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旭

  摘要:文章总结了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金融的全球化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双刃剑”,中国的银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应该弄清行业的风险。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银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探讨国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行业的逐步开放,中国相对封闭的银行业开始了融入全球化世界金融体系的征程。可以说,金融全球化对于一国银行业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予银行业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业发展的风险性。由此,理解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以及认识此背景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主要特征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金融现象,其表现为: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快速的资本流动、衍生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的金融自由化等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不仅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而且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但是,金融全球化所体现的金融业的全球性合作也有其另一面。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债务危机、区域性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逐渐加大,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如拉美债务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由美国开始并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近期的迪拜金融危机等,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影响,更使得全世界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利弊,经济学者一致认为融入全球化金融体系是发展和壮大中国银行业的必经之路,要使得中国银行业稳定和快速地在全球化金融环境中良好的发育,其关键是要理清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消亡的情形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银行处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一直遵循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的审慎开放原则,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行业的逐步开放,中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世界金融体系的速度加快。在此情况下,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消亡的情形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诸多风险。
  (一)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在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海外业务,并将其视为应对全球化银行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金融动荡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特别是参与国际并购提供了较多机会。随着外资金融巨头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中国银行业在海外逐步显示出优势,海外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海外并购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是中国银行海外业务的主要形式。工商银行于2006年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完美进军南亚。2007年工商银行收购澳门最大本地银行诚兴银行。2008年工商银行悉尼、纽约分行相继开业,完成“突破美澳”阶段性战略目标;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股权打开非洲市场大门;迪拜子银行和多哈分行成立,填补中东地区的空白。截至2008年末,工商银行境外机构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约15%,盈利能力继续提升。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已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800多家分支机构,并与1500家国外代理行及其47000家分支机构保持了代理业务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已达到2727.6亿美元,比1987年的123.2亿美元增长了22倍。
  然而,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海外发展是一盘极具挑战的棋局,其间充满了许多风险。一方面,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制度,“落棋子”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复杂的财务情况极有可能会将中资银行拉入深渊;另一方面,海外扩展必然会受到来自当地银行业的猛烈冲击,尤其是在新一轮的国家或地区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二)信用风险凸显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占银行总收入的85%以上,由此可以看到,信用风险仍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借款人违约可行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2002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23.6%,不良贷款余额达26300亿元。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率虽已降为6.7%,但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2684.2亿元,其中,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仍高达9.3%,历史存量不良贷款包袱还有6900亿元,其中贷款损失约在4000亿元,这些不良贷款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程度的信用风险。同时,在保增长、促发展的金融政策的指引下,以及面对息差收窄和资本市场不景气所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减少的压力,商业银行仍然钟情于有政府背景的贷款项目,这必然带来对国有大型企业、各级政府重点项目的信贷集中投放,势必会给银行埋下潜在的信用风险。同时,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运行下行的影响,行业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以房地产、出口型企业等为代表的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用风险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从2003-2007年,中国GDP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0.8%;与此同时,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7.35%,税前利润年均增长96.28%。近两年来良好的经营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国内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3年的17.9%下降到了6.7%。截至2008年9月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比年初减少30.2亿元;不良贷款率5.49%,比年初下降0.67个百分点。虽然整体不良贷款水平持续“双降”,但是正因为银行具有亲经济周期性的特征,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客户的偿债能力的下降使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上升,这主要反映为过去几年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的“双降”良好态势难以继续维系。数据显示,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上升势头,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的趋势增强,这都将最终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三)操作风险突出,盈利能力将会受到挑战
  目前银行内控还不完善,操作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近年来部分银行相继发生了一些违规操作和重大的操作风险案件。目前来看,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内控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短板。过去几年以来,银行利差在逐步缩小,目前,中国银行的利差还保持在2%-3%的较高水平,长期来看此水平也是比较高的,竞争激烈的国际银行利差要远远低于这一水平。此外,金融脱媒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国内信贷渠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形势将会有所改变,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趋势总体上说会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但对银行业而言竞争和盈利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

  
  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海外业务战略与策略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拓展的速度加剧,所遭受的预期阻力也会越来越多。为此,中国银行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海外业务的开展应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业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当前的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需要立足自身发展,摒弃机会主义投资思维,以企业长远战略作为国际化经营的基础,理性的战略投资才是明智的选择。第二,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必须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应做好对国外情况的深入分析,并将海外业务风险纳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来,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并实施有效的监控。第三,积极与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交流、沟通和磋商,做好宣传攻势。中国大多数开展海外业务的银行都具有国有化背景,因此,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其商业行为常常被“扣上”政治的帽子,这些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银行业海外业务的开拓。因此,积极地宣传对于打消外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身份的疑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银行业潜在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中长期贷款比例偏高、大额贷款比例偏高、政府背景类企业贷款比例偏高。由于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趋降,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压力开始显现。要使得信用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点防范房地产贷款的违约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业要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要高度重视防范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必须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必须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第二,银行要定期对大额贷款施行信用评估,对于新产品或业务风险,银行应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第三,必须坚持在授信标准下运营,并且对单个交易对象和关联交易对象群体都建立授信限额。第四,在防范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方面,是要选择能守信的交易对手与其交易,同时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有能力每天对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止损措施。
  (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中国银行业要从内控入手,大力防范操作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肃案件查处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加快建立防范案件风险的长效机制。同时,要积极应对金融脱媒挑战,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要根据新形势,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信贷结构,加大持续创新力度,大力开拓以增加非利息收入为基础的中间业务。同时,必须考虑到投资者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现实国情,循序渐进,要着眼于明显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建伟.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2、刘海.金融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9).
  3、高海红.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体系:对东亚的挑战[J].当代亚太,2008(2).
  4、钱海刚,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业务拓展的进程、问题与对策[J].银行家,2009(3).
  5、王磊.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J].中国商界,2008(7).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759.htm