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的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瑜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在我国各级事业单位推行内部审计工作,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同时又取决于各事业单位当前的内部审计现状。事业单位之所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各级事业单位“勤俭行政”的必然要求
  行政事业支出源于纳税人的贡献,因此,纳税人有权知道各级事业单位行政支出的真实、具体情况,例如,事业单位的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公费考察和会议费用等。纳税人对事业单位真实行政费用支出的掌握情况,源于各单位高效合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另外,随着2010年我国经济逐渐回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均需要各事业单位廉洁务实、节约自律,加强本单位“勤俭行政”的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并进一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的必然选择
  虽然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已经明确规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是直到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缺乏,以及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目标定位不明确表现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和最终审计结果往往表现为单位领导的意图,而没有体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总体目标;机构设置不健全是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么没有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要么没有很好地划分审计人员和行政人员的职权界限,使得单位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人员素质缺乏和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齐和没有采用合理审计方法等方面。
  二、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及优势
  (一)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管理导向内部审计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组织建立有效的审计机构,并明确各审计人员的审计职责,以检查、评价和监督组织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主要目的,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动的角度明确组织人员相关工作的有效履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强调现代管理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理论在组织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比较全面地关注组织的内部控制,因此其特征主要体现为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人员要检查、评价和监督组织的管理制度和各项管理活动,例如,组织决策、计划制定、财务预算和成本支出等。对于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组织和部门目标的制定及履行情况进行审查,以此找出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存在的薄弱环节。另外,管理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及时审查组织的管理绩效、管理人员素质和培训情况,进而提出改进组织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整个组织的管理水平。
  (二)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优势
  由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与其他类型的审计模式相比,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有其独特的审计优势。在审计目标定位上,以实现组织总体绩效和内部控制水平为最终目的,从而有效避免审计目标定位不明确或定位过于片面的问题,例如,有些组织在内部控制中过度关注组织领导或小团体的利益,从而丧失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在审计机构设置上,强调组织管理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要求组织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从而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人员素质上,不仅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内部审计对组织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即注重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的共同提升;在审计方法上,能够做到内部审计与组织管理的结合、组织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从内部审计、组织管理和内部控制相互协调的角度出发,以提高组织的整体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
  三、事业单位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
  (一)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要提高其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水平,构建能够有效服务于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审计体系,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管理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需要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和审计方法等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目标定位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以节约政府财政支付,实现本单位“勤俭行政”为最终目标。
  第二,在机构设置方面,要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设置单位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在审计机构中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而且要做到审计人员与单位行政人员相互分离、互不交叉。
  第三,在人员素质方面,事业单位审计机构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专门的内部审计理论知识、会计和审计方法,以及基本的法律和管理技术等。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事业单位要做到教育和培训,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开展与其他单位的审计交流,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第四,在审计方法选择方面,鉴于企业中普遍采用的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及优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中可以采用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等,从而提高各单位的审计效率和行政绩效。
  (二)事业单位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事业单位采用管理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在审计程序上需要做到四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配备有效的审计、管理、统计和财务方法。
   第一阶段,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事业单位审计负责人在指定的审计期间内需要完成的审计目标,因此,在审计计划制定阶段,审计负责人要以实现本单位“勤俭行政”为最终目标。
   第二阶段,选择审计对象和选配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制定完毕后,事业单位要选择审计对象,包括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和内部控制水平等方面。事业单位应该由审计负责人负责审计对象的选择并根据审计对象选配合适的审计人员,而不以单位主要领导的意志行事,从而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第三阶段,实施内部审计。展开审计调查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核心,而其中的重点便是审计取证。单位在审计取证时不仅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问询法等基础取证方法,同时也要采用统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高级取证方法。
   第四阶段,获得审计发现并形成审计报告。在内部审计中需要发现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获得有价值的审计发现,并由审计负责人指定人员编写高水平的审计报告,以便审计机构主管或单位主管总结经验,提升管理绩效,并达到“勤俭行政”的目的。■
  (王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