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与职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丽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由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竞争环境、社会转型、心理素质、家庭因素等方面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教师群体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素质;心理素质;自我提高
  
  一、教师素质现状
  
  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
  (二)心理安全感不足
  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仍然“不尽如人意”。新的竞聘制使不少处于弱势的老师不适应。
  (三)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
  社会赞美教师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对他们的关爱不够。
  (四)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
  在一些地方许多教育、教学弊端没有改变,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教师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解析
  
  (一)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二)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当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
  (三)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且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二)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三)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J].心理学,2003(1).
  2、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3(6).
  3、庞丽娟.教师心理健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