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 辉

  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确认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个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会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具有呈报滞后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差甚远、易受操纵等特征,现行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信息使用者要求通过非财务信息披露那些不能进入财务会计系统但却与企业未来财务业绩密切相关的业绩信息。
  
  一、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价值
  
  1、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财务报表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些有限的历史数字信息,有许多对用户极为有用的信息没有得到反映,若不辅以某些统计资料或定性信息,仅仅依赖财务信息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也不能将企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更多地与品牌价值、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相关,而这些资产往往难以货币计量,但却往往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发展前景所必须的。对投资者而言,企业过去或现在的业绩固然要分析,但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信息、现金流量等,他们往往更加关注。披露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财务信息所传递的含义,了解经济事项变动的原因,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正确评价企业发展所拥有的机会和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如用户通过损益表仅仅能知道本期销售利润等数据,但对其变动的原因、未来趋势等却无从知晓,通过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等信息的披露,用户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前景如何、本期销售利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何在,能否保持等等,从而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必须在财务信息之外披露非财务信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才能完整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貌,缩小财务报告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差距,有利于投资者更加完整、全面地评价企业业绩,估计企业价值,作出正确的决策。
  2、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公司良好的财务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众的信任。如果投资者知道某种信息的存在,却对其内容缺乏充分的了解,此时企业对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估计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披露财务信息外,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可以防止投资者因不了解信息对企业作出不利的估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比如:利用非财务信息向投资者说明公司如何应对新的商业风险,从而说明财务指标的含义,进而反映公司整体业绩,赢得投资者信任;对就业、员工培训、环境治理等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是管理者向公众宣传自己的最好机会,大大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到企业的持久发展力,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些表外信息的披露,还有助于管理者发现本企业在同行中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改进经营管理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难点
  
  1、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是企业活动的前提,非财务信息披露也不例外。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收集成本、信息处理成本和审计成本。由于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收集过程有相当大的难度。公司提供的非财务信息报告,必须接受内部和外部审计监督,有些还要取得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这些都会加大信息披露的直接成本。此外,企业提供的非财务信息,由于信息用户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可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各种成本的存在,就必然构成对信息供给的制约。
  2、前瞻性信息和经营数据对外披露,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并为竞争对手获取,使公司处于劣势。
  3、缺乏相应的非财务信息的标准规范。首先是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比如,应该披露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由哪些指标来体现,每项指标要披露到什么程度等等,缺乏一个公认的统一的规范。其次,非财务信息缺乏相应的量化标准。比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全球发展能力等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环境会计计量等,没有一套从理论到实务都可行的计量方法。采用管理者和投资者自发选取的具体的、主观的、未审计的指标来推测公司的真正价值,可能会由于其存在的主观因素而导致重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股东价值。
  
  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几点思考
  
  可以看出,非财务信息供给不足的原因,有供给方的有需求方的,还有社会环境和制度的因素,但归根结底,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客观上就需要建立一套相当于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则体系,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量化过程进行标准化,为公司业绩讨论提供共同语言和统一定义,使得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进行比较和审计,从而为社会评估公司的价值提供财务信息以外的可靠依据。
  1、量化和标准化的问题。目前看来,大多数非财务信息不能或者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量化计量方法,同时,对所有非财务信息都试图进行量化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要克服传统会计模式中货币计量假设的束缚,非财务信息才会更有生命力。对于非财务信息,能量化的要力求量化,不能量化的则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的衡量指标体系。比如当前较流行的平衡计分卡、六西格玛等公司业绩评价方法,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相关保证业务。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属于公认会计准则和法定审计的范围,但是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会计数据同样重要。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非财务信息质量中的鉴证作用,确保其真实性、公允性,降低用户风险。同时,证监会应制定有关非财务信息披露准则,规范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行为。
  3、非财务信息的质量控制。对非财务信息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保障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建立非财务信息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虚假信息的生存机会和空间。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专业认证市场的认证服务,保证非财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4、明确披露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困扰会计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表内信息失真引起的法律责任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法》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但对表外信息披露虚假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尚未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表外信息提供者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存在。因此必须尽快制定表外信息披露具体准则,进一步规范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对违法披露表外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表外信息的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净化信息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4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