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君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最普遍和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融资问题。在我国体现为“三难”:贷款难、上市难、担保难。其中一个主要根源是融资市场的非对称信息。因此,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按照这种融资方式能否取得资金,都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
  
  在我国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在寻找贷款时首先遇到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中小企业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严重失真。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他们的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的。这样,金融机构没有充分时间,也没有适合的渠道来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对企业贷款更加谨慎,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信息不对称下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1、在借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一般指商业银行给经营失败的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或拒绝给有困难但能成功的企业提供资金。由于商业银行可能无法得到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完整信息,在这种基础上做出是否提供信贷的决定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就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其信贷金额较小,频率较高,因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也不愿意向外界披露很多信息,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冷落。
  2、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不按照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或对商业银行的承诺使用资金,或者在有能力偿还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不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从银行来讲,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道德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为减少道德风险,就必须加强监督。对大企业的监督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因为许多对大企业进行监督的信息在市场上都可以低成本的获得。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信贷的规模经济降低单位资金的监督成本,而对中小企业监督的成本通常会高于大企业。
  (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收益。完全信息下期望收益与贷款利率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不仅要考虑贷款利率的提高对期望收益的作用,还必须考虑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其期望收益的影响。当银行不能有效地获得借款人关于资金使用的信息时,贷款利率的提高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而诱使银行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方向,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根本原因就是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恰恰就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结果,利率提高可能不会给银行带来更高的收益,而可能是相反,所以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愿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要求,这样就出现了信贷配给。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它是资金使用者与资金提供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由于交易是直接的,资金提供者必须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因此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很高。一方面通常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金、营业额、利润水平,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融资的资格;另一方面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法律、会计审计机构进行专业的上市评估服务,这些成本往往很高。同时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管理机构要求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披露经营信息,为保证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公正,需要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的审核,由此发生的成本也很高。不管企业的规模是大是小,企业直接融资为达到较高的透明度所需支付的信息披露、社会公正等费用差别不大,因此只有大企业采用直接融资具有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同样,二板市场也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二板市场的上市评估费用也是高昂的,只有那些高收益(同时往往也是高风险)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才能受到二板市场、风险资金的青睐。高科技中小企业虽然风险大,但由于勇于创新,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成长以后往往会有较高的资金回报率,且资本退出渠道较多,因此风险基金往往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孵化器”。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高科技企业较少,这样的国情决定了直接融资市场不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的途径
  
  (一)确立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企业可以自己去取得所需信息,但信息一旦取得,其传播成本接近于零,而且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过程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所以,最佳方案是政府充当集这三种职能于一身的角色,把处理过的信息公布于社会,让所有企业得以知晓。由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与大企业比较,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中小企业而言意义更加重大,更能有效地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美联储、英国的英格兰银行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部门等,每年均定期地披露关于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状况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对于金融机构制定和调整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样,这些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并探索和开发新的融资渠道,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通过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已成为各国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使前者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需求,后者贷款债权的实现有一定的依托,从而在两者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据国家经贸委的资料显示,全世界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980~1998年间,作为美国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近28万笔、总额达410亿美元的担保贷款,1997年财政年度以来,中小企业管理局每年计划为5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10亿美元。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育程度比较低,所以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对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保险或贷款,借以分散中介机构担保风险的信用辅助体系。
  (三)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能够大大降低信息不利一方的合约风险和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双方的成交意愿。信用评级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发行证券的筹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率,有利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和担保机构降低风险,还可以降低社会信息成本,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世界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非常重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等国际性权威信用评级公司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我国缺乏专门的、权威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只是有一些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部分地承担信用评级职能,所以我国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确定中小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社会辅助体系。主要是完善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辅导中心、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税务代理公司在内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和以贷款评估、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咨询机构,如市场咨询和投资咨询公司,它们可以就项目的前景、投资回收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加强企业经济指标及财务报表的分析,协助银行、企业做好项目的研究与评估工作;另一方面扶持有信誉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借助它们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经营,也可辅助银行审查企业财务,严格信息披露,减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风险评级等信息的搜寻成本。特别要注意发挥咨询机构和中小企业协会在融资方面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