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指霞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做出全面部署;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由此,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需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本研究报告以天台县为例探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天台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天台县作为县一级基层政府,坚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定位,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改革要求,整合机构,核定编制,优化结构,增加投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近3年来的改革实践,该县强化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解决了乡镇农技人员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全县基本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基层农技服务阵地创新建设
  天台县从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农技体制、农办设施条件、农技人员业务素质等多个层面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加强农技人员阵地建设,建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网,是开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该县已投入40万元资金,在各乡镇农技站、畜牧派驻站、行政村、种养殖示范户设立“农技快餐厅”,其中乡镇级农技快餐厅为22个(含12个乡镇农技快餐厅、10个畜牧农技快餐厅)。农技快餐厅建后运作成果较突出,既使乡镇责任农技员有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又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至今,已为农户解决9300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逐步使农技人员有1/3的工作时间、精力用于农技推广服务。
  (二)基层农技人员素质逐步提升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该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针对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等现状,把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请进来”集中授课,选派各类农技人员“走出去”到各大专院校接受知识培训,组织全县责任农技人员进行全封闭业务培训。2009年投入15万元,组织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到各大农业知名院校接受知识更新,组织193名责任农技员举办5期、每期为时一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茶叶、蔬菜、果树和中药材栽培,淡水养殖,畜禽养殖,农机、林技和植保技术推广等为内容的封闭式素质培训,组织697位村级农技员参加无公害山地蔬菜生产、粮食栽培技术等内容的培训。近三年,全县农业首席专家新设立12名,新增农技推广副研究员1名,新增高级职称人员5名,新增中级职称人员8名,为全面推行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组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层农技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实施首席专家课题研究负责制,即落实每位首席专家每年8万元的科研保障经费,农业首席专家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行业或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等方案。农技首席专家课题负责制促成首席专家带头发展农业的良好局面,一是领头提出农业决策方案,2009年,各线农业首席专家相继提出了土地流转政策意见、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政策意见,提出如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母亲河的调查报告,提出如何加强高山蘑菇产业调整促进当地农业产业优化发展的建议方案,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及重大科技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带头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水稻甬优9号示范推广、道地药材白术的品种选育研究、山地蔬菜产业提升等10个项目建设,研究提出相应产业或专业领域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项目快速推进了该县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至今,该县共争取88个部省级项目,涉及上拨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其中部省级畜牧项目17个,项目建设资金1558万元,全县新建、扩建农牧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场12个、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科技示范场40个,农户新增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三是带头培育农业新产业,全力发展小狗牛、香鱼、小种蕃薯、艺术葫芦等特色种养殖,全力做好全程技术探索和数据记录,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产业。四是带头创新种养殖制度。不断创新茭白田套养淡水鱼、甜玉米套种白术、铁皮石斛套种吊瓜等新种养殖制度,使农业产出效益成倍增加。全县“万元田”发展至4万多亩,其中天台九穗儿生态种植园发展葡萄产业核心种植地块亩产值达到12万元。
  二、现代农业发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从总体上看,目前天台基层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农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更无从谈起。
  (一)农技推广体系尚需完善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彻底,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力、基层队伍不稳等问题依然存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管人与管事相分离,涉农主管部门不能有力地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管理和指导,乡镇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完成中心工作偏多,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严重;农技推广激励机制缺位,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
  (二)基层农技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农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与农民群众新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仍较突出。农业部门职责多、职能弱,有“为”才会有“位”,无“为”就会被“边缘化”,没有高素质的队伍,就很难满足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对农业部门的期望与要求,很难做到有“为”。
  (三)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仍然不足
  绝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长期处于“虽有点钱养兵,但无钱打仗”局面,农业部门职责加强后,乡镇农技中心服务内容增多、工作任务加重,须完成各种公益推广服务项目,但工作增加后,农技中心经费并没有同步增加,推广经费仍然薄弱。近年来,县乡两级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经费给予了保障,但是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工作经费还得不到保障,服务推广手段落后,服务设施陈旧。
  三、对进一步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只有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有效克服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缓解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应对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为扎实的工作,深化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奋力开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崭新局面。
  (一)以农技推广绩效管理为激励手段,创新农技人员管理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仙居县实行的“农业技术派驻和技术承包制度”就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它促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
  (二)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手段,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
  从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出发,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实际,进行总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技人员通过参与示范区建设,引导农民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五良”配套,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基本普及主推技术。
  (三)以争取农业项目为途径,加大基层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投入的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技和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形式推广农业科研成果,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项目带动既是县域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关键,同时也可改变农技人员“无钱打仗”的窘境,为有“为”才有“位”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技人员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地生产急需的农业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技术,适应范围广、增产潜力大、能较快地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的技术。
  (四)以壮大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完善农技推广组织网络
  努力改变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高新技术推广,成本高,效果低的状况,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促进农技推广主体多元化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是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的重要力量。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网络组织,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联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为农民所乐于接受,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既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又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