1997年已经超过1.2亿,到2000年将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10%,开始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更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根据有关专家的测算,我国2030年前后达到养老金支付高峰。(图1)隐性债务逐渐显化,未来财政压力只能尽早面对。
  
  二、养老彩票的可行性
  
  从彩票的设计看,养老彩票和普通彩票并无二致,如果号码中奖,同样能得到相应的奖金。但唯一的不同在于,这类彩票收入的一半将被划归到个人退休金储蓄账户中,而不是用于其他目的。在彩票的总收入中,仍有1/3作为奖金返还,剩余部分则作为彩票管理费用。
  设立一个个人退休金账户与设立共同基金账户一样容易。购彩者将获得一张卡,可用于刷卡支付。如果彩票未能中奖,则自动将彩票购买金额的一部分汇入到此人的账户中。另外,还可以考虑给未中奖者一定的税收优惠,比如政府对于从账户中提出的资金实行免税政策。而且,彩票退休金计划可以不断累积。
  从我国现在彩票市场深度来看。2006年我国通过销售彩票筹集到彩票公益金277.6亿元,中央集中和地方留成各138.8亿元,我国彩票业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9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彩票课题组研究测算,到2010年,我国彩票规模将达到846亿元,届时我国每人每年将会有61元花在购买彩票上。如果考虑到养老彩票对于购买彩票的彩民的储蓄鼓励效应,那么还可以有效地挤占私彩的空间,从而增加彩票发行规模和因彩票收入形成的彩票公益金的积累。
  有人认为,这种彩票无异于是“拆东墙补西墙”,把原本通过彩票筹得的用于教育或其他公益事业的资金,存到了彩票购买者的养老金账户里。但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把彩民花出去的钱存到自己的退休金账户里,实际上就缓解了政府和社会在社保问题上的巨大负担。
  
  三、养老彩票发行的优点与缺点
  
  目前,我国的彩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市场上的彩票品种也愈加丰富。一方面迎合具有各种投机心理和偏好的彩民的需要,比如足球彩票主要面向具有博彩兴趣的球迷群体等;另一方面以不同算法为依据的彩票以更加丰富的参与方式吸引大众参与,比如单个开奖规模的大小以及博彩规则设定的不同等;再加之彩票发行成本较低,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彩票品种的供给弹性较大,所以类似品种的彩票的推出可能会遭遇发行困难,进而无法构成统计上的“大数”,最终导致新品种的消亡。
  鉴于此,养老彩票的优点可见一斑。它不同与已有的彩票品种,具有明显的储蓄性,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彩民博彩时所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养老问题具有普适性,几乎合乎所有人群的需要,所以先天地具有比较较高程度的需求广度,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和对未来预期和收入状况的不同,满足各个阶层对风险的消费和对未来的储蓄的需要。所以,养老彩票的发行一定可以激起市场的广泛响应,其结果将是带来巨额的财政非税收入,以弥补社会统筹养老基金的不足。
  然而,养老彩票的发行也有技术上的难题。这一彩票的设计需要建立彩民的个人养老彩票公益金账户。第一,广大彩民的参与客观上要求巨额的前期投入以建立养老公益金账户,因为这个设计到公益金的入账,更加关系到未来养老金的认领等问题;第二,彩票销售流程复杂化。由于需要确定彩票购买者的身份同账户的对应关系,在不采用已有的身份采集信息库的情况下,则需要更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彩票购买过程中,倘若采用银行系统进行购买,一方面增加管理费用支出,另一方面限制了欠发达地区从某种程度来说更需要养老保障的彩民对彩票的购买。因此,削弱了以上谈到的养老彩票需求广度上的优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