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小刚
摘要: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遭遇了经济“滑铁卢”,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其次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区间;再次从外汇储备的运用两方面对外汇储备规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需求;规模管理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分析
(一)外汇储备现状
1、外汇储备规模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200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21.65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460.3亿美元,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超过50%。
但从短期来看,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影响,个别月份外汇储备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总体来看,2008年外汇储备仍比上年增长27.3%,增幅较金融危机前有所下降(见表1)。
2、外汇储备来源
2008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全年顺差总额4450.72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07亿美元,约为总顺差额的95.74%;资本项目顺差189.65亿美元,占到总顺差额4.26%。从主要的交易项目来看,货物贸易顺差3606.8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18.12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943.2亿美元,证券投资426.6亿美元。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经常贸易顺差。此外,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外国对我国的证券投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热钱流入也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3、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为99.78%,高出世界各国的平均值1.34%,甚至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要高出约0.26%(见表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大。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分析
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994-1997年:1994年,我国外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增长幅度较快,由1993年末的211.99亿美元增加到1398.59亿美元。
1998-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影响,外汇储备增长较慢。外汇储备由1998年末的1449.59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1655.74亿美元。
2001-2008年上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外汇储备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汇储备由2001年末的2121.6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6月的18088.28亿美元。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放缓,外汇储备增长也相对平稳,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19460.3亿美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实行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快速增长期。此外,当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我国出口增长迅速时,我国外汇储备也随之快速增长;当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也放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结售汇制度和经济发展过多倚重出口。
二、外汇储备规模核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偏大。下面我们来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外汇需求因素法。
(一)外汇需求影响因素(D)
根据外汇需求因素法,我国外汇需求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1、国际贸易需求(D1)
一国为保证日常国际贸易的进行,应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这一部分外汇需求应保持3-6个月的进口水平(用M表示年进口额,下同),即年进口额的25%-50%。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30%-40%的比率更精确。用β1表示该项参数,则β1区间为(30%,40%)。
2、外债还本付息需求(D2)
一国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外债的还本付息。考虑这一部分需求应区分短期外债(SL)和长期外债(LL)。短期外债是一年内需要还本付息的,因此要保持足额的外汇储备以满足短期外债的支付。以β2表示该项参数,合理水平为100%。长期外债期限在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惯例,这一部分的外汇需求应为长期外债余额的15%-25%,用β3表示该项参数,其区间为(15%,25%)。
3、干预外汇市场的需求(D3)
我国目前实行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仍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防止汇率大幅波动,保持经济稳定。根据国际惯例及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我国应适当提高这一部分的外汇需求,其数额保持在1-2个月的进口额水平上。用β4表示该项参数,其区间应为(1/12,1/6)。
4、对外投资需求(D4)
我国对外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随着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需求会逐步增加。这一部分需求以对外直接投资(用I表示)来衡量。
5、居民用汇需求(D5)
居民用汇需求主要考虑出国留学用汇需求(SD)和境外旅游用汇需求(TD)。200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7.98万人,考虑留学一般要4-5年,因此留学人员存量(SN)为71.92万人-89.9万人,本文取80万的中间值。按人均2万美元的标准,留学用汇需求约为143.84亿美元-179.8亿美元。本文用人均0.1万美元-0.15万美元乘以该年出境人数(TN)估算境外旅游用汇需求。据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出境人数达到4584万人次,据此推算境外旅游用汇需求为458.4亿美元-687.6亿美元。
6、外资流出用汇需求(D6)
外资流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正常情况下,外商投资的利润回流;二是当一国经济状况恶化或者发生危机时的外资撤离。
在不利考虑外商利润再投资的前提下,外商投资利润回流的外汇需求可以表示为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乘以投资利润率。用β7表示利润率,其区间为(8%,10%)。外资撤离主要是指外商直接投资撤离和外商证券投资撤离。当东道国经济状况恶化时,外商直接投资则在短期内相对稳定;而外商证券投资(FSI)比较敏感,可以在短期内撤离。分别以β8、β9表示上述两项需求,根据国际经验,β8的合理区间为(20%,30%),β9的合理区间为(80%,100%)
(二)外汇需求模型
建立外汇需求模型:
D=D1+D2+D3+D4+D5+D6=β1M+(β2SL+β3LL)+β4M+I+(β5SN+β6TN)+(β7FDI+β8FDI+β9FSI)
(三)测算结果
将表1各项数据及表2各项参数的浮动区间代入模型,可以得出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区间:(8401.77,11084.65)亿美元。而2008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为19460.30亿美元。考虑到模型10%的设计误差,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实际需求约7267.18亿美元。
三、外汇储备运用的政策建议
第一,适当减少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他国际储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的比重偏大,而黄金储备、IMF特别提款权(SDRs)的比例相对较小。以黄金储备为例,2004-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由6099.32亿美元增加到15282.49亿美元,而黄金储备却一直保持在19.29百万盎司的水平。2007年我国国际储备是印度的5.72倍,而黄金储备仅是印度的1.67倍。特别提款权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也比较小,这不仅与我国的国家地位不相符,也和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储备结构不协调。因此,我国应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相应地增加黄金储备和SDRs在国际储备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还能促进外汇规模处在合理区间,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二,运用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战略储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国家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可以运用超出实际需求的那部分外汇储备进行国家战略投资。国家应该合理规划国内石油、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开采,并减少这些资源的出口。把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起来,以备必要之需。另一方面,在全球合理布局,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逐步建立起我国战略储备体系。
第三,加强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建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但可以为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提供出路,还可以增强东亚各国抵抗投机性货币攻击的能力,提高东亚各国金融安全。2009年2月份,东盟10+3特别财长会议决定,将筹建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基金规模增加至1200亿美元,但各国具体出资额还没有确定。我国应努力推动区域外汇储备建设,争取主导权,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曼怡.国际金融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王爱俭,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
4、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估测模型[R].
5、孔立平.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理论方法与中国实证[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2).
*本文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