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 方

  摘要:文章介绍了现代企业风险的概念及特征,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概况,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分析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介绍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并展望未来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程序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而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机会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复杂性、可变性等。所谓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风险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利益的管理活动。美国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赞助机构研究小组(COSO)报告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由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与其他人员执行,由管理人员阶层所设计,为达成运营的效果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损失前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经济性目标、安全性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目标3个方面:经济性目标、安全性目标、履行社会责任目标。
  损失后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维持企业继续生存、促使企业继续经营、促使企业收入稳定、促使企业继续成长、完成社会责任5个方面。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现代企业抗风险能力分析
  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主要取决于其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的承受能力和风险的化解能力这3方面。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与人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即与人的经验、风险意识、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把握等方面有关。企业有一个风险承受力的问题,当然也要有一个逐步适应、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企业的资金普遍短缺,其风险承受能力自然也就比较脆弱。现在频频出现的企业集团化趋势正是反映了企业努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环境的变化既蕴含机遇,也隐藏着危机和风险。这需要企业具备化解和分散风险的能力。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管理者当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模糊、风险管理缺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来讲,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上的风险,成功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变成失效的模式。同时,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论素质偏低。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改革滞后。
  
  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对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来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的会计、统计、经营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风险发生规律。风险识别是一项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
  (二)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衡量以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并据以确定风险的大小或高低。风险衡量一般需要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必要时借助计算机完成。风险衡量与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处理在时间上不能截然分开。事实上,有些数量分析活动是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进行的,有些风险处理措施则在风险衡量时就已经存在。
  (三)风险管理技术选择
  根据风险衡量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需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前者是以避免、消除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机会,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的一切措施。后者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来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偿。通过财务处理,可以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价称为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是否最佳,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通常要考虑该项技术的经济性、其与整体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实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具有阶段性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技术的选择需要定期修正,使选择的风险管理技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需要,从而保证管理技术的最优使用。
  
  四、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内部环境体现了企业的特征,影响到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关原则和结构。(1)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便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保证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与执行,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能防止、披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2)加强企业风险文化建设。企业应形成相对稳健的风险文化。海信集团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始终坚持“要发展,更要健康”的发展思路,在保持财务健康的前提下稳步地谋求发展。他们认为企业不应求一时一事的高低,应求强而做,只有做强的企业才可以真正做大。
  2、完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使企业风险管理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构要独立地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它是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
  3、完善现代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在现代企业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现代企业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风险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成果数据供企业的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
  4、构筑3道防线――领导责任线、岗位责任线、审计责任线。(1)领导责任线。由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定期专门研究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并根据企业的环境和形势变化确定本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近期目标,要在企业行为决策过程中重视风险的比较论证,充分评估要对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对策。(2)岗位责任线。企业风险管理者要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负最终管理责任。在企业风险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下,企业各岗位风险管理者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执行并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企业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向管理者当局报告本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与问题。(3)审计责任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负有监控责任。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来帮助风险管理者履行其职责。企业的外部审计人员也能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向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有用信息。3条防线缺一不可,其中领导责任线是关键,岗位责任线是重点,审计责任线是保障。

  (二)未来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我国企业的风险有其自身的特征,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控的。因此,企业的管理既要借鉴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纵观全文,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是需要现代企业全员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是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现代企业继企业战略和质量管理的又一重大方面。现代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风险组合观、优化观、动态观,合理地确定企业风险度和风险管理目标,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坤,李嘉明,周和生.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钱肇基.现代企业管理新思维丛书――风险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4、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4).
  5、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陈很荣,程鹏,吴冲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0).
  7、许谨良等.企业风险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阎天三,李永超.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经纬,2000(4).
  9、唐振达,柯学宁.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关注风险管理 提升企业价值[J].学术论坛,2006(1).
  10、陈洪隽.关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5(93).
  11、石玉英,乔林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简述[J].科技与管理,2005(4).
  12、David Mcnamee,Georges Selim. The Nest Step in Risk Management[J].Internal Auditor,1999(6).
  13、Bradbury,J.A.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concepts of risk[J].ScienceTechnology&Human Values,1998(14).
  14、Fellex H.Kloman. Risk Management Reports[M].Seawrack Press.1996.
  15、George H.Bodnar,William S.Hopwood.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M].Pri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 2001.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