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育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凌建

  摘要:文章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农民掌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经营水平等方面,阐释了我国农民现状及其与现代农民的差距;提出现代农民的基本素质包含生存能力、良好社会教育、科学发展意识、当家作主与民主治理能力等基本内涵。文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要求出发,提出了培育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民;农业现代化;基本素质;培育
  
  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就是我国亿万人民的美好理想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就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如何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实践问题。
  
  一、我国农民现状及其与“现代农民”的差距
  
  科学全面地理解现代农业,不难发现,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这种新型农民与传统农业中“传统农民”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否懂得现代农业技术、是否善于市场经营,这种新型农民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现代农民。
  客观地讲,我国农民现状与“现代农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民从整体上看,文化素质还不高;二是农民掌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还不强;三是农民普遍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营方法。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与城市相差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全国只有5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1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与当今世界上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美国70%的农民(即农场主)拥有大学、研究生文凭,没有大学以上文凭的农民也受过多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从我国农民目前掌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来看,我国农民基本的科技素质还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大都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农业技术教育在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专门设置有“农艺技术博士”学位。在丹麦任何没有受过农业基础教育和务农实践,及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人都没有资格当农民。丹麦农民通常需要五年的学习时间才可获得“绿色证书”。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应用能力强,丹麦通常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到实际农业应用的周期不到一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收效显著。我国由于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萎缩,农村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又属于“老少妇弱”,电气化、机械化、信息化知识贫乏,掌握农业新科技的能力较弱,直接导致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难、新技术推广难、科研成果转化难。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农民的市场意识、市场经营方法还十分落后。农民缺乏市场意识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普遍不高,我国粮食的商品率不足65%,1/3的农产品仍然属于自给自足经济。二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大多数农民仍然盲目依赖于基层政府的生产指导,干部叫种啥就种啥,农产品卖不掉找干部,有了土地经营权也不善于自主经营。三是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生产盲目跟风,去年猪涨价全村一哄而上地喂猪,今年种粮亏损许多农户就抛荒,不懂得利用农产品价值规律去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农民的市场经营方法也很欠缺。农产品流通不发达,农产品主要由商贩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农民直接与商贩交易,农民经营合作组织太少、太小、太弱,经营方式简单,处于谈判劣势。可以说,目前中国农民基本上处于市场经济的边缘地位,没有市场交易话语权。这对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经营发展十分不利。
  
  二、现代农民的基本素质要求
  
  改革开放使我国迅速崛起,我国的综合国力正日益强大。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并高度发达的同时,传统农业依然庞大,并拥有数以亿计的从业农民。在工业现代化中期,我国的农民面临着向现代农民转型的重大任务。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什么样的现代农民、如何做现代农民的问题,确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从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解构的现状来看,现代农民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明显的时代要求,又有深刻的发展特征,具体来说,现代农民的基本素质包含四个重要方面。
  第一,有强大生存能力的农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国的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目前我国至少还有近8亿农民,这个人口数是美国全国人口的2.5部,是欧洲人口的近两倍,是日本人口的六倍多,是韩国人口的十余倍。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农民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把农民迅速改变为城市居民。做农民,无论是传统农民还是现代农民,都离不开土地。脱离土地要么成为城市居民,要么就只能算失地农民。因此,现代农民也会依赖于极其稀少的土地资源来谋求自身的迅速发展。能够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善于经营土地,以确保自身生存,是现代农民最首要的能力素质要求。衡量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标志,是看农民的食物结构及其营养价值水平。目前我国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离“吃得好”的营养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见表1)。因此,提高现代农民素质,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新型适用技术推广与培训,从而迅速提高农业劳动生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
  
  第二,受过良好社会教育的农民。晏阳初先生曾将中国农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他把这种教育称之为“平民教育”。现代农民的文化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知识水平,更包含着道德修养、生计谋划、公民意识等丰富的内涵。现代农民“有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指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不只是农民读了几年书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农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易经》曾这样说过,“以文而化天下,可谓道之至高境界”。从文化意义上讲,有知识和教养,讲文明和礼仪,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才是“新农民”的全面文化特征。
  第三,具有科学发展意识、掌握科学发展规律的农民。科学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相统一,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农民要有宽阔的胸襟,善于统揽各种利益的平衡,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特别重视与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农村文化事业与乡风文明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建设。

  第四,有当家作主与民主治理能力的农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广大现代农民。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其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农民当家作主与民主治理的能力,才能够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三、积极培育建设新农村的现代农民
  
  我们所讲的“现代农民”,实际上是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相比照,也与建设“新农村”的工作相适应的一个概念。在这种意义上讲,现代农民就是指有强大生存能力、受过良好社会教育、具有科学发展意识、掌握科学发展规律、坚持民主治理并能当家作主的新型农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积极努力地做好现代农民培育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在现代农民培育中的各项责任。英国政治家洛克在其《政府论》中充分阐释了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建设产品,是现代政府的三大基本责任。只有政府有能力,也只有政府有最终的责任,帮助公民保有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政府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经济制度与政策,提供较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是帮助农民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二是在“有文化、懂技术、讲道德、守法纪”这四方面下功夫。有文化,就是要通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各种行之有效的送文化下乡等途径,培养广大农民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懂技术,就是要全面提高广大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增强农业和农民的发展竞争力;讲道德,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和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守法纪,就是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纪律和村规民约,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成为一代新型农民。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现代农民转化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现代农民”,首先要教育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特别是不断提高勤劳致富的能力;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制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和民主治理的能力。四是加强农民教育不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致富本领既包括技术素质,又包括经营管理素质。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学有所长、专业技能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现代农民。只有大量的科技成果最终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现代农民”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实加强农村全面教育事业发展是百年大计、根本之策。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道德素质教育。只有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迅速提高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本领,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2003.
  2、张晓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3).
  3、厉为民.荷兰的农业奇迹[M].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4、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周荣光.要重视培育“新农民”[N].农民日报,2009-11-0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研究》(06&ZD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