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成功因子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建立 宁云霞

  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思路下,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新形势下,以“实用、够用”为特征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态势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课题组通过问卷及个案面谈的形式对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考虑到地域及可借鉴性,课题组选择了省会石家庄的高校学生为主,依托了创业教育较为成熟的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为创业教育、创业精英培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资料。
  一、在校生创业现状
  我们制定了一份“河北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因子调查”问卷,从创业个性特征、个性形成、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在校生创业现状进行剖析。
  (一)个性特征。在校生创业者中男生占绝对优势,达到90%;但近几年,学生情侣作伴共同创业的现象增多,获得伴侣的支持那么用于经营创业项目的时间更加充裕、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也多了一份解决力量。80%的创业者是从大一新生时便着手创业项目,创业者爱思考、重行动的特质在这一点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此外,与大多数人所持的“学生干部情商和智商都相对更高,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相对突出,应该更适合创业”的想法相反,受访的所有创业者都是所在班级和院校的普通学生,普通学生在时间支配上享有更大的自由。创业者在气质类型及性格类型上,分布相对均衡,无明显优势项
  (二)个性形成。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城市生源相对较少,因而创业者中98%都不是独生子女,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农业种植(48%)或自营企业(36%),因而所有受访者都在不同时期感受到家中存在不同程度(买房50%,教育费用40%)的经济压力,想要依靠自身努力减轻当前自己和家人的经济压力。年轻人中可贵的独立意识、家庭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在所有创业者身上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个性发展。在选择创业项目上9%的选择与家族企业关联度大的项目,28%选择有专业背景相关的项目,5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11%选择朝阳产业类。从问卷数据来看,创业项目受家庭和专业的影响不大,创业者都是实干家和现实主义者,从兴趣入手、把握度高、成功几率高的项目是首选。创业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创业者获得初期成功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团队(50%)、目标市场确定(30%)、资金(20%)反而不是排在首位的。创业者们自认为需要加强的能力主要有:沟通能力(59%)、领导能力(57%)、市场洞察能力(44%)、学习能力(63%)、创新能力(62%)。创业者的知识短板集中在创业项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53%)和市场营销知识(47%)。在谈到创业初期的目标时,受访者都将自己挣学费作为创业的初始目标并在创业成功后一年左右实现目标。
  二、校生生创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严峻成为在校自主创业的最大外因。近两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短期内难以缓解,2013年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城市就业岗位的减少,中小城市薪酬待遇及发展前景的不理想,使得大学生就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此外,一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条道路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做别人的员工,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工作,创业可以使他拥有一个自由空间来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让将来多一份选择,在校生创业也是缓解未来就业压力的“未雨绸缪”——创业成功可以免于寄人篱下、为人打工,即便不成功也不影响将来的就业。无论成功与否在校生创业相对社会创业者都多了一份退路,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更强。
  (二)网上创业与实体创业形式并存。互联网时代给在校生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尝试机会,50%左右的在校生创业者选择网上开店作为事业的起步点——投资少、市场空间大、运营简便,正是由于网上创业的这些便捷,使得一些自律性差、目标不明确的创业者由于项目选择缺乏竞争力而徘徊在初始阶段,乏人问津、业绩平平,进而失去动力和热情,最终不了了之。反观网上创业成功者大多经历了多次的项目转变、供货商的变更、定价及产品定位的调整等努力和尝试,坚持不懈加上偶然的机遇两种因素促成了成功。选择传统实体创业的在校生则多数从满足周边同学的需求起步,慢慢做大做强,甚至走出校门;不怕吃苦和从小事做起是这类创业者的最大特征,但创业项目的升级和转型是决定传统实体创业的在校生成败的关键——即如何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
  (三)创业准备不充分。大多数在校生创业者的创业契机都出于偶然,被访者都反映自己创业之初并没有太多的计划和筹备,都是在边做边学边进步中成长起来的,学校的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战性,可能会给自己一点启发和灵感,但无法真正指导自己走完创业历程,由于对创业优惠政策的具体指向及受惠方式不了解,甚至错过一些机会;50%的创业者能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所在院校、系部的经营场地、办公经费、税收、政策辅导等方面得到支持但并不持续和规范。
  三、思考及对策
  (一)创业教育应当分层进行。引导和鼓励一小部分有思想,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并对有一定前景的项目大力扶持。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毕业后会选择到不同的单位就业。创业教育的作用则主要是使其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更能保持创业一般的活力,增强对工作的理解,提高工作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鼓励探索创业新模式。传统和网络商业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使得资金、技术和经验都占下风的在校生创业项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态势,是否能何开辟出自己的“蓝海”决定了他们事业的成败。调研那些成功创业的在校生,都是借助准确的市场分析发现区域范围内的市场空白而顺利起步避开“红海”。因而创业教育者在评估在校生创业项目时应当对新模式、新思路多加鼓励和扶持,共同探索、创新。
  (三)自主独立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九零后的大学生太过于依赖舒适的生活,许多事情离开了家庭的帮扶就不知所措,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对学校的依赖,形成主动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观念和能力。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可以说是企业家的基本素养,具备了这些便可以逐步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塑造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注:本调查报告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院校培育在校生创业精英体系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SZ20114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8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